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洲民企老板出资6万元办弦歌节,让乡亲在村里看民俗民歌节目

©原创 2017-11-11 17:31

热心观众用手机抢拍演出现场 通讯员吴毅摄


演出现场 通讯员吴毅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1日讯 11日上午,新洲区汪集街八里乡热闹非凡,当地举办弦歌节,新洲“八十八行”等一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节目以及民俗舞蹈、鄂东民歌精彩上演,让来自周边7个村的两千多名乡亲“大饱眼福耳福”,掌声叫好声不断。

当日,扇子舞、新洲民间原生态地方戏“八十八行”、葵花舞等20个精彩的民俗民歌节目,在弦歌堂演出,持续一上午,赶来观赏的乡亲挤满了礼堂。“在家门口过节看节目,真好看,真热闹,真是太好了。”柏树村村民赵红连高兴地说道。

扇子舞拼出优美的造型 通讯员吴毅摄


扇子舞拼出“中国”字样 通讯员吴毅摄


在汪集街孔埠社区、汪集街社区教育学校的支持、组织下,此次弦歌节整台文艺演出由当地程山村村民、民营武汉恒基市政工程公司负责人程书麒共出资6万多元举办。

八里乡辖区的7个村,距汪集街道办事处近十公里,是偏远贫困的丘陵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单调。程书麒从事市政工程施工近30年,事业有成后,他一直热心给当地乡亲们举办文艺节目演出,振兴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去年,他捐资在当地建起用于民间民俗文艺展演的公益礼堂——弦歌堂,举办首届弦歌节,上演精彩的民歌民俗节目,大受乡亲们欢迎。今年,他再次出资办节演节目。

民俗歌舞《茶香中国》通讯员吴毅摄


据了解,近3年来,程书麒不遗余力捐资出力,委托新洲区教育局、汪集街社区教育学校组织协调,成立新洲民歌研究会,挖掘、搜集、整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优美的新洲民歌,在当地举办汪集民间艺术节、庆重阳民俗文艺会演、楚剧专场演出,加上修建公益展演礼堂弦歌堂,举办两次弦歌节,前后共已出资500多万元。

婆婆们正在看演出 通讯员吴毅摄


程书麒说,民俗民歌节目受乡亲们欢迎,出资给乡亲们办文艺汇演,振兴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我觉得十分有意义。”

当地村民李毛六每次都赶来看节目。他说,程书麒每次捐资组织的文艺演出,都成了乡亲们快乐的节日,“让我们大饱眼福和耳福”。

(通讯员程书雄 罗继平 吴毅 记者谭德磊)

热心观众用手机抢拍演出现场 通讯员吴毅摄


演出现场 通讯员吴毅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1日讯 11日上午,新洲区汪集街八里乡热闹非凡,当地举办弦歌节,新洲“八十八行”等一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节目以及民俗舞蹈、鄂东民歌精彩上演,让来自周边7个村的两千多名乡亲“大饱眼福耳福”,掌声叫好声不断。

当日,扇子舞、新洲民间原生态地方戏“八十八行”、葵花舞等20个精彩的民俗民歌节目,在弦歌堂演出,持续一上午,赶来观赏的乡亲挤满了礼堂。“在家门口过节看节目,真好看,真热闹,真是太好了。”柏树村村民赵红连高兴地说道。

扇子舞拼出优美的造型 通讯员吴毅摄


扇子舞拼出“中国”字样 通讯员吴毅摄


在汪集街孔埠社区、汪集街社区教育学校的支持、组织下,此次弦歌节整台文艺演出由当地程山村村民、民营武汉恒基市政工程公司负责人程书麒共出资6万多元举办。

八里乡辖区的7个村,距汪集街道办事处近十公里,是偏远贫困的丘陵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单调。程书麒从事市政工程施工近30年,事业有成后,他一直热心给当地乡亲们举办文艺节目演出,振兴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去年,他捐资在当地建起用于民间民俗文艺展演的公益礼堂——弦歌堂,举办首届弦歌节,上演精彩的民歌民俗节目,大受乡亲们欢迎。今年,他再次出资办节演节目。

民俗歌舞《茶香中国》通讯员吴毅摄


据了解,近3年来,程书麒不遗余力捐资出力,委托新洲区教育局、汪集街社区教育学校组织协调,成立新洲民歌研究会,挖掘、搜集、整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优美的新洲民歌,在当地举办汪集民间艺术节、庆重阳民俗文艺会演、楚剧专场演出,加上修建公益展演礼堂弦歌堂,举办两次弦歌节,前后共已出资500多万元。

婆婆们正在看演出 通讯员吴毅摄


程书麒说,民俗民歌节目受乡亲们欢迎,出资给乡亲们办文艺汇演,振兴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我觉得十分有意义。”

当地村民李毛六每次都赶来看节目。他说,程书麒每次捐资组织的文艺演出,都成了乡亲们快乐的节日,“让我们大饱眼福和耳福”。

(通讯员程书雄 罗继平 吴毅 记者谭德磊)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