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无人机3米远看清头发丝大小的桥梁裂纹

2018-09-13 21:14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3日讯 13日,在第四届全国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技术大会展区,一台黑色硕大的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搭载4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的新型无人机亮相,它能到达一些人工难以到达的位置,还可以实现向上无死角拍摄,帮助检测桥梁钢梁下部病害等情况。记者任勇 摄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翔介绍,这一新型无人机B-001是该院花2年时间研发的,今年7月研发成功,翼展有1.3米,最大抗风能力为六级。无人机上搭载了4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能到达一些人难以到达的位置,比如建在条件恶劣的峡谷上的山区桥梁。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向上无死角拍摄,改变了普通无人机只能向下拍摄的弊端,可帮助检测桥梁钢梁下部病害等情况。

据悉,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提前设定好飞行的轨道,新型无人机在现场按照轨道自动巡航,与设定路径的偏差最多1厘米,并完成自动检测,无线传回数据。之后,依据后台强大的大数据分析终端,自动生成桥梁外观病害(如裂缝、麻面、破损、孔洞)的安全报告。

“以往桥梁裂缝等病害只能依靠望远镜、桥检车等设备进行人工检测,容易漏测、误测,且不安全。”王翔说,新型无人机具有测距功能,智能化识别裂缝,精度能达到0.05毫米,相当于能在3米远处看清一根头发丝大小的裂纹,不但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也将误测漏测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外,无人机上的雷达可避开障碍物,防止误撞,在GPS信号遮挡的地方,也可完成检测。

据了解,这一新型无人机已进行过试飞,效果良好,技术在业内领先,计划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佩娅 付丽  邢影 岳奥)

【编辑:付豪】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3日讯 13日,在第四届全国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技术大会展区,一台黑色硕大的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搭载4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的新型无人机亮相,它能到达一些人工难以到达的位置,还可以实现向上无死角拍摄,帮助检测桥梁钢梁下部病害等情况。记者任勇 摄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翔介绍,这一新型无人机B-001是该院花2年时间研发的,今年7月研发成功,翼展有1.3米,最大抗风能力为六级。无人机上搭载了4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能到达一些人难以到达的位置,比如建在条件恶劣的峡谷上的山区桥梁。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向上无死角拍摄,改变了普通无人机只能向下拍摄的弊端,可帮助检测桥梁钢梁下部病害等情况。

据悉,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提前设定好飞行的轨道,新型无人机在现场按照轨道自动巡航,与设定路径的偏差最多1厘米,并完成自动检测,无线传回数据。之后,依据后台强大的大数据分析终端,自动生成桥梁外观病害(如裂缝、麻面、破损、孔洞)的安全报告。

“以往桥梁裂缝等病害只能依靠望远镜、桥检车等设备进行人工检测,容易漏测、误测,且不安全。”王翔说,新型无人机具有测距功能,智能化识别裂缝,精度能达到0.05毫米,相当于能在3米远处看清一根头发丝大小的裂纹,不但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也将误测漏测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外,无人机上的雷达可避开障碍物,防止误撞,在GPS信号遮挡的地方,也可完成检测。

据了解,这一新型无人机已进行过试飞,效果良好,技术在业内领先,计划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佩娅 付丽  邢影 岳奥)

【编辑:付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