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多项环卫作业质量标准高于全市 积玉桥街打造武昌环卫标杆街道

©原创 2018-10-25 10:28

积玉桥街垃圾转运车队正在作业

清晨6时,在武昌区积玉路,环卫工人刚结束大清扫工作。冲刷清洗后的道路一尘不染,人字沟旁无积水,路灯杆、指示牌等“城市家具”被擦洗得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今年8月,积玉桥街作为全市“精致环卫”试点街道,率先制定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体系,规范作业流程,建立日常巡查督导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层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标环卫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目标,积玉桥街正在打造武昌环卫作业标杆街道。

桶内垃圾“不过半”

1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

“桶内垃圾不能过半,一旦过半,半小时内清理完毕。”10月18日,环卫工人陈惠明清空四马路上的垃圾桶后,统一送至新建的环卫设施冲洗中心进行消毒处理。按照一般规定,垃圾容器达到三分之二要清运。但为防止垃圾溢出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积玉桥街提出“清运垃圾不过半”的具体标准。

新出现的纸屑或是烟头,处置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今年,积玉桥街新增质检员4名、督导员28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日常巡查督导机制。督导员循环检查过程中,不放过行道树树穴、车辆底部道路等环卫死角,发现不洁之处,立即通过微信群或电话向质检员反映,再由环卫工人赶至现场处理。

积玉桥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环卫作业质量标准涵盖道路、社区、环卫设施清扫保洁等方面,其中多项标准高于全市。“比如,每位环卫工人道路清洁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15分钟内处置暴露垃圾,每日循环开展清扫清运工作等。我们从细节着手,追求各环节作业的‘精致卓越’。”

科学的标准重在落实。为此,积玉桥街成立环卫工作统筹领导小组,街道党建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环卫所等负责人参与,形成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全员投入的良性运行机制。实行“五位一体”路长责任制,由街道城管队员任路长,三包管理员、城管协管员、清扫保洁员、志愿者为成员,分工明确,齐抓共管。

此外,街道和社区发挥“红色物业”引领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卫行动,开展“天天扫、周周清、月月评、季季奖”社区活动,实现环境管理的多元化,打造积玉桥街环境卫生共治共管新模式。

多条道路“退桶入院”

垃圾桶果皮箱成园林景观

行走在沙湖苑路和尚隆路,放眼望去,路面整洁开阔,道路两边不见垃圾桶,只有小型果皮箱。今年,积玉桥街在部分道路试行“退桶入院”,将道路边垃圾桶安家于社区内,取而代之的是新设路旁果皮箱。这一举措,对处理垃圾的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积玉桥街地处武昌区中心地带,辖区包括5条主干道、13条次干道,路边小商贩众多。“退桶入院”后,如何满足他们丢弃垃圾需求?积玉桥街除了早、中、晚定时定点清运垃圾外,还循环开展垃圾清运工作,垃圾清运车不间断“巡逻”,随叫随停。

18日下午5时,在积玉路大型洒水车冲洗完后,环卫工人们正在清扫路边建筑的边角,拿着小铁钩清理树穴中杂物。52岁的熊汉明是街道环卫所水车队队员,他说,街道对环卫作业的流程要求细致,“遇有车辆停泊路面,环卫工人们要手持长刷,清洗车辆下方的路面,有时还要冲洗车辆。”

如今,积玉桥街辖区内道路洁净不见垃圾,就连路边建筑物边角、绿化带等也格外干净,各项环卫作业定时定点有条不紊。果皮箱和垃圾桶外观靓丽,整齐划一,再配以修剪得当的绿植,就像一个个园林景观。居民李先生说,在街道各个角落,随手一拍就像一幅风景画,给人舒适整洁的感受。

积玉桥街全域清扫 保洁无死角

机械化、精细化求质量模式转变

凌晨4时,天还没亮,武昌区积玉桥街环卫工人鄢珍贵和同事就开始工作了。为了不影响街坊们的生活,他们要赶在六点钟之前完成所有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该街环卫作业将传统的“清扫”升级为“清洗”,通过人机结合互补方式,开展“清扫、冲洗、吸干、巡回”作业,达到路黑线白、路见本色。一条3公里的积玉路,环卫工人仅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全部流程,细节追求精致入微。

