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开启“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蔡甸智能养老将辐射全区

©原创 2018-10-20 11:13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0日讯(通讯员郝宏 刘一平)  金秋送爽,又逢重阳。重阳节刚过,养老的话题又成了社会热点。记者从武汉市蔡甸区有关方面了解到,蔡甸区城关老年居民将迎来一份丰厚的大礼:蔡甸区养老在三年内将形成金字塔的格局,即:以农村互助照料中心为塔座,照料全村的老人,重点是留守老人。两三年内全区所有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建设面要达到100%;以全区各类养老机构为塔身,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公办福利院的服务功能,以平安工程为契机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为塔顶,重点打造城关社区,逐步提升智能养老辐射功能,形成中心,辐射到全区。

近年来,蔡甸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投入,动员、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运营机制,实现了老龄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社会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

2018年蔡甸区城关以创建宜居养老社区为抓手,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按照“9055”养老比例(即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5%的老人享受公立福利院养老、5%的老人享受社会机构养老),重点打造城关社区的“互联网+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

一是将城关12个社区整体推进成宜居养老社区建设并逐步将整个城关打造成一个宜居养老的大社区,最终把“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惠及到每一位老年人。目前,各社区已完成功能性和老年居民楼适老化改造、新建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共设施改造等基础性建设,11月底将全面完成。

二是以城关为中心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利用各类养老、卫生服务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延伸养老服务半径,围绕三助一护“助医、助洁、助医、邻里照护”开展服务,最终实现老人“一卡通”与“互联网+居家养老”相联相通,让更多老年人在这种新的养老模式中受益。目前,已完成7个社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设施设备,同时引入社工开展为老服务。2017年在三义社区进行了中心辐射模式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

三是围绕“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1.建立社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完成对社区老人基本信息和基本需求的大数据录入;完成辖区内公共服务资源的大数据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与卫生单位对辖区老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引入社工组织,促进线上线下服务,延伸养老服务半径;3.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服务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4.鼓励家属为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智能穿戴设备,与子女手机连接,随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5.是积极引进和孵化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服务社区老人,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编辑  肖月】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0日讯(通讯员郝宏 刘一平)  金秋送爽,又逢重阳。重阳节刚过,养老的话题又成了社会热点。记者从武汉市蔡甸区有关方面了解到,蔡甸区城关老年居民将迎来一份丰厚的大礼:蔡甸区养老在三年内将形成金字塔的格局,即:以农村互助照料中心为塔座,照料全村的老人,重点是留守老人。两三年内全区所有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建设面要达到100%;以全区各类养老机构为塔身,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公办福利院的服务功能,以平安工程为契机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为塔顶,重点打造城关社区,逐步提升智能养老辐射功能,形成中心,辐射到全区。

近年来,蔡甸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投入,动员、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运营机制,实现了老龄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社会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

2018年蔡甸区城关以创建宜居养老社区为抓手,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按照“9055”养老比例(即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5%的老人享受公立福利院养老、5%的老人享受社会机构养老),重点打造城关社区的“互联网+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

一是将城关12个社区整体推进成宜居养老社区建设并逐步将整个城关打造成一个宜居养老的大社区,最终把“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惠及到每一位老年人。目前,各社区已完成功能性和老年居民楼适老化改造、新建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共设施改造等基础性建设,11月底将全面完成。

二是以城关为中心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利用各类养老、卫生服务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延伸养老服务半径,围绕三助一护“助医、助洁、助医、邻里照护”开展服务,最终实现老人“一卡通”与“互联网+居家养老”相联相通,让更多老年人在这种新的养老模式中受益。目前,已完成7个社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设施设备,同时引入社工开展为老服务。2017年在三义社区进行了中心辐射模式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

三是围绕“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1.建立社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完成对社区老人基本信息和基本需求的大数据录入;完成辖区内公共服务资源的大数据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与卫生单位对辖区老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引入社工组织,促进线上线下服务,延伸养老服务半径;3.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服务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4.鼓励家属为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智能穿戴设备,与子女手机连接,随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5.是积极引进和孵化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服务社区老人,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编辑  肖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