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今天,华科大师生为这两人塑像

©原创 2025-10-25 12:46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  10月25日,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查谦、“华工之父”朱九思的半身铜像在华中科技大学揭幕。

查谦。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塑像。 记者高勇 摄

上午8时30分,华科大老校长周济,华科大党委书记刘波、校长尤政和查谦、朱九思家属代表等共同为雕塑揭幕。师生代表向雕塑敬献鲜花,行注目礼。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查谦的半身铜像坐落在该校西七舍前,炯炯目光眺望着南面的青年园和建校纪念碑。基座正面用中英文铭刻:“查谦(1896—1975),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安徽泾县人,物理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72年前的10月15日,查谦在这里举行的开学典礼上说:华中工学院是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建立起来的,要担负起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的重大任务。在他领导下,学院当年筹建、当年招生。1953年的喻家山下还是片旷野,两年后这里就建起了教室、宿舍和图书馆等百栋建筑,这其中就包括现在这栋西七舍。

1953年,查谦教授在华中工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

1955年10月1日,查谦在《长江日报》刊发的文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工业干部》中说:学校就是要培养忠实于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以及各方面人才。他谨慎、踏实的“实验室作风”为华中工学院形成严谨校风奠定了基础。

朱九思。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 记者高勇 摄

上午9时许,人们来到学校图书馆主馆老馆入口南侧,朱九思的半身铜像塑立于此。这尊塑像的基座上用中英文写道:“朱九思(1916—2015)江苏扬州人,著名教育家,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余年。”

朱九思(右一)在工作中。

朱九思被誉为“华工之父”,他用“革命之志”“新闻之眼”“教育之情”,为当时的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奠基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现场。 记者高勇 摄

铜像旁景观石上刻着的“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正是朱九思院长当年提倡的精神。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现场说,这种精神已成为华科人的优良传统。他作为80级入学学生,经历了在朱九思先生开创的综合性大学氛围中求学的美好时光。那种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环境,让他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系统思维和人文素养。这对他日后创办高德红外公司,在前沿高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创新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铜像上朱九思先生微笑着望向南面的一片树林。历届学子都有曾在这里晨读、漫步的记忆。建校之初,校园里只有一片石山和几眼池塘,很难找到一株三米高的树。朱九思任院长期间倡导种树行动。如今的喻家山葱郁,华中科技大学绿化覆盖率72%,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森林大学,育人也育才。

此时,南一楼正对的关山大道,还有与这条大道平行、交错的光谷大道、高新大道车水马龙,华工科技、高德红外等高科技公司就分布在这些沿线上。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谌达军 通讯员高翔 左盈)

【编辑:丁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  10月25日,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查谦、“华工之父”朱九思的半身铜像在华中科技大学揭幕。

查谦。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塑像。 记者高勇 摄

上午8时30分,华科大老校长周济,华科大党委书记刘波、校长尤政和查谦、朱九思家属代表等共同为雕塑揭幕。师生代表向雕塑敬献鲜花,行注目礼。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查谦的半身铜像坐落在该校西七舍前,炯炯目光眺望着南面的青年园和建校纪念碑。基座正面用中英文铭刻:“查谦(1896—1975),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安徽泾县人,物理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为查谦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72年前的10月15日,查谦在这里举行的开学典礼上说:华中工学院是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建立起来的,要担负起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的重大任务。在他领导下,学院当年筹建、当年招生。1953年的喻家山下还是片旷野,两年后这里就建起了教室、宿舍和图书馆等百栋建筑,这其中就包括现在这栋西七舍。

1953年,查谦教授在华中工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

1955年10月1日,查谦在《长江日报》刊发的文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工业干部》中说:学校就是要培养忠实于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以及各方面人才。他谨慎、踏实的“实验室作风”为华中工学院形成严谨校风奠定了基础。

朱九思。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 记者高勇 摄

上午9时许,人们来到学校图书馆主馆老馆入口南侧,朱九思的半身铜像塑立于此。这尊塑像的基座上用中英文写道:“朱九思(1916—2015)江苏扬州人,著名教育家,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余年。”

朱九思(右一)在工作中。

朱九思被誉为“华工之父”,他用“革命之志”“新闻之眼”“教育之情”,为当时的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奠基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现场。 记者高勇 摄

铜像旁景观石上刻着的“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正是朱九思院长当年提倡的精神。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现场说,这种精神已成为华科人的优良传统。他作为80级入学学生,经历了在朱九思先生开创的综合性大学氛围中求学的美好时光。那种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环境,让他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系统思维和人文素养。这对他日后创办高德红外公司,在前沿高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创新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塑像揭幕仪式。 记者高勇 摄

铜像上朱九思先生微笑着望向南面的一片树林。历届学子都有曾在这里晨读、漫步的记忆。建校之初,校园里只有一片石山和几眼池塘,很难找到一株三米高的树。朱九思任院长期间倡导种树行动。如今的喻家山葱郁,华中科技大学绿化覆盖率72%,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森林大学,育人也育才。

此时,南一楼正对的关山大道,还有与这条大道平行、交错的光谷大道、高新大道车水马龙,华工科技、高德红外等高科技公司就分布在这些沿线上。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谌达军 通讯员高翔 左盈)

【编辑:丁翾】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