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向最优标准看齐 不达最靓不收兵 以“最佳品质 最美面貌”展现武昌形象

©原创 2018-10-26 11:51

洪山广场航拍

徐东大街,这里的绿化提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了解到,在2012年便已试种了藤本月季的徐东大街,短短500米的道路中分带种有藤本月季2000余株。绿化队养护人员按照精细化养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尤其注重花后修剪。

今年5月,藤本月季竞相绽放,花团锦簇,将道路装扮成了鲜花走廊。因其适应性强,藤本月季盛花期可从5月持续至10月,花色艳丽,具有较高观赏性。据了解,东湖路、长江大道武珞路、中北路、楚汉路等多条二环线主干道上,种有数万株藤本月季,未来将形成街头一景。

告别单调的绿植,隔离带中各色花朵将争奇斗艳,车行其中如同在花带穿行。据介绍,为迎接军运会,我市多条道路中分带正在增加花卉、彩叶植物。其中最大亮点是,51公里的二环线隔离带将成为武汉最长的月季长廊。

今年年初,武汉市政府网发布了2018年绿化工作方案,描绘了我市今年的绿化蓝图:将重点提升有关军运会方面的园林绿化,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全域增绿提质,实现城市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其中,武昌区新建绿地3.7公顷,改建绿地4公顷。

方案提出,在道路绿化方面,武昌区将对友谊大道、楚汉路、武汉大道、东湖路、二环线、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沙湖大桥、洪山体育馆周边、公正路等多条道路实施绿化改造提升;建设3条林荫景观示范路;新建绿道10公里。此外,对紫阳公园“大湖+”项目、人行天桥、花境、园林扎景、窗口及宾馆周边花卉布置等工作完成初步设计。

据悉,截至目前,武昌区保障线路绿化提升“三基本四个全覆盖”任务已全部完成。军运会保障线路沿线种植乔木8000余株,完成重点保障线路沿线通透围墙绿化2100米,实体围墙美化885米;建设完成东湖路(梨园—楚汉路)、武汉大道武昌段(长江二桥—岳家嘴)、友谊大道(公正路—武车路)道路绿化;水果湖亮点区块绿化提升,预计2019年5月前实施;接待酒店周边及比赛场馆周边、中山路(紫阳东路—二环线)、鹦鹉洲大桥武昌段等道路沿线绿化提升预计2019年5月前完工。林荫景观示范路建设方面,计划建设的安邦路、沙湖大道延长线、兴武路及兴沪路等林荫景观示范路绿化已经完成。除此之外,其他多个项目正齐头并进,一幅美丽增绿添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武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迎军运,达到最佳效果,桥体绿化以及扎景等计划在2019年5月完成。下一步,武昌区城管委将加大整改力度,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向最优标准看齐,不达最靓不收兵,以“最佳品质、最美面貌”展现武昌形象。

人行天桥似花廊 地下通道添花墙

武昌道路街头

赏花地图亮相

中南路人行天桥

今年国庆佳节,在武昌区首义广场地下通道两侧,近600平方米的花墙显得格外抢眼,引来不少市民合照留念。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处花墙由2万余盆矮牵牛组成,高约1米,采用6层立体花器依次整齐摆放,间隔处搭配三角梅等花卉,巧妙隐藏通道两侧铁栏杆,整个花墙错落灵动、生机盎然。

首义广场地下通道是连接长江大桥与中南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往来黄鹤楼、首义广场、长江大桥的必经之地,更是武汉的窗口地带。为打造良好的花卉效果,今年9月底,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工作人员紧锣密鼓、连夜施工,在道路以及公园广场加紧补栽鲜花,让街头五彩缤纷。

一月赏东湖路的山茶花,二月赏白鹭街、公正路、临江大道的梅花,三月赏首义南路的紫玉兰,四月赏茶港游园、东四路、九龙井游园的樱花……今年4月,《2018武昌区街头赏花地图》出炉,按月推荐赏花线路,让市民大饱眼福。

窗口地带武昌火车站旁工人正在上花

眼下,在武珞路、楚汉路和沙湖大桥沿线,鲜艳的丹麦木槿开出大红花朵,高约40厘米的矮脚向日葵长势良好,开着淡紫色小花的长春花低调含蓄。这三种花卉是武昌今年引入的新品种,不但花期长适合本地气候,而且搭配起来层次分明,色彩靓丽。

