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4日讯(记者李慧紫 视频制作李慧紫)天气炎热,可乐、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成为大众追捧的“小甜水”。专家表示,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引发多重健康隐患。长江日报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市面上不少瓶装饮料甜度成谜,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糖的摄入情况。
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存在健康隐患
含糖饮料所指的范围很广,泛指添加了红糖、果糖、葡萄糖、玉米糖等任何形式糖的饮料,例如可乐、果汁、奶茶等。至于市面上的无蔗糖饮料、低卡代糖饮料,并不代表不含糖。
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孟医生介绍,很多人喝含糖饮料觉得“也就是容易长胖一点”,但多项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另外,大家会觉得平时多锻炼就能把负面影响抵消掉,但其实较高的含糖饮料摄入量都和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相关,运动并不足以抵消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带来的伤害。
肝脏除了是所谓的“排毒”器官,还是重要的糖原储存器官,过多摄入糖类会干扰肝脏代谢,导致肝脏脂肪合成过多,长期这样容易导致脂肪肝;过多摄入糖类还可能引起代谢功能紊乱,人体新陈代谢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量或长期摄入含糖饮料会引起高血糖,从而导致代谢紊乱。
不少含糖饮料没有标注含糖量
近来,“控糖”“减糖”“戒糖”等新概念逐渐流行。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市面上部分瓶装饮料的甜度成谜。
可口可乐营养成分表上标明了含糖量。记者李慧紫 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在超市货架上,记者看到一瓶可口可乐瓶身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明,每10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为10.6克,即这瓶600毫升装的可口可乐含糖量为63.6克。在一瓶450毫升装的酷儿橙汁瓶身上,按照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每100毫升果粒橙的含糖量为10.2克,即一整瓶的含糖量为45.9克。
酷儿橙汁营养成分表上标明了含糖量。记者李慧紫 摄
这两种饮料是明确标注了含糖量的,但记者注意到市面上销售的部分瓶装饮料并未明确标出含糖量这一指标,例如阿萨姆奶茶、茶π、水溶C100、雀巢咖啡等多款饮料,均未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含糖量。
除了普通饮料,一些奶制品如营养快线、旺仔牛奶、娃哈哈AD钙奶等的配料表中,虽然显示产品中添加了“白砂糖”,但含糖量同样没有明确标出。
反之,一些“低糖”“无糖”饮料,大多明确标出了含糖量。例如,养乐多推出的“低糖”版饮料,就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明,每100毫升含糖4.5克。喜茶推出的低糖浓果茶、元气森林低糖气泡水等,每100毫升的含糖量也均在5克以下。
新规要求食品标注含糖量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外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要求食品标签在强制性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基础上,增加标示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内容。新标准还要求食品标签上增加“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语,特别儿童青少年关注盐油糖摄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购。此举旨在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培育健康消费理念。
“现在大部分人都有意识在控糖。在糖被列入强制性标示范围前,部分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会通过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判断产品含糖量高低。”孟医生表示,但上述做法无法正确直接了解糖含量,因为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部分。此次修订后,糖被纳为必须标注的内容,明确要求清晰标示其含量,此举将更加便于消费者直观掌握食品中的糖含量。
【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