桶内垃圾一旦过半,需快速处置

“窨井盖周围1米范围内,都是垃圾‘禁区’”。鄢珍贵每天都要对主干道、人行道、人字沟及行道树树坛内所有垃圾进行普扫,但是窨井盖是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窨井盖四周没有清扫干净,冲洗车就会将垃圾碎屑冲入窨井。日积月累,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下雨天更可能引发污水漫溢。”积玉桥街环卫水车队熊队长表示。

普扫之后,“冲洗、吸干”人机结合重头戏上场。高压冲洗车“冲锋在前”,把路面尘土垃圾冲到路边。中低压冲洗车紧随其后,“咬准”人字沟、人行道内杂物。洗扫车最后收尾,将尘土、积水和零星垃圾清扫、吸进“大肚子”里。同时,道路两旁,环卫工采取人工补洗的方式,对电线杆、指示牌进行全方位擦洗,不留死角。原本滞留水渍的路面,立刻像风干了一样,数百米道路几分钟内被洗刷一新,显露路面本色。

刚清理干净的路面又见污渍是环卫工人的烦心事。据悉,积玉桥街除了每天进行一次大型清扫外,还推行环卫工巡回保洁。环卫工人一旦发现地面脏污、果皮箱满溢等问题,第一时间清理、擦拭。

环卫工人正在洗刷车底

清理完后,多转几圈,带着扫帚、撮箕再走几个来回,为的就是及时“补漏”。据介绍,为保障环卫成果、保持路面时时清洁,街道建立了完善的巡查机制,为每一个环卫队都配备了一名“质检员”,骑电动车巡回检查。路面出现新脏物、渣子没扫干净,草没拔除……从发现垃圾,发出指令,到环卫工赶到现场处理完,最多不超过15分钟。

鄢珍贵在环卫岗位一干就是20余年,她说:“相比以前纯粹的人工清扫,眼下‘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相结合的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模式,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得到了提升。既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还抑制道路保洁作业扬尘,缩短了垃圾落地滞留时间。早上作业噪音降低了,路面污物清理及时了,市民对环卫工作投诉也少了。”

环卫工人正在做精致清扫工作,重点处理窨井盖周围杂物

据悉,今年来,积玉桥街更新功能先进的清运清洗车辆18台,保洁收集车辆7台,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目前,街道辖区5条城管委负责清扫保洁的主干道、13条街道负责的次干道,12个社区,实现精细化环卫作业全覆盖。实行“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人机结合道路保洁新模式,有力提升环卫作业水平,明显改善了城市环境,愉悦了人的心情,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旧报纸“摇身”变垃圾袋、洗手液

居民每日分类垃圾有专业指导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10月18日上午11时,在积玉桥街金都汉宫小区分类垃圾兑换点,居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刷完积分卡,将纸盒、空瓶垃圾等投入电子垃圾桶,兑换一定积分。一天内,有20多个居民陆续前来兑换。

今年初,积玉桥街引入一家专业公司运营垃圾分类项目,选择江南明珠园、金都汉宫、融侨华府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新增各类垃圾分类容器,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每周四是该小区的定期兑换日。在兑换点,专业公司员工指导居民操作自助设备,如自动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和电子分类垃圾箱等。现场陈列有垃圾袋、洗手液、抽纸等生活用品,方便居民选择。该公司员工孙锐介绍,一千克塑料或纸张可积攒100分,一千克金属和塑料制品可积攒10分,居民可按照不同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68岁的居民陈顺阶订了好几份报纸,他说,以前报纸堆放在家里十分杂乱,也没有人上门回收。“我兑换了两次旧报纸,积攒了6000多分,可以换4瓶洗手液呢。”

金都蓝湾社区书记李云嫦介绍,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分类垃圾兑换点,每天会有员工指导居民具体操作。截至目前,金都汉宫小区共有535户居民办理分类垃圾积分卡,约占小区总户数一半。

为实现辖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积玉桥街以“红色物业”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选拔15名垃圾分类宣讲队员,做好居民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目前街道共有垃圾分类督导员队员102名,分拣员队员180名,志愿者队伍44支。队员们选择在“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节日,通过趣味劳动、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共开展50余次垃圾分类宣传。

积玉桥街环卫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今年新增不少分类垃圾投放设施,更换可回收、厨余等垃圾桶800个,新增有毒有害垃圾桶80个,并通过干湿分类实现垃圾总量减少,全街每日垃圾总量由100吨减至90吨。

居民自发组团评选文明楼道

排名靠前年终发奖

30余居民自发组团成为裁判,对13栋居民楼的清洁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当场统计公示;年终排名靠前的还有丰厚“年终奖”……10月18日,四清里社区武印二村小区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文明楼道大比拼”活动。

