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6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汪聪)最能蓄电的手摇书写台灯,为老人和孩子设计的自动安全门,威风八面的海上战舰和神奇的火星探秘车……小创客们“脑洞大开”的科技作品让人眼前一亮。9月15日上午,2018年武汉市“全国科普日”启动式在汉阳区西大街小学英才校区举行。
为纪念《科普法》的颁布和实施,从2004年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面向公众集中举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题科普宣教活动。2018年武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此次启动式由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联合汉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见到,科普特色学校项目展示、科普教育基地主题宣传、青少年优秀科普科技作品展演等内容同时进行,青少年空模、海模、车模、建模、机器人等项目还进行了精彩的现场竞技表演。
青山区钢花小学机器人社团成员、六(6)班学生朱紫睿向记者展示了她制作的“自动安全门”,该作品是专为老人和孩子设计的,由废旧玩具加装马达和控制器制作而成,感应器感应到人靠近3秒后自动开启,温度传感器则会在温度过高时自动打开逃生通道。该校信息中心主任彭华介绍,学校的科技创新社团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今年8月,六(2)班学生王瀚玄凭借他设计的“自发电马桶圈消毒系统”荣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
汉阳区西大街小学的小创客则制作了海上战舰和火星探秘车等高科技产品。学校老师介绍,除机器人社团以外,学校的STEAM课程是跨学科融合的创客课程,老师指导学生将科学、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数学、历史等各学科内容运用其中,设计制作出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作品。
“科技改变生活,”武汉科技馆培训部张老师表示,本次活动,小科学家们展示的科技作品都很接地气。一个宜昌山区的孩子说老家还没通电,设计了一个蓄电能力很强的手摇书写台灯;有的孩子观察到衣服吸附灰尘的现象,制作了一台静电演示仪;有的学生将动能、电能转化为声音,做成了“欢迎光临”发声器。
【编辑: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