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无限杂思·“现在”是什么

2017-11-14 17:37 读+  

读+

让我们说说“现在”。如果我们不把“现在”作为一个对象来凝视,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词语,但如果我们真的来追问一下“现在”是什么,马上就会觉得犯难。

这跟时间这个词相似,但两者又很不一样。我们给时间下定义时感觉困难,是因为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所有用来定义时间的那些概念,后面都已经包含了“时间”,都隐含着“时间”,时间是这些概念的前提,于是用这些概念来说明时间,就是用时间来定义时间,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同义反复。

给“现在”下定义之难,在于“现在”作为一种被感知的时间现象,既很明确,又总在变化之中。我们生活在“现在”之中,但现在几乎总不是现在,现在可以被体味,但不可被论说,论说之时,现在已成为过去。一个“现在”有多久,无法量化,但我们又很难说一段时间有无限多个现在。如果一秒钟包含了无数多个“现在”,那么现在就被分割成了不可感觉的时间沙粒,于是现在也就消失了。

最长的“现在”是多长,最短的“现在”有多短,难以给出答案。有人把1分钟叫现在,有人把1个小时叫现在,有时说“我现在有空,你现在就来”,那么这个“现在”是多久?现在是很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相当长的时间段。但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和过去、未来大不相同,现在分隔了过去和未来,现在是未来向过去的过渡过程。现在近似于时间上的一个点,一个当前的点,只是这个点绝不是没有长度的,但同时又是长度不一致,也不能统一设定的。现在可能是一个瞬间,但又不同于瞬间,瞬间是指时间的短,而现在是指时间的“正在经历”,它可能短,也可能不短。

如果每一个时刻,当我们感觉到它的时候,它就是现在,那么现在就只是一个心理概念,有的物理学家正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和未来的划分是语言混乱的结果。对爱因斯坦来说,现在是与观测者作为一个构成元素的一些三维空间对应的时间值,或者说,现在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存在,而是一个依赖于观测者的概念,在相对论中,“同时”之所以成为一个可疑的事情,在于事物到底发生于何时,是否同时,依赖于参照系,而不同的参照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观察者,可理解为不同地点的眼睛对事情的观察。在量子力学中,“现在”更是变成了一种将可能性转变成“事实”的一次突然变化,因为在观测之前,量子并没有确定的位置而只有分布概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物体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这就是说,在测量之前,物体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测量之后,它在某个位置存在或不存在才确定下来,这样,“现在”不只是一个时间,而且是一个决定性的行为,“现在”之前一切不定,而“现在”则使多种可能性、概然性突变为确定性或者事实。

这些,都与我们经验里的“现在”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我们虽然无法说清什么是现在,但我们经历一个个现在并且在确定的意义使用它,并且能够形成相当大的“现在”共识,当我们在交流中说“现在”时,参与交流的人一般不会对什么是现在产生疑惑,就能够确切地进行关于“现在”的各种交谈,执行关于现在的各种指令。现在伴随了人的一生,许多人共享了现在,有着共同的现在。牛顿和我们没有共同的现在,他属于过去。霍金与我们有共同的现在,他活着,我们也活着,有一段共享的时间。爱因斯坦与他同时生活的人有共同的现在,在他死后,他的全部现在都结束了。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经历的“现在”,每个人的一生是他的“现在”的总和。当他活着,他才可能有“现在”,现在就是现实的“在”,一种现实的存在状态,当他死过,他就没有“现在”;在他降生之前,他也没有“现在”。生前死后,他不“在”,说他在,就是不现实。但活着,是拥有“现在”的条件,但现在是不曾被计数的,也是无法计数的,我们从来不说“一个现在”“两个现在”,而只说“现在”,现在就是正在经历的一种唯一性,而且上一个现在与下一个现在之间难以明确分隔,而且不可能同时。人们共同经历某一段时间,也融为一个现在,而不是两个现在。“他人即地狱”,是一个取消人与人之间共同性的绝对判断,大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把同一个时间分成“两个现在”。

现在、过去、未来的区别,早为人知。过去不再来,未来不曾来,现在摆渡了时间,但现在作为摆渡者,并不是单纯的时间流逝,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经由人、人的感应、人的作为而使未来变成过去,这不仅表明现在是一种人必须参与的时间,也表明时间经过人而产生意义。我们虽然不能说,在没有人的时候,时间就不存在,否则宇宙一百多亿年的历史就得取消了,但就意义的生成来说,时间是由于人的尺度的加入才具有价值的。

人不能经历历史,也不能经历未来,而只是经历“现在”,因此,现在既是现实的在,也是意义的源头。但人又不是被现在所拘禁的,思想尤其上下穷通,于是赋予历史、未来以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赋予甚至超过了对“现在”的重视,这又解释为人的伟大与庄严。