9月26日一大早,30多位居民主动就来到社区集合,分成5组,在群干的带领下走进各楼栋检查并评分。根据规定,这些“评委”避开自己所住的楼栋,实行交叉检查并现场打分。

“地面蛮干净,但是扶手的角落里还有灰尘。”居民沈师傅检查时,拿出卫生纸对楼梯扶手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看到纸上有一道浅浅的灰尘印子,她随即在评分表上减了0.5分,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居民赵师傅检查时则将纸巾粘在长棍上,伸到高处的墙面擦拭。看到纸巾依旧白白净净,大伙儿都笑了,“确实没刺可挑,就连地面都用清水冲洗过,看来大家确实很认真……”

这次评比历时2个多小时,最终,5栋两个单元以满分成绩并列第一名。群干打印成绩并盖章后,在小区各宣传栏张贴。

5栋2单元居民王军已经在武印二村居住了30余年。他说,在他所居住的楼栋,大家都互相监督,主动清扫楼栋卫生,保持长期洁净。此外,每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搞大扫除。为了带动大家自觉维持小区的卫生,王军还抽时间创作保护环境的书法作品,将其张贴在自家门栋每层楼,既美观又起到了提醒作用。截至目前,他已经创作了近20幅作品。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文明楼道大比拼”活动每两月举行一次。因效果明显,每个楼栋整洁卫生“质保时间长”,自7月起,活动举办频率改为每季度一次。对于年终总分排名前十的楼栋,住在里面的居民均有实打实的物资奖励。

据悉,自2013年以来,该社区就制定了居民“微公约”。社区副书记李运梅介绍,对于遵守“微公约”的楼栋,居民可以优先申报安装便民设施,优先参加文体活动。“也就是将一个楼栋的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谁家门口的卫生没做好就会‘连累’整个楼栋。”

“制定公约加强居民自我管理,这在不少社区都有试行,但公约往往不具备法律效力,在推行落实的过程中,效果难以保证。”李运梅介绍,武印二村小区通过文明楼道大比拼,自己的家园自己评分,让街坊们乐于“抱团”遵守和监督。

策划:武昌区城管委

撰文:黄哲 叶子兰 曾晗 丁立新 徐珍

供图:积玉桥街道

【编辑  高阳】

积玉桥街垃圾转运车队正在作业

清晨6时,在武昌区积玉路,环卫工人刚结束大清扫工作。冲刷清洗后的道路一尘不染,人字沟旁无积水,路灯杆、指示牌等“城市家具”被擦洗得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今年8月,积玉桥街作为全市“精致环卫”试点街道,率先制定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体系,规范作业流程,建立日常巡查督导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层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标环卫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目标,积玉桥街正在打造武昌环卫作业标杆街道。

桶内垃圾“不过半”

1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

“桶内垃圾不能过半,一旦过半,半小时内清理完毕。”10月18日,环卫工人陈惠明清空四马路上的垃圾桶后,统一送至新建的环卫设施冲洗中心进行消毒处理。按照一般规定,垃圾容器达到三分之二要清运。但为防止垃圾溢出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积玉桥街提出“清运垃圾不过半”的具体标准。

新出现的纸屑或是烟头,处置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今年,积玉桥街新增质检员4名、督导员28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日常巡查督导机制。督导员循环检查过程中,不放过行道树树穴、车辆底部道路等环卫死角,发现不洁之处,立即通过微信群或电话向质检员反映,再由环卫工人赶至现场处理。

积玉桥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环卫作业质量标准涵盖道路、社区、环卫设施清扫保洁等方面,其中多项标准高于全市。“比如,每位环卫工人道路清洁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15分钟内处置暴露垃圾,每日循环开展清扫清运工作等。我们从细节着手,追求各环节作业的‘精致卓越’。”

科学的标准重在落实。为此,积玉桥街成立环卫工作统筹领导小组,街道党建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环卫所等负责人参与,形成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全员投入的良性运行机制。实行“五位一体”路长责任制,由街道城管队员任路长,三包管理员、城管协管员、清扫保洁员、志愿者为成员,分工明确,齐抓共管。

此外,街道和社区发挥“红色物业”引领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卫行动,开展“天天扫、周周清、月月评、季季奖”社区活动,实现环境管理的多元化,打造积玉桥街环境卫生共治共管新模式。

多条道路“退桶入院”

