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王光英和夫人应伊利的爱情“密码”

2018-10-31 00:51 人民日报海外版  

爱情是什么?是人潮散尽,他依然斜靠在自行车边,一脸幸福地等待着她;是他做好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等忙碌一天的她下班回来;也是她痴痴地望着他吃着她亲手做的他最爱的香酥鱼……一牵手,一辈子,朝朝暮暮永相濡。他们最浪漫的事,就是这样一起慢慢变老。这大概就是嫁给爱情的样子。

一见钟情 ,一往情深

王光英和应伊利在辅仁大学读书时相识,那时王光英即将从化学系毕业,而应伊利是教育系新生。

被问到“当初看到王光英是什么印象”时,应伊利脸上还依然会露出一丝红晕和甜蜜的微笑。他们通过北京的一个朋友相识在滑冰场,应伊利对王光英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觉得王光英很文静,也很殷勤,还很细心。当时,大家滑冰结束后一块骑自行车去吃饭,王光英在停好自己的车后,还很主动地上前替应伊利也把车放好锁好。这样一个小细节,让应伊利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王光英对应伊利的印象也非常好。据说,当年王光英选择留校任助教就是为了“看住应伊利”,和应伊利谈恋爱。放学后,王光英和应伊利有时到北海或后海散步,谈谈心,交换彼此对人生的看法。“

最让应伊利印象深刻也最为感动的是,不论王光英的工作有多忙,总坚持每天写一封信给她,有时甚至是两封。有时,王光英把信放到传达室托人转交给她,有时亲自在校门口等她,再把信亲手交给她。

应伊利至今都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下学后,待人潮散尽,看见他斜靠在自行车边,一脸幸福的样子等待着她。

他们就这样在写信、散步中慢慢积累了感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年8月22日,他们举行了婚礼。

相爱相知 ,相依相偎

王光英和应伊利在良好的亲情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在数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几乎没有吵过架、拌过嘴。偶尔有了小争执,也会很快过去,谁都不放在心上。

1952年,应伊利参加“土改”回来就进了天津市民建工作,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珍惜,王光英和家人也非常支持。遇到问题时,王光英会帮她出主意,有时也会提意见。在“文革”期间,王光英被关在秦城监狱,应伊利从当时全家仅有的12元生活费中省出一点钱,给他买点好吃的。而在每次探监的时候,他们都会相互鼓励,要坚强的活下去。应伊利的探监也成了王光英生存下去的某种力量源泉,而这也正是应伊利和孩子们活下去的希望。

1975年,王光英走出秦城监狱,没有立刻恢复工作,在家里当起了专职炊事员,这一干就是三年,直到他恢复工作。王光英说过:“小应给我做了一辈子的饭,我这3年算是一点回报吧!”

在生活中,他们经常说:“连天气都会有阴晴,更何况人生呢!”所以,只要相信党,相信“早晚都会好的”,家人能团结在一起,前景就是光明的。

美好婚姻三大秘诀

秘诀一

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王光英一生历经了许多波折,但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彼此支持、相互鼓励。王光英在监狱时,应伊利牵挂他;王光英在香港创业时,应伊利鼓励他、支持他。应伊利带着孩子独自生活时,王光英心疼她;应伊利上班时,王光英帮助她。他们是人生的伴侣、最好的伴侣。

秘诀二

有共同的爱好。王光英的兴趣非常广泛,从京戏到滑冰,由静到动,统统喜欢。应伊利也一样。共同爱好多了,话也就多。他们老了,仍会一起看戏,甚至是电视剧也都追着看。

秘诀三

相同的生活习惯。他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连吃饭的口味都相同。王光英喜欢吃应伊利做的饭,说应伊利做的饭比较可口,所以,每天她都会给他做点好吃的。孩子们也爱吃她做的饭,尤其是她最拿手的酥鱼——把小鲫鱼洗干净,用作料喂好,在油锅里过一下,然后放在锅里,一层葱、一层鲫鱼、一层海带,再放些盐、醋、糖等,用大火煮,直至鱼酥软为止。

