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市文化局打造普法“新名片”

©原创 2018-10-09 15:30

汽车图书馆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活动

       “写文章第一要点就是通俗易懂,普法工作也是一样,普法工作要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让广大市民能学法、懂法、守法,保障宣传效果。当法治遇上文艺,就像刚烫好的热干面遇上飘香的芝麻酱。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这酱料醇厚可口,回味无穷,让广大市民在嘬一口后能竖起大拇指点赞,在街头邻里,口口相传。”近日,武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普法工作时如是说。

当法治遇到文艺,擦出普法宣传大戏

作为武汉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武汉市文化局一直在探索将普法内容与文艺作品相融合。将普法形式的创新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支持和引导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文艺作品。作品涉及楚剧、舞台剧、相声、小品、快板、湖北大鼓等多种艺术类型,节目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

2017年,市楚剧院围绕普法主题,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剧目,有宣传廉政建设的楚剧小戏《两道菜》;有反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问题”的小戏《三个媳妇》;有体现《婚姻法》的《山乡网恋》和《一碗包面》等。

武汉说唱团创作编排了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有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各类曲艺节目,如湖北大鼓《我要发财》、小品《都是集资惹的祸》、相声《我不是骗子》、快板《武汉明天更美好》等。其中以打击非法集资和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大型方言喜剧《财神来敲门》,已在全省范围内上演了30多场,让“处非宣传”接“地气”,使广大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2018年,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从农村土地经营权入手,着眼农村法治道德建设,推出了大型现代楚剧《乡里乡亲》垄上行活动,先后奔赴黄陂区沈黄村、桥李村、高炉钱村等地演出,受到农民兄弟的热烈欢迎。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武汉市法治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法治文艺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导大家学法知法懂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同时,组织文艺院团参加“艺术生活、人文武汉”“周周送”“文化惠民”等法治宣传演出。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普法提供了内容支撑,丰富了普法形式。

用文创诠释法治,主题宣传融入城市生活

在普法工作中,武汉市文化局将报纸、杂志、书籍、折页、海报、展览、微信、微博、户外大屏等多种形式整合归纳,围绕普法目标发起特色活动。以一种宣传形式为主,多种形式互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广体系。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围绕“坚定文化自信 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主题,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一系列宣传、展览、竞答等活动,推动《公共图书馆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

广泛借助新媒体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武汉图书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专题版面和文章,以及普法活动报道等新闻内容。春节期间在微信公众号开展了“答题过大年 新春才会旺——《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微信有奖答题活动”,来自全国19个省、市共计6000余读者在线参与答题,刷榜答题达两万八千余次,105位读者荣获新春读书礼包。

充分利用服务平台开展线下普法宣传。不仅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公共图书馆法解读》专题彩板及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一张图读懂公共图书法”宣传折页,随汽车图书馆深入基层,在各个流动服务点及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开展普法基层行、普法机关行、普法社区行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市民进行宣传普及。而且,将制作的《公共图书馆法》宣传折页及购置的《公共图书馆法》图书摆放至馆外借处、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等服务窗口,供读者借阅浏览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电子设备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LED电子屏幕、多媒体屏,将制作的相关宣传图片与宣传标语进行滚动播出。

2017至2018年,武汉市文化局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法治主题宣传活动。为加大《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结合“6·9”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契机,市区文化部门及有关单位举办了“城市记忆——2017武汉市影像非遗摄影大赛作品展”等各类非遗展览展示及文艺演出活动共计70余场;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系列传承活动,启动“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在黄陂区、东西湖区、新洲区、蔡甸区等乡村景区集中开展多彩非遗,美丽乡村系列非遗展览展示展演活动;武汉革命博物馆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有机结合,举办“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倡廉理念、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成果;已连续8年和湖北高校法学辩论联盟共同举办“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辩论赛”,每年均吸引数千名师生踊跃参与此项活动。

建普法责任清单,网上网下净化文化市场

全市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后,市文化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研究制定了《市文化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年度项目清单》,把日常普法与集中宣传相结合,进一步落实文化普法责任,深入推进文化系统法治宣传工作,推动形成共同参与的文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今年,武汉市文化局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全市文化市场行业娱乐场所开展创建“无毒场所”,在歌舞娱乐场所不间断地进行“禁毒”宣传活动;要求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规范网吧经营秩序、清查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确立了斗鱼等多个网络文化企业为全市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位,进一步加强了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巡查和违规行为处置;组织开展了“绿书签”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远离和抵制非法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武汉市文化局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设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局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据了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武汉市文化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治文行为逐步规范,文化法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科学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同步提升。武汉市文化局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更优秀的法治艺术作品、更创新的法治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汽车图书馆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活动