(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让我们说说“现在”。如果我们不把“现在”作为一个对象来凝视,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词语,但如果我们真的来追问一下“现在”是什么,马上就会觉得犯难。

这跟时间这个词相似,但两者又很不一样。我们给时间下定义时感觉困难,是因为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所有用来定义时间的那些概念,后面都已经包含了“时间”,都隐含着“时间”,时间是这些概念的前提,于是用这些概念来说明时间,就是用时间来定义时间,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同义反复。

给“现在”下定义之难,在于“现在”作为一种被感知的时间现象,既很明确,又总在变化之中。我们生活在“现在”之中,但现在几乎总不是现在,现在可以被体味,但不可被论说,论说之时,现在已成为过去。一个“现在”有多久,无法量化,但我们又很难说一段时间有无限多个现在。如果一秒钟包含了无数多个“现在”,那么现在就被分割成了不可感觉的时间沙粒,于是现在也就消失了。

最长的“现在”是多长,最短的“现在”有多短,难以给出答案。有人把1分钟叫现在,有人把1个小时叫现在,有时说“我现在有空,你现在就来”,那么这个“现在”是多久?现在是很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相当长的时间段。但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和过去、未来大不相同,现在分隔了过去和未来,现在是未来向过去的过渡过程。现在近似于时间上的一个点,一个当前的点,只是这个点绝不是没有长度的,但同时又是长度不一致,也不能统一设定的。现在可能是一个瞬间,但又不同于瞬间,瞬间是指时间的短,而现在是指时间的“正在经历”,它可能短,也可能不短。

如果每一个时刻,当我们感觉到它的时候,它就是现在,那么现在就只是一个心理概念,有的物理学家正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和未来的划分是语言混乱的结果。对爱因斯坦来说,现在是与观测者作为一个构成元素的一些三维空间对应的时间值,或者说,现在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存在,而是一个依赖于观测者的概念,在相对论中,“同时”之所以成为一个可疑的事情,在于事物到底发生于何时,是否同时,依赖于参照系,而不同的参照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观察者,可理解为不同地点的眼睛对事情的观察。在量子力学中,“现在”更是变成了一种将可能性转变成“事实”的一次突然变化,因为在观测之前,量子并没有确定的位置而只有分布概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物体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这就是说,在测量之前,物体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测量之后,它在某个位置存在或不存在才确定下来,这样,“现在”不只是一个时间,而且是一个决定性的行为,“现在”之前一切不定,而“现在”则使多种可能性、概然性突变为确定性或者事实。

这些,都与我们经验里的“现在”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我们虽然无法说清什么是现在,但我们经历一个个现在并且在确定的意义使用它,并且能够形成相当大的“现在”共识,当我们在交流中说“现在”时,参与交流的人一般不会对什么是现在产生疑惑,就能够确切地进行关于“现在”的各种交谈,执行关于现在的各种指令。现在伴随了人的一生,许多人共享了现在,有着共同的现在。牛顿和我们没有共同的现在,他属于过去。霍金与我们有共同的现在,他活着,我们也活着,有一段共享的时间。爱因斯坦与他同时生活的人有共同的现在,在他死后,他的全部现在都结束了。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经历的“现在”,每个人的一生是他的“现在”的总和。当他活着,他才可能有“现在”,现在就是现实的“在”,一种现实的存在状态,当他死过,他就没有“现在”;在他降生之前,他也没有“现在”。生前死后,他不“在”,说他在,就是不现实。但活着,是拥有“现在”的条件,但现在是不曾被计数的,也是无法计数的,我们从来不说“一个现在”“两个现在”,而只说“现在”,现在就是正在经历的一种唯一性,而且上一个现在与下一个现在之间难以明确分隔,而且不可能同时。人们共同经历某一段时间,也融为一个现在,而不是两个现在。“他人即地狱”,是一个取消人与人之间共同性的绝对判断,大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把同一个时间分成“两个现在”。

现在、过去、未来的区别,早为人知。过去不再来,未来不曾来,现在摆渡了时间,但现在作为摆渡者,并不是单纯的时间流逝,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经由人、人的感应、人的作为而使未来变成过去,这不仅表明现在是一种人必须参与的时间,也表明时间经过人而产生意义。我们虽然不能说,在没有人的时候,时间就不存在,否则宇宙一百多亿年的历史就得取消了,但就意义的生成来说,时间是由于人的尺度的加入才具有价值的。

人不能经历历史,也不能经历未来,而只是经历“现在”,因此,现在既是现实的在,也是意义的源头。但人又不是被现在所拘禁的,思想尤其上下穷通,于是赋予历史、未来以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赋予甚至超过了对“现在”的重视,这又解释为人的伟大与庄严。

(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