还要有的是用快乐、宽容、温暖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叶子】

爱情是什么?是人潮散尽,他依然斜靠在自行车边,一脸幸福地等待着她;是他做好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等忙碌一天的她下班回来;也是她痴痴地望着他吃着她亲手做的他最爱的香酥鱼……一牵手,一辈子,朝朝暮暮永相濡。他们最浪漫的事,就是这样一起慢慢变老。这大概就是嫁给爱情的样子。

一见钟情 ,一往情深

王光英和应伊利在辅仁大学读书时相识,那时王光英即将从化学系毕业,而应伊利是教育系新生。

被问到“当初看到王光英是什么印象”时,应伊利脸上还依然会露出一丝红晕和甜蜜的微笑。他们通过北京的一个朋友相识在滑冰场,应伊利对王光英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觉得王光英很文静,也很殷勤,还很细心。当时,大家滑冰结束后一块骑自行车去吃饭,王光英在停好自己的车后,还很主动地上前替应伊利也把车放好锁好。这样一个小细节,让应伊利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王光英对应伊利的印象也非常好。据说,当年王光英选择留校任助教就是为了“看住应伊利”,和应伊利谈恋爱。放学后,王光英和应伊利有时到北海或后海散步,谈谈心,交换彼此对人生的看法。“

最让应伊利印象深刻也最为感动的是,不论王光英的工作有多忙,总坚持每天写一封信给她,有时甚至是两封。有时,王光英把信放到传达室托人转交给她,有时亲自在校门口等她,再把信亲手交给她。

应伊利至今都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下学后,待人潮散尽,看见他斜靠在自行车边,一脸幸福的样子等待着她。

他们就这样在写信、散步中慢慢积累了感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年8月22日,他们举行了婚礼。

相爱相知 ,相依相偎

王光英和应伊利在良好的亲情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在数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几乎没有吵过架、拌过嘴。偶尔有了小争执,也会很快过去,谁都不放在心上。

1952年,应伊利参加“土改”回来就进了天津市民建工作,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珍惜,王光英和家人也非常支持。遇到问题时,王光英会帮她出主意,有时也会提意见。在“文革”期间,王光英被关在秦城监狱,应伊利从当时全家仅有的12元生活费中省出一点钱,给他买点好吃的。而在每次探监的时候,他们都会相互鼓励,要坚强的活下去。应伊利的探监也成了王光英生存下去的某种力量源泉,而这也正是应伊利和孩子们活下去的希望。

1975年,王光英走出秦城监狱,没有立刻恢复工作,在家里当起了专职炊事员,这一干就是三年,直到他恢复工作。王光英说过:“小应给我做了一辈子的饭,我这3年算是一点回报吧!”

在生活中,他们经常说:“连天气都会有阴晴,更何况人生呢!”所以,只要相信党,相信“早晚都会好的”,家人能团结在一起,前景就是光明的。

美好婚姻三大秘诀

秘诀一

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王光英一生历经了许多波折,但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彼此支持、相互鼓励。王光英在监狱时,应伊利牵挂他;王光英在香港创业时,应伊利鼓励他、支持他。应伊利带着孩子独自生活时,王光英心疼她;应伊利上班时,王光英帮助她。他们是人生的伴侣、最好的伴侣。

秘诀二

有共同的爱好。王光英的兴趣非常广泛,从京戏到滑冰,由静到动,统统喜欢。应伊利也一样。共同爱好多了,话也就多。他们老了,仍会一起看戏,甚至是电视剧也都追着看。

秘诀三

相同的生活习惯。他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连吃饭的口味都相同。王光英喜欢吃应伊利做的饭,说应伊利做的饭比较可口,所以,每天她都会给他做点好吃的。孩子们也爱吃她做的饭,尤其是她最拿手的酥鱼——把小鲫鱼洗干净,用作料喂好,在油锅里过一下,然后放在锅里,一层葱、一层鲫鱼、一层海带,再放些盐、醋、糖等,用大火煮,直至鱼酥软为止。

还要有的是用快乐、宽容、温暖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叶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