       “写文章第一要点就是通俗易懂,普法工作也是一样,普法工作要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让广大市民能学法、懂法、守法,保障宣传效果。当法治遇上文艺,就像刚烫好的热干面遇上飘香的芝麻酱。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这酱料醇厚可口,回味无穷,让广大市民在嘬一口后能竖起大拇指点赞,在街头邻里,口口相传。”近日,武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普法工作时如是说。

当法治遇到文艺,擦出普法宣传大戏

作为武汉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武汉市文化局一直在探索将普法内容与文艺作品相融合。将普法形式的创新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支持和引导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文艺作品。作品涉及楚剧、舞台剧、相声、小品、快板、湖北大鼓等多种艺术类型,节目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

2017年,市楚剧院围绕普法主题,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剧目,有宣传廉政建设的楚剧小戏《两道菜》;有反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问题”的小戏《三个媳妇》;有体现《婚姻法》的《山乡网恋》和《一碗包面》等。

武汉说唱团创作编排了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有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各类曲艺节目,如湖北大鼓《我要发财》、小品《都是集资惹的祸》、相声《我不是骗子》、快板《武汉明天更美好》等。其中以打击非法集资和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大型方言喜剧《财神来敲门》,已在全省范围内上演了30多场,让“处非宣传”接“地气”,使广大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2018年,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从农村土地经营权入手,着眼农村法治道德建设,推出了大型现代楚剧《乡里乡亲》垄上行活动,先后奔赴黄陂区沈黄村、桥李村、高炉钱村等地演出,受到农民兄弟的热烈欢迎。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武汉市法治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法治文艺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导大家学法知法懂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同时,组织文艺院团参加“艺术生活、人文武汉”“周周送”“文化惠民”等法治宣传演出。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普法提供了内容支撑,丰富了普法形式。

用文创诠释法治,主题宣传融入城市生活

在普法工作中,武汉市文化局将报纸、杂志、书籍、折页、海报、展览、微信、微博、户外大屏等多种形式整合归纳,围绕普法目标发起特色活动。以一种宣传形式为主,多种形式互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广体系。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围绕“坚定文化自信 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主题,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一系列宣传、展览、竞答等活动,推动《公共图书馆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

广泛借助新媒体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武汉图书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专题版面和文章,以及普法活动报道等新闻内容。春节期间在微信公众号开展了“答题过大年 新春才会旺——《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微信有奖答题活动”,来自全国19个省、市共计6000余读者在线参与答题,刷榜答题达两万八千余次,105位读者荣获新春读书礼包。

充分利用服务平台开展线下普法宣传。不仅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公共图书馆法解读》专题彩板及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一张图读懂公共图书法”宣传折页,随汽车图书馆深入基层,在各个流动服务点及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开展普法基层行、普法机关行、普法社区行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市民进行宣传普及。而且,将制作的《公共图书馆法》宣传折页及购置的《公共图书馆法》图书摆放至馆外借处、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等服务窗口,供读者借阅浏览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电子设备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LED电子屏幕、多媒体屏,将制作的相关宣传图片与宣传标语进行滚动播出。

2017至2018年,武汉市文化局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法治主题宣传活动。为加大《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结合“6·9”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契机,市区文化部门及有关单位举办了“城市记忆——2017武汉市影像非遗摄影大赛作品展”等各类非遗展览展示及文艺演出活动共计70余场;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系列传承活动,启动“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在黄陂区、东西湖区、新洲区、蔡甸区等乡村景区集中开展多彩非遗,美丽乡村系列非遗展览展示展演活动;武汉革命博物馆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有机结合,举办“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展”,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倡廉理念、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成果;已连续8年和湖北高校法学辩论联盟共同举办“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辩论赛”,每年均吸引数千名师生踊跃参与此项活动。

建普法责任清单,网上网下净化文化市场

全市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后,市文化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研究制定了《市文化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年度项目清单》,把日常普法与集中宣传相结合,进一步落实文化普法责任,深入推进文化系统法治宣传工作,推动形成共同参与的文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今年,武汉市文化局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全市文化市场行业娱乐场所开展创建“无毒场所”,在歌舞娱乐场所不间断地进行“禁毒”宣传活动;要求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规范网吧经营秩序、清查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确立了斗鱼等多个网络文化企业为全市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位,进一步加强了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巡查和违规行为处置;组织开展了“绿书签”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远离和抵制非法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武汉市文化局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设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局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据了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武汉市文化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治文行为逐步规范,文化法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科学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同步提升。武汉市文化局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更优秀的法治艺术作品、更创新的法治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