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9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王智)国家权威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出炉,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味道。
29日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认定全国1409个地理标志产品公告发布,其中,武汉的柏泉绿茶、蔡甸西瓜、梁子湖大河蟹、黄陂黄牛、新洲龙王白莲等18件地理标志产品上榜,独一无二的“家乡味”受到大力扶持。
此次入选的18项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4年推动全国存量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转化为地理标志产品的背景下,武汉市成功实现“全转化”的成果。至此,连同此前已获认定的蔡甸莲藕、法泗大米、黄陂荆蜜、汉南甜玉米4项,武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升至22项。
记者梳理这份“江城风物清单”,水乡特色扑面而来。梁子湖大河蟹、江夏子莲、新洲龙王白莲、涨渡湖黄颡鱼、蔡甸莲藕、蔡甸藜蒿、黄陂荸荠、法泗大米——多达8项产品来自湖泊、湿地及水田,生动印证了武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的生态禀赋和资源优势。
洪山菜薹、黄陂脉地湾萝卜、李集香葱、汉南甜玉米4种特色蔬菜地理标志产品独具土壤印记,洪山菜薹、黄陂脉地湾萝卜等尤为典型。其中脉地湾萝卜仅300亩核心产区,50天集中上市期,疏松土质孕育出香中带甜的独特口感。
五里界界豆、舒安藠头等不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更蕴含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如五里界界豆依托千年传承的品种,开发出豆制品、酱料等深加工产品,其制作技艺被列为武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标志产品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典型代表洪山菜薹已形成规模效应,截至2024年底,洪山菜薹在武汉市洪山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已达3700亩,全市种植面积近20000亩,产业链总产值接近10亿元,正从武汉名品向全国蔬菜顶流迈进。汉南作为“中国甜玉米之乡”,培育近百个品种,其甜玉米含糖量达20%,以“可生吃、会爆浆”闻名,今年6万亩种植面积预计带来1.3亿元销售额。
近年来,武汉通过政策扶持与品牌培育,构建起以地理标志为引领的特色经济体系。“江城百臻”区域品牌整合17件地理标志及百余种优势农产品,2024年带动企业销售破百亿元。
此次18项产品成功转化,标志着这些优质农产品将迎来更规范的统一管理和更强力的法律护航。这将显著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推动特色农业加速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持续增收拓宽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地理标志产品已实现全市涉农城区“全覆盖”,成为展示武汉名特优产品和荆楚文化资源的重要窗口。
链接>>>
22项武汉地理标志产品
蔡甸藜蒿、李集香葱、黄陂脉地湾萝卜、梁子湖大河蟹、江夏子莲、黄陂荸荠、江夏光明茶、黄陂黄牛、洪山菜薹、舒安藠头、东西湖葡萄、蔡甸西瓜、新洲龙王白莲、五里界界豆、涨渡湖黄颡鱼、柏泉绿茶、江夏碧舫、蔡甸甜瓜、蔡甸莲藕、法泗大米、黄陂荆蜜、汉南甜玉米。
柏泉绿茶。
蔡甸藜蒿。
蔡甸甜瓜。
蔡甸西瓜。
东西湖葡萄。
黄陂脉地湾萝卜。
梁子湖大河蟹。
(图片均为通讯员提供)
【编辑: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