垃圾桶果皮箱成园林景观

行走在沙湖苑路和尚隆路,放眼望去,路面整洁开阔,道路两边不见垃圾桶,只有小型果皮箱。今年,积玉桥街在部分道路试行“退桶入院”,将道路边垃圾桶安家于社区内,取而代之的是新设路旁果皮箱。这一举措,对处理垃圾的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积玉桥街地处武昌区中心地带,辖区包括5条主干道、13条次干道,路边小商贩众多。“退桶入院”后,如何满足他们丢弃垃圾需求?积玉桥街除了早、中、晚定时定点清运垃圾外,还循环开展垃圾清运工作,垃圾清运车不间断“巡逻”,随叫随停。

18日下午5时,在积玉路大型洒水车冲洗完后,环卫工人们正在清扫路边建筑的边角,拿着小铁钩清理树穴中杂物。52岁的熊汉明是街道环卫所水车队队员,他说,街道对环卫作业的流程要求细致,“遇有车辆停泊路面,环卫工人们要手持长刷,清洗车辆下方的路面,有时还要冲洗车辆。”

如今,积玉桥街辖区内道路洁净不见垃圾,就连路边建筑物边角、绿化带等也格外干净,各项环卫作业定时定点有条不紊。果皮箱和垃圾桶外观靓丽,整齐划一,再配以修剪得当的绿植,就像一个个园林景观。居民李先生说,在街道各个角落,随手一拍就像一幅风景画,给人舒适整洁的感受。

积玉桥街全域清扫 保洁无死角

机械化、精细化求质量模式转变

凌晨4时,天还没亮,武昌区积玉桥街环卫工人鄢珍贵和同事就开始工作了。为了不影响街坊们的生活,他们要赶在六点钟之前完成所有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该街环卫作业将传统的“清扫”升级为“清洗”,通过人机结合互补方式,开展“清扫、冲洗、吸干、巡回”作业,达到路黑线白、路见本色。一条3公里的积玉路,环卫工人仅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全部流程,细节追求精致入微。

桶内垃圾一旦过半,需快速处置

“窨井盖周围1米范围内,都是垃圾‘禁区’”。鄢珍贵每天都要对主干道、人行道、人字沟及行道树树坛内所有垃圾进行普扫,但是窨井盖是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窨井盖四周没有清扫干净,冲洗车就会将垃圾碎屑冲入窨井。日积月累,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下雨天更可能引发污水漫溢。”积玉桥街环卫水车队熊队长表示。

普扫之后,“冲洗、吸干”人机结合重头戏上场。高压冲洗车“冲锋在前”,把路面尘土垃圾冲到路边。中低压冲洗车紧随其后,“咬准”人字沟、人行道内杂物。洗扫车最后收尾,将尘土、积水和零星垃圾清扫、吸进“大肚子”里。同时,道路两旁,环卫工采取人工补洗的方式,对电线杆、指示牌进行全方位擦洗,不留死角。原本滞留水渍的路面,立刻像风干了一样,数百米道路几分钟内被洗刷一新,显露路面本色。

刚清理干净的路面又见污渍是环卫工人的烦心事。据悉,积玉桥街除了每天进行一次大型清扫外,还推行环卫工巡回保洁。环卫工人一旦发现地面脏污、果皮箱满溢等问题,第一时间清理、擦拭。

环卫工人正在洗刷车底

清理完后,多转几圈,带着扫帚、撮箕再走几个来回,为的就是及时“补漏”。据介绍,为保障环卫成果、保持路面时时清洁,街道建立了完善的巡查机制,为每一个环卫队都配备了一名“质检员”,骑电动车巡回检查。路面出现新脏物、渣子没扫干净,草没拔除……从发现垃圾,发出指令,到环卫工赶到现场处理完,最多不超过15分钟。

鄢珍贵在环卫岗位一干就是20余年,她说:“相比以前纯粹的人工清扫,眼下‘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相结合的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模式,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得到了提升。既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还抑制道路保洁作业扬尘,缩短了垃圾落地滞留时间。早上作业噪音降低了,路面污物清理及时了,市民对环卫工作投诉也少了。”

环卫工人正在做精致清扫工作,重点处理窨井盖周围杂物

据悉,今年来,积玉桥街更新功能先进的清运清洗车辆18台,保洁收集车辆7台,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目前,街道辖区5条城管委负责清扫保洁的主干道、13条街道负责的次干道,12个社区,实现精细化环卫作业全覆盖。实行“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人机结合道路保洁新模式,有力提升环卫作业水平,明显改善了城市环境,愉悦了人的心情,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旧报纸“摇身”变垃圾袋、洗手液

