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淡出了近一年的胡歌开工了:以前还是不够成熟

©原创 2017-11-06 23:12

《猎场》资料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6日讯(记者耿愿 发自长沙)拖了近两年,胡歌的新剧《猎场》终于开播了。6日晚,记者在新剧发布会后采访到了淡出多时的胡歌。好久不见媒体,这一次,胡歌也敞开了心扉,从角色到自己都深刻“剖析”了一番。同是浴火重生的角色,胡歌却爱郑秋冬胜过梅长苏,因为前者更真实,也更考验演技;而面对自己前段时间的“偷懒”,他也不客气地把“作”“矫情”等负面词汇一股脑儿地用在自己身上,“还是以前不够成熟,总给自己找理由,现在看来更多是我自己的原因,用杨绛老师的话说,就是看得太少想得太多”。

《猎场》资料图

剖析角色:郑秋冬的人生起伏 “振幅比我还要大得多”

《猎场》讲述了一个高级猎头在商界中纵横捭阖、在情感上命运多舛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部揭秘猎头工作的行业剧,同样关注个人的成长。胡歌饰演的郑秋冬从做传销急功近利导致锒铛入狱,到成为顶级猎头,情感生活上也经历三番起伏。连导演姜伟都形容,郑秋冬的成长是破茧成蝶的过程。这样的人物设置,与《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倒有些相似。

不过在胡歌看来,郑秋冬显然比梅长苏更难演。“梅长苏是个一出场就近乎完美的人物,是被人仰望的。但郑秋冬不一样,出场时是完完全全的草根。他十年职场沉浮中,多次起起伏伏,甚至有几次把他打入了比原先更低的低谷。每一次他被打入低谷时,他都慢慢爬起来、站起来,走到更高的地方。所以在演绎郑秋冬的时候,需要花更多的力气。梅长苏可能离现实生活远一些,是更传奇的人物,对表演来说,郑秋冬更考验演技。”

从梅长苏到郑秋冬,胡歌似乎对这类大起大落的角色有种偏爱,是有自身经历的折射吗?胡歌倒不这么认为:“我很难把郑秋冬的经历和我现实的人生一一对应起来,毕竟职业不一样。但多少会有些呼应,不过他起伏的振幅可比我大得多。”而郑秋冬的“燃”,也会感染到生活中的胡歌,“是角色带给我的力量。杀青后,觉得这个人迟迟没有离开,或者我不愿意他离开。”

《猎场》资料图

剖析自己:之前淡出是心理不成熟 “现在更看清了自己”

在《琅琊榜》爆红后,风头正劲的胡歌却选择淡出,宣布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去国外学习。如今携新剧复出,胡歌笑说:“我也应该回来上班了吧,已经在我的岗位之外晃了很久了。”

“偷懒”了大半年,胡歌对自己相当不客气,“可能我没有以前那么‘作’了。有一些阶段我也觉得自己挺矫情的,想法挺多。现在经历过了,去做了尝试了,才知道哪些做不了,或者哪些过了最想尝试的阶段了。可能未来这几年,我知道我更应该去做什么吧。”

他说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更看清和认识了自己。“原先我觉得生活被工作排得太满了,后来发现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和理由。当我把时间归还给生活的时候,我发现我依然不知道怎么样去过完整的生活。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并不是工作或者环境造成的。可能是从进入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开始,长时间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加上职业特性,很难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我指的真实生活,是比方说可以和你们一样,没有那么多双眼睛关注着你。当然我也承认,我有所谓的偶像包袱吧,没有完全放下这些,比较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在意别人放大或者曲解我的一些言行、所作所为。希望有一天心里可以真正放下,那个时候,不管我一年拍多少戏,都能找到真正适合我的方式。”

纠结了这么久,胡歌把这一切归于自己还不够成熟,继续自我批评道:“我以前一直怀疑为什么自己30多岁了还不成熟,不像这个年龄的人,我现在找到原因了,我是真的不成熟。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杨绛老师说的,很多人就是想得太多看得太少,我就是这一类,学习不够,书也看得不够多,但是想法太多,把自己逼到死角里。”

【编辑:朱佳琪】


《猎场》资料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6日讯(记者耿愿 发自长沙)拖了近两年,胡歌的新剧《猎场》终于开播了。6日晚,记者在新剧发布会后采访到了淡出多时的胡歌。好久不见媒体,这一次,胡歌也敞开了心扉,从角色到自己都深刻“剖析”了一番。同是浴火重生的角色,胡歌却爱郑秋冬胜过梅长苏,因为前者更真实,也更考验演技;而面对自己前段时间的“偷懒”,他也不客气地把“作”“矫情”等负面词汇一股脑儿地用在自己身上,“还是以前不够成熟,总给自己找理由,现在看来更多是我自己的原因,用杨绛老师的话说,就是看得太少想得太多”。

《猎场》资料图

剖析角色:郑秋冬的人生起伏 “振幅比我还要大得多”

《猎场》讲述了一个高级猎头在商界中纵横捭阖、在情感上命