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9日讯 19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举办2025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来自产业界、学术界的嘉宾围绕低空经济发展相关话题进行交流,现场揭牌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据了解,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武汉理工大学依托材料、交通、汽车、信息等优势学科优势,聚焦低空经济核心领域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在无人机材料研发方面,通过轻量化复合材料提升设备续航与抗风能力;在空域管理领域,将交通导航算法应用于无人机集群路径规划,破解低空航线避障难题;经济学科则构建“经济学+”交叉体系,探索低空场景商业建模与政策适配。
论坛现场举办圆桌会议。
“低空经济是技术、市场与政策协同的系统性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经介绍,中心以“思想策源地、人才孵化器、协同创新港”为定位,提出发展目标:开展低空经济发展指数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技术+运营+政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定向输送既懂低空经济技术原理、又懂产业规划和商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产学研闭环机制,推动材料、交通、汽车、信息、经济等交叉领域科研成果,在城市空中物流、电力巡检等低空经济场景中转化应用。
当前低空经济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湖北省将其列为突破性发展的优势产业。武汉理工大学此次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既是响应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也旨在发挥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与科创基因。中心将立足武汉、辐射中部,力争在空域资源高效利用、低空场景商业化运营等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校方案”。
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为首批受聘咨询专家颁发聘书。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谢小琴 叶双龙)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