居民每日分类垃圾有专业指导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10月18日上午11时,在积玉桥街金都汉宫小区分类垃圾兑换点,居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刷完积分卡,将纸盒、空瓶垃圾等投入电子垃圾桶,兑换一定积分。一天内,有20多个居民陆续前来兑换。

今年初,积玉桥街引入一家专业公司运营垃圾分类项目,选择江南明珠园、金都汉宫、融侨华府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新增各类垃圾分类容器,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每周四是该小区的定期兑换日。在兑换点,专业公司员工指导居民操作自助设备,如自动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和电子分类垃圾箱等。现场陈列有垃圾袋、洗手液、抽纸等生活用品,方便居民选择。该公司员工孙锐介绍,一千克塑料或纸张可积攒100分,一千克金属和塑料制品可积攒10分,居民可按照不同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68岁的居民陈顺阶订了好几份报纸,他说,以前报纸堆放在家里十分杂乱,也没有人上门回收。“我兑换了两次旧报纸,积攒了6000多分,可以换4瓶洗手液呢。”

金都蓝湾社区书记李云嫦介绍,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分类垃圾兑换点,每天会有员工指导居民具体操作。截至目前,金都汉宫小区共有535户居民办理分类垃圾积分卡,约占小区总户数一半。

为实现辖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积玉桥街以“红色物业”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选拔15名垃圾分类宣讲队员,做好居民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目前街道共有垃圾分类督导员队员102名,分拣员队员180名,志愿者队伍44支。队员们选择在“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节日,通过趣味劳动、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共开展50余次垃圾分类宣传。

积玉桥街环卫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今年新增不少分类垃圾投放设施,更换可回收、厨余等垃圾桶800个,新增有毒有害垃圾桶80个,并通过干湿分类实现垃圾总量减少,全街每日垃圾总量由100吨减至90吨。

居民自发组团评选文明楼道

排名靠前年终发奖

30余居民自发组团成为裁判,对13栋居民楼的清洁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当场统计公示;年终排名靠前的还有丰厚“年终奖”……10月18日,四清里社区武印二村小区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文明楼道大比拼”活动。

9月26日一大早,30多位居民主动就来到社区集合,分成5组,在群干的带领下走进各楼栋检查并评分。根据规定,这些“评委”避开自己所住的楼栋,实行交叉检查并现场打分。

“地面蛮干净,但是扶手的角落里还有灰尘。”居民沈师傅检查时,拿出卫生纸对楼梯扶手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看到纸上有一道浅浅的灰尘印子,她随即在评分表上减了0.5分,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居民赵师傅检查时则将纸巾粘在长棍上,伸到高处的墙面擦拭。看到纸巾依旧白白净净,大伙儿都笑了,“确实没刺可挑,就连地面都用清水冲洗过,看来大家确实很认真……”

这次评比历时2个多小时,最终,5栋两个单元以满分成绩并列第一名。群干打印成绩并盖章后,在小区各宣传栏张贴。

5栋2单元居民王军已经在武印二村居住了30余年。他说,在他所居住的楼栋,大家都互相监督,主动清扫楼栋卫生,保持长期洁净。此外,每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搞大扫除。为了带动大家自觉维持小区的卫生,王军还抽时间创作保护环境的书法作品,将其张贴在自家门栋每层楼,既美观又起到了提醒作用。截至目前,他已经创作了近20幅作品。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文明楼道大比拼”活动每两月举行一次。因效果明显,每个楼栋整洁卫生“质保时间长”,自7月起,活动举办频率改为每季度一次。对于年终总分排名前十的楼栋,住在里面的居民均有实打实的物资奖励。

据悉,自2013年以来,该社区就制定了居民“微公约”。社区副书记李运梅介绍,对于遵守“微公约”的楼栋,居民可以优先申报安装便民设施,优先参加文体活动。“也就是将一个楼栋的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谁家门口的卫生没做好就会‘连累’整个楼栋。”

“制定公约加强居民自我管理,这在不少社区都有试行,但公约往往不具备法律效力,在推行落实的过程中,效果难以保证。”李运梅介绍,武印二村小区通过文明楼道大比拼,自己的家园自己评分,让街坊们乐于“抱团”遵守和监督。

策划:武昌区城管委

撰文:黄哲 叶子兰 曾晗 丁立新 徐珍

供图:积玉桥街道

【编辑  高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