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戴上VR眼镜,家属“看见”患者体内动脉瘤,医生精准“拆弹”

©原创 2017-11-07 20:11

患者家属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看见了动脉瘤。通讯员常宇供图


医生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看见病人立体的组织结构。通讯员常宇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7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常宇)“你看,这个绿色的部分就是你父亲的腹主动脉瘤”“看到了”。这段手术前的医患对话,是医生与患者家属戴上虚拟现实眼镜VR,看到现实与虚拟混合的场景后发生的。

术前谈话,让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了手术部位、目的后,7日上午,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们继续戴上VR眼镜,为患者完成了腹主动脉瘤的“拆弹”手术。

在混合现实影像技术(MR)帮助下,1:1比例的腹主动脉瘤立体地呈现在医生眼前,方便医生精准操作。这是该技术首次在华中地区的大血管手术中运用。

接受手术的刘先生今年63岁,在随州当地检查出腹主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如同血管上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有性命之危。于是,刘先生转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准备手术。

大血管外科副教授程才介绍,以往,胸腹主动脉血管的片子是黑白、二维的,难以完全展示动脉瘤的三维细节。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把握,这对医生虽是必修课,但要讲给患者及家属听,就得花费不少工夫,还不一定效果好。

这次,该科尝试让患者家属戴上VR眼镜认识立体的动脉瘤,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以往要花小半天时间讲解的术前谈话,十分钟就完成了。

7日上午10点50分,手术开始。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和程才戴上配套的VR眼镜,将动脉瘤360度看得一清二楚。手术在大腿根部开一个1~2厘米的小切口,置入导丝,放入支架,就解除了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整台手术1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

“动脉瘤手术常规方法需要开腹,对病人伤害大,现在有新技术,不用开腹也能360度无死角看清楚手术部位,可以更容易地避开血管,手术更精准,病人当天就可以下床。”程才解释。

据了解,MR技术是把虚拟信息引入到现实场景中,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在医疗领域,除了可用于医患沟通,讲解病情,提高手术精度,还可以用于教学,是未来影像学的发展趋势。

【编辑李露】


患者家属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看见了动脉瘤。通讯员常宇供图


医生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看见病人立体的组织结构。通讯员常宇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7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常宇)“你看,这个绿色的部分就是你父亲的腹主动脉瘤”“看到了”。这段手术前的医患对话,是医生与患者家属戴上虚拟现实眼镜VR,看到现实与虚拟混合的场景后发生的。

术前谈话,让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了手术部位、目的后,7日上午,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们继续戴上VR眼镜,为患者完成了腹主动脉瘤的“拆弹”手术。

在混合现实影像技术(MR)帮助下,1:1比例的腹主动脉瘤立体地呈现在医生眼前,方便医生精准操作。这是该技术首次在华中地区的大血管手术中运用。

接受手术的刘先生今年63岁,在随州当地检查出腹主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如同血管上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有性命之危。于是,刘先生转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准备手术。

大血管外科副教授程才介绍,以往,胸腹主动脉血管的片子是黑白、二维的,难以完全展示动脉瘤的三维细节。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把握,这对医生虽是必修课,但要讲给患者及家属听,就得花费不少工夫,还不一定效果好。

这次,该科尝试让患者家属戴上VR眼镜认识立体的动脉瘤,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以往要花小半天时间讲解的术前谈话,十分钟就完成了。

7日上午10点50分,手术开始。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和程才戴上配套的VR眼镜,将动脉瘤360度看得一清二楚。手术在大腿根部开一个1~2厘米的小切口,置入导丝,放入支架,就解除了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整台手术1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

“动脉瘤手术常规方法需要开腹,对病人伤害大,现在有新技术,不用开腹也能360度无死角看清楚手术部位,可以更容易地避开血管,手术更精准,病人当天就可以下床。”程才解释。

据了解,MR技术是把虚拟信息引入到现实场景中,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在医疗领域,除了可用于医患沟通,讲解病情,提高手术精度,还可以用于教学,是未来影像学的发展趋势。

【编辑李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