为不断提升道路绿化景观品质,武昌在辖区窗口地带、公园广场布置花境或扎景;实施人行天桥绿化提升工程;通过对道路原有行道树加排、加密和补植的方式,增加主要道路树木栽植量;在渠化岛、道路交叉路口、公交地铁站点“见缝插绿”,营造生机勃勃的街头小景。

武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共完成东湖路、东湖宾馆、徐东大道等3处花境共约1200平方米;完成主题扎景8座,新布置时令花卉28万盆;完成徐东大街沿线汪家墩天桥、岳家嘴天桥、东湖中学天桥以及司门口等7座人行天桥绿化美化,其他人行天桥的绿化美化将于明年5月前完工。

线

水红三角梅可“红”至初冬

沙湖大桥1.5公里花带穿行城中

8月20日清晨工人在给花浇水定根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驱车途经沙湖大桥看到,桥上隔离带全线红艳艳的三角梅热热闹闹地绽放着,姹紫嫣红、灿如云霞,形成一道蜿蜒穿行的靓丽风景。武汉已入晚秋,这里却“春色满园”。

沙湖大桥上的三角梅实为水红三角梅。武昌区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汉马”期间,隔离带中栽植的三角梅品种“中国红”7月份后就进入了末花期。今年8月,工作人员将沙湖大桥中分带的花儿进行“换岗”。相关负责人称,“水红三角梅花期较长,可从8月‘红’至初冬”。

沙湖大桥

据了解,沙湖大桥中间隔离带全长1.5公里,有2700多个种植器,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每年对此处按季节换花4次。今年8月,经过4个通宵的奋战,沙湖大桥隔离带全线共更换水红三角梅6000余株,与下方栽植的应季花草交相辉映。

为确保新栽植的三角梅长势良好,保证长效花卉景观,8月中旬起,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对沙湖大桥滴灌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截至8月底,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已能按照设定时间自动进行灌溉,定时段、定时长供水,既节水省工又保障绿化效果。2019年军运会前,武昌区将完成道路的喷灌系统集中提升和改造。

用尺修剪草坪 确保分毫不差

洪山广场四季常青成公园精品

用一把尺子检验草坪高度整齐划一,拉一根红线保持树穴呈正圆形。在洪山广场,园林师傅们用几近苛刻的标准,将这里的园林修剪、养护做到极致。9月,全市城市公园养护管理综合考评结果出炉,洪山广场5月、7月、8月三月获得满分,综合考评成绩连续三个季度领跑全市各城区同类公园广场。

洪山广场与军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洪山体育馆相邻,广场每一处园林景观都代表着武汉城市形象,展示着城市文明程度。今年6月初,洪山广场13000平方米草坪全面实施改造,经过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和人力物力投入,草坪“四季常青”变成现实。

地下是钢筋水泥世界,地铁换乘站让这里人流如织,地上仅中心广场面积高达6万平方米,洪山广场就像一个巨大“花盆”,种植养护更耗时耗力。在草坪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对土壤中沙土、泥炭、基肥等配比严格把关,还需对草坪基质深度跟踪检验。在此基础上,将草坪分为冷暖两季,采用专业交播方式,春夏种植“矮生百慕大”,秋冬种植“黑麦草”,让草坪四季常青。

“广场上的花草树木难接地气,植物根系最深处有2米,最浅处只有20厘米。”园林技术师傅们介绍,最难熬的是“三九”和“三伏”。夏季,广场地下钢筋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植物蒸发量大,只能人工不间断浇水,配以自动喷淋装置“降温”。冬天,广场上因缺少原生土壤培育,需要增加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才能让植物温暖安全过冬。

未及时修剪、抹芽,修剪不符合要求的每株扣0.1分;观赏草坪高度超过15厘米的扣0.3分;花坛内泥土过高未降土处理的,每处扣0.1分。除了严格参照公园养护管理考核评分标准,洪山广场每日还有质检小组拿着工具“找茬”,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正是有园林绿化工人们日复一日精雕细琢,洪山广场才愈发美观大气。

精致作业打造公园精品,如今的洪山广场是一个“网红广场”。每个月的“公园大课堂”邀请园林工程师向小朋友讲解植物奥秘,吸引不少孩子们参与。亲子广场舞、向国旗敬礼、为革命英雄献花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大型活动的首选场地。

