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吉祥三宝”的爸爸走了,他留下的不止是歌声

2018-09-20 21:12 长江日报  

当年“吉祥三宝“演出的视频截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0日讯(记者王娟)央视春晚上的一首《吉祥三宝》,风靡全国,也让无数中国人认识了布仁巴雅尔和妻子乌日娜以及小侄女英格玛。9月20日,“吉祥三宝”中的父亲布仁巴雅尔却猝然离世,在网上引发一片悼念之声。

鲜为人知的是,布仁巴雅尔生前一直致力于推广蒙古民族文化,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歌声。

他带着孩子们唱出了五彩的呼伦贝尔

2013年3月,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大剧院举行的“中国旅游年”开幕式文艺演出上,一群中国孩子用天籁童音唱响了《梦中的额吉》《额呼兰德呼兰》,赢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两国政要的赞许。

这些孩子来自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这支国内第一支全部由少数民族孩子组成的合唱团,成立于2007年1月,艺术总监正是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夫妇。合唱团最初的近40位成员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岁,都是布仁巴雅尔夫妇从呼伦贝尔草原上挑选出来的。孩子们分别来自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布里亚特、巴尔虎五个草原部落,用5种本民族语言演唱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世代相传的童谣,布仁巴雅尔的小侄女英格玛也是团员之一。

合唱团成立十多年以来,先后在央视春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亮相。他们推出的现场演唱专辑《“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收录了孩子们演唱的23首歌童谣,小歌手乌达木也成为红人。

多年前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曾表示,他们坚持教孩子们用蒙语、鄂温克语等民族语言演唱歌曲,其中不仅寄托着对家乡的情感,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自合唱团在央视露脸后,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成立了合唱团,教孩子们重新学民歌。“一位老师告诉我说,以前孩子们在学校不爱说蒙语,不愿穿民族服装,现在他们都主动要家长教他们唱民歌,变化特别大”。

他将最后的驯鹿部落搬上舞台

使鹿鄂温克是唯一至今还保留着驯鹿传统的部落。2011年,乌日娜曾带着首部展示这个部落风情的舞台剧《敖鲁古雅》在琴台大剧院演出。这部剧中呈现使鹿鄂温克族独有的“鹿舞”与“仙鹤松鸡舞”,更有首次以舞台现场形式亮相的萨满舞、祭火神等神秘仪式。

当时乌日娜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说,创作这部剧是她和布仁巴雅尔在采风时萌生的想法,前后历时四年,就像是一次“抢救性发掘”:“我们在采风的时候了解到使鹿鄂温克总共人数不到200人,整个部落里会跳松鸡舞、仙鹤舞的人只有3位,其中两位都超过了90岁,进了城的年轻人和孩子都已经不会讲、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了。当时我们就只有一个想法,要赶快抢着把这些都录下来排出来,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此次布仁巴雅尔离世前,9月15日还在呼伦贝尔出席了《呼伦贝尔·万岁》新书发布会,这是他的一本摄影画册展,画册中收录了他拍摄的近百幅呼伦贝尔各民族百岁老人的影像,同样呈现着充满生活气息的草原场景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编辑:符樱】

当年“吉祥三宝“演出的视频截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0日讯(记者王娟)央视春晚上的一首《吉祥三宝》,风靡全国,也让无数中国人认识了布仁巴雅尔和妻子乌日娜以及小侄女英格玛。9月20日,“吉祥三宝”中的父亲布仁巴雅尔却猝然离世,在网上引发一片悼念之声。

鲜为人知的是,布仁巴雅尔生前一直致力于推广蒙古民族文化,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歌声。

他带着孩子们唱出了五彩的呼伦贝尔

2013年3月,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大剧院举行的“中国旅游年”开幕式文艺演出上,一群中国孩子用天籁童音唱响了《梦中的额吉》《额呼兰德呼兰》,赢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两国政要的赞许。

这些孩子来自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这支国内第一支全部由少数民族孩子组成的合唱团,成立于2007年1月,艺术总监正是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夫妇。合唱团最初的近40位成员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岁,都是布仁巴雅尔夫妇从呼伦贝尔草原上挑选出来的。孩子们分别来自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布里亚特、巴尔虎五个草原部落,用5种本民族语言演唱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世代相传的童谣,布仁巴雅尔的小侄女英格玛也是团员之一。

合唱团成立十多年以来,先后在央视春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亮相。他们推出的现场演唱专辑《“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收录了孩子们演唱的23首歌童谣,小歌手乌达木也成为红人。

多年前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曾表示,他们坚持教孩子们用蒙语、鄂温克语等民族语言演唱歌曲,其中不仅寄托着对家乡的情感,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自合唱团在央视露脸后,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成立了合唱团,教孩子们重新学民歌。“一位老师告诉我说,以前孩子们在学校不爱说蒙语,不愿穿民族服装,现在他们都主动要家长教他们唱民歌,变化特别大”。

他将最后的驯鹿部落搬上舞台

使鹿鄂温克是唯一至今还保留着驯鹿传统的部落。2011年,乌日娜曾带着首部展示这个部落风情的舞台剧《敖鲁古雅》在琴台大剧院演出。这部剧中呈现使鹿鄂温克族独有的“鹿舞”与“仙鹤松鸡舞”,更有首次以舞台现场形式亮相的萨满舞、祭火神等神秘仪式。

当时乌日娜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曾介绍说,创作这部剧是她和布仁巴雅尔在采风时萌生的想法,前后历时四年,就像是一次“抢救性发掘”:“我们在采风的时候了解到使鹿鄂温克总共人数不到200人,整个部落里会跳松鸡舞、仙鹤舞的人只有3位,其中两位都超过了90岁,进了城的年轻人和孩子都已经不会讲、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了。当时我们就只有一个想法,要赶快抢着把这些都录下来排出来,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此次布仁巴雅尔离世前,9月15日还在呼伦贝尔出席了《呼伦贝尔·万岁》新书发布会,这是他的一本摄影画册展,画册中收录了他拍摄的近百幅呼伦贝尔各民族百岁老人的影像,同样呈现着充满生活气息的草原场景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编辑:符樱】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