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孩子的心声需要被听到,小学把“吐槽字条”变成了“家庭教育指导课”

©原创 2022-03-16 17:3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6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张湘萍)“我有道题不会做,妈妈教了一遍但我还是不会,妈妈就骂我是弱智。”“妈妈生气了,就会对我冷暴力,不讲原因,把我整得非常迷糊。”“我很烦父母给我布置很多课外作业。”……本周,武昌区柴林小学副校长胡念红设置的“吐槽信箱”里又多了一些匿名的“吐槽字条”,胡念红和教师团队将这些“吐槽”的内容编辑成为下一期家长课堂的主要素材,根据孩子们的诉求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目前,“吐槽信箱”设立了近4个月,收到“吐槽字条”百余张,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5期。

武昌区柴林小学设立的“吐槽信箱”。通讯员张湘萍摄

记者看到,“吐槽信箱”是一个心型的小箱子,老师们在箱子上手绘了音符、花草和笑脸等图案,并提示“欢迎吐槽”,期望孩子们将信箱当作“心情树洞”,可以匿名讲述自己的心思和烦恼。负责整理“吐槽信箱”的老师说,信箱一周开启一到两次,孩子们的吐槽内容有反映校园环境的,有校园生活方面,但多数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和父母相处产生的一些摩擦。

“吐槽信箱”里,孩子们的留言。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有一次我弟弟让妈妈生气了,妈妈走到我房间,看到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迁怒于我,不仅责骂我,还打了我。我想说,我不是你发泄怒气的工具。”“我表弟来我家玩,只要他想要的玩具,我爸就非要让我给他,不同意就会责骂我,我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件自己的东西?”……经过梳理,老师们发现,有五类孩子们提到较多的共性问题,如布置额外作业刷题、不尊重孩子兴趣爱好、把孩子当出气筒、实施冷暴力、如想法不一样时忽视孩子感受等。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吐槽信箱”中的共性问题,柴林小学教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帮助家长识别陪伴中的不当方式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孩子人格特质,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和工具。学校先后在线上、线下为家长开展《被忽视的孩子》《正面管教》《陪孩子终身成长》《掌控习惯》等课程。

在3月11日开展的线上家长课堂中,胡念红结合“吐槽信箱”中孩子的来信,指导家长们如何在“不吼不叫”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一说观察、二说感受、三说需要、四说请求的方式。如孩子写字姿势不对,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的头离桌面很近,担心你的眼睛会近视,我们需要保护视力,请你把头抬高,保持合适距离,行吗?’这样有行为指导又有爱的话语,孩子会更乐于接受。”课堂中,家长们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柴林小学家长在线上观看学校定制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三年级学生杨扬(化名)说,妈妈在连续听了几堂“家长课堂”后,转变很明显,“不像原来那样逼我,吼我做作业,而是让我自己决定做作业的时间和内容,我觉得轻松多了。”杨扬妈妈说,自从转变了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正从拖沓中走出来,还能主动课外阅读了,对于孩子的变化,家长也感到欣慰。

该校副校长胡念红在线上直播家庭教育课。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武昌区柴林小学副校长胡念红说,给孩子们设立“吐槽信箱”一是给孩子一个倾诉烦恼的渠道,二是老师希望了解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诉求,从而帮助家长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和工具。

“学校正在按照《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履行学校社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责任与义务。”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解决家长们最迫切的实际难题。推荐家长读家庭教育类书籍,如《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孩子终身成长》等等,指导家委会组织“爱童”读书与育儿交流活动。

【编辑:舒筱】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6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张湘萍)“我有道题不会做,妈妈教了一遍但我还是不会,妈妈就骂我是弱智。”“妈妈生气了,就会对我冷暴力,不讲原因,把我整得非常迷糊。”“我很烦父母给我布置很多课外作业。”……本周,武昌区柴林小学副校长胡念红设置的“吐槽信箱”里又多了一些匿名的“吐槽字条”,胡念红和教师团队将这些“吐槽”的内容编辑成为下一期家长课堂的主要素材,根据孩子们的诉求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目前,“吐槽信箱”设立了近4个月,收到“吐槽字条”百余张,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5期。

武昌区柴林小学设立的“吐槽信箱”。通讯员张湘萍摄

记者看到,“吐槽信箱”是一个心型的小箱子,老师们在箱子上手绘了音符、花草和笑脸等图案,并提示“欢迎吐槽”,期望孩子们将信箱当作“心情树洞”,可以匿名讲述自己的心思和烦恼。负责整理“吐槽信箱”的老师说,信箱一周开启一到两次,孩子们的吐槽内容有反映校园环境的,有校园生活方面,但多数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和父母相处产生的一些摩擦。

“吐槽信箱”里,孩子们的留言。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有一次我弟弟让妈妈生气了,妈妈走到我房间,看到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迁怒于我,不仅责骂我,还打了我。我想说,我不是你发泄怒气的工具。”“我表弟来我家玩,只要他想要的玩具,我爸就非要让我给他,不同意就会责骂我,我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件自己的东西?”……经过梳理,老师们发现,有五类孩子们提到较多的共性问题,如布置额外作业刷题、不尊重孩子兴趣爱好、把孩子当出气筒、实施冷暴力、如想法不一样时忽视孩子感受等。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吐槽信箱”中的共性问题,柴林小学教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帮助家长识别陪伴中的不当方式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孩子人格特质,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和工具。学校先后在线上、线下为家长开展《被忽视的孩子》《正面管教》《陪孩子终身成长》《掌控习惯》等课程。

在3月11日开展的线上家长课堂中,胡念红结合“吐槽信箱”中孩子的来信,指导家长们如何在“不吼不叫”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一说观察、二说感受、三说需要、四说请求的方式。如孩子写字姿势不对,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的头离桌面很近,担心你的眼睛会近视,我们需要保护视力,请你把头抬高,保持合适距离,行吗?’这样有行为指导又有爱的话语,孩子会更乐于接受。”课堂中,家长们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柴林小学家长在线上观看学校定制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三年级学生杨扬(化名)说,妈妈在连续听了几堂“家长课堂”后,转变很明显,“不像原来那样逼我,吼我做作业,而是让我自己决定做作业的时间和内容,我觉得轻松多了。”杨扬妈妈说,自从转变了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正从拖沓中走出来,还能主动课外阅读了,对于孩子的变化,家长也感到欣慰。

该校副校长胡念红在线上直播家庭教育课。 通讯员张湘萍供图

武昌区柴林小学副校长胡念红说,给孩子们设立“吐槽信箱”一是给孩子一个倾诉烦恼的渠道,二是老师希望了解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诉求,从而帮助家长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和工具。

“学校正在按照《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履行学校社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责任与义务。”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解决家长们最迫切的实际难题。推荐家长读家庭教育类书籍,如《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孩子终身成长》等等,指导家委会组织“爱童”读书与育儿交流活动。

【编辑:舒筱】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