撰文: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叶子兰 通讯员刘金峰 殷莉红 彭雪琴 刘蜜

策划: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城管委

【编辑  高阳】

洪山广场航拍

徐东大街,这里的绿化提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了解到,在2012年便已试种了藤本月季的徐东大街,短短500米的道路中分带种有藤本月季2000余株。绿化队养护人员按照精细化养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尤其注重花后修剪。

今年5月,藤本月季竞相绽放,花团锦簇,将道路装扮成了鲜花走廊。因其适应性强,藤本月季盛花期可从5月持续至10月,花色艳丽,具有较高观赏性。据了解,东湖路、长江大道武珞路、中北路、楚汉路等多条二环线主干道上,种有数万株藤本月季,未来将形成街头一景。

告别单调的绿植,隔离带中各色花朵将争奇斗艳,车行其中如同在花带穿行。据介绍,为迎接军运会,我市多条道路中分带正在增加花卉、彩叶植物。其中最大亮点是,51公里的二环线隔离带将成为武汉最长的月季长廊。

今年年初,武汉市政府网发布了2018年绿化工作方案,描绘了我市今年的绿化蓝图:将重点提升有关军运会方面的园林绿化,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全域增绿提质,实现城市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其中,武昌区新建绿地3.7公顷,改建绿地4公顷。

方案提出,在道路绿化方面,武昌区将对友谊大道、楚汉路、武汉大道、东湖路、二环线、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沙湖大桥、洪山体育馆周边、公正路等多条道路实施绿化改造提升;建设3条林荫景观示范路;新建绿道10公里。此外,对紫阳公园“大湖+”项目、人行天桥、花境、园林扎景、窗口及宾馆周边花卉布置等工作完成初步设计。

据悉,截至目前,武昌区保障线路绿化提升“三基本四个全覆盖”任务已全部完成。军运会保障线路沿线种植乔木8000余株,完成重点保障线路沿线通透围墙绿化2100米,实体围墙美化885米;建设完成东湖路(梨园—楚汉路)、武汉大道武昌段(长江二桥—岳家嘴)、友谊大道(公正路—武车路)道路绿化;水果湖亮点区块绿化提升,预计2019年5月前实施;接待酒店周边及比赛场馆周边、中山路(紫阳东路—二环线)、鹦鹉洲大桥武昌段等道路沿线绿化提升预计2019年5月前完工。林荫景观示范路建设方面,计划建设的安邦路、沙湖大道延长线、兴武路及兴沪路等林荫景观示范路绿化已经完成。除此之外,其他多个项目正齐头并进,一幅美丽增绿添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武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迎军运,达到最佳效果,桥体绿化以及扎景等计划在2019年5月完成。下一步,武昌区城管委将加大整改力度,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向最优标准看齐,不达最靓不收兵,以“最佳品质、最美面貌”展现武昌形象。

人行天桥似花廊 地下通道添花墙

武昌道路街头

赏花地图亮相

中南路人行天桥

今年国庆佳节,在武昌区首义广场地下通道两侧,近600平方米的花墙显得格外抢眼,引来不少市民合照留念。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处花墙由2万余盆矮牵牛组成,高约1米,采用6层立体花器依次整齐摆放,间隔处搭配三角梅等花卉,巧妙隐藏通道两侧铁栏杆,整个花墙错落灵动、生机盎然。

首义广场地下通道是连接长江大桥与中南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往来黄鹤楼、首义广场、长江大桥的必经之地,更是武汉的窗口地带。为打造良好的花卉效果,今年9月底,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工作人员紧锣密鼓、连夜施工,在道路以及公园广场加紧补栽鲜花,让街头五彩缤纷。

一月赏东湖路的山茶花,二月赏白鹭街、公正路、临江大道的梅花,三月赏首义南路的紫玉兰,四月赏茶港游园、东四路、九龙井游园的樱花……今年4月,《2018武昌区街头赏花地图》出炉,按月推荐赏花线路,让市民大饱眼福。

窗口地带武昌火车站旁工人正在上花

眼下,在武珞路、楚汉路和沙湖大桥沿线,鲜艳的丹麦木槿开出大红花朵,高约40厘米的矮脚向日葵长势良好,开着淡紫色小花的长春花低调含蓄。这三种花卉是武昌今年引入的新品种,不但花期长适合本地气候,而且搭配起来层次分明,色彩靓丽。

为不断提升道路绿化景观品质,武昌在辖区窗口地带、公园广场布置花境或扎景;实施人行天桥绿化提升工程;通过对道路原有行道树加排、加密和补植的方式,增加主要道路树木栽植量;在渠化岛、道路交叉路口、公交地铁站点“见缝插绿”,营造生机勃勃的街头小景。

武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共完成东湖路、东湖宾馆、徐东大道等3处花境共约1200平方米;完成主题扎景8座,新布置时令花卉28万盆;完成徐东大街沿线汪家墩天桥、岳家嘴天桥、东湖中学天桥以及司门口等7座人行天桥绿化美化,其他人行天桥的绿化美化将于明年5月前完工。

线

水红三角梅可“红”至初冬

沙湖大桥1.5公里花带穿行城中

8月20日清晨工人在给花浇水定根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驱车途经沙湖大桥看到,桥上隔离带全线红艳艳的三角梅热热闹闹地绽放着,姹紫嫣红、灿如云霞,形成一道蜿蜒穿行的靓丽风景。武汉已入晚秋,这里却“春色满园”。

沙湖大桥上的三角梅实为水红三角梅。武昌区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汉马”期间,隔离带中栽植的三角梅品种“中国红”7月份后就进入了末花期。今年8月,工作人员将沙湖大桥中分带的花儿进行“换岗”。相关负责人称,“水红三角梅花期较长,可从8月‘红’至初冬”。

沙湖大桥

据了解,沙湖大桥中间隔离带全长1.5公里,有2700多个种植器,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每年对此处按季节换花4次。今年8月,经过4个通宵的奋战,沙湖大桥隔离带全线共更换水红三角梅6000余株,与下方栽植的应季花草交相辉映。

为确保新栽植的三角梅长势良好,保证长效花卉景观,8月中旬起,武昌区城管委绿化队对沙湖大桥滴灌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截至8月底,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已能按照设定时间自动进行灌溉,定时段、定时长供水,既节水省工又保障绿化效果。2019年军运会前,武昌区将完成道路的喷灌系统集中提升和改造。

用尺修剪草坪 确保分毫不差

洪山广场四季常青成公园精品

用一把尺子检验草坪高度整齐划一,拉一根红线保持树穴呈正圆形。在洪山广场,园林师傅们用几近苛刻的标准,将这里的园林修剪、养护做到极致。9月,全市城市公园养护管理综合考评结果出炉,洪山广场5月、7月、8月三月获得满分,综合考评成绩连续三个季度领跑全市各城区同类公园广场。

洪山广场与军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洪山体育馆相邻,广场每一处园林景观都代表着武汉城市形象,展示着城市文明程度。今年6月初,洪山广场13000平方米草坪全面实施改造,经过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和人力物力投入,草坪“四季常青”变成现实。

地下是钢筋水泥世界,地铁换乘站让这里人流如织,地上仅中心广场面积高达6万平方米,洪山广场就像一个巨大“花盆”,种植养护更耗时耗力。在草坪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对土壤中沙土、泥炭、基肥等配比严格把关,还需对草坪基质深度跟踪检验。在此基础上,将草坪分为冷暖两季,采用专业交播方式,春夏种植“矮生百慕大”,秋冬种植“黑麦草”,让草坪四季常青。

“广场上的花草树木难接地气,植物根系最深处有2米,最浅处只有20厘米。”园林技术师傅们介绍,最难熬的是“三九”和“三伏”。夏季,广场地下钢筋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植物蒸发量大,只能人工不间断浇水,配以自动喷淋装置“降温”。冬天,广场上因缺少原生土壤培育,需要增加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才能让植物温暖安全过冬。

未及时修剪、抹芽,修剪不符合要求的每株扣0.1分;观赏草坪高度超过15厘米的扣0.3分;花坛内泥土过高未降土处理的,每处扣0.1分。除了严格参照公园养护管理考核评分标准,洪山广场每日还有质检小组拿着工具“找茬”,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正是有园林绿化工人们日复一日精雕细琢,洪山广场才愈发美观大气。

精致作业打造公园精品,如今的洪山广场是一个“网红广场”。每个月的“公园大课堂”邀请园林工程师向小朋友讲解植物奥秘,吸引不少孩子们参与。亲子广场舞、向国旗敬礼、为革命英雄献花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大型活动的首选场地。

撰文: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叶子兰 通讯员刘金峰 殷莉红 彭雪琴 刘蜜

策划: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城管委

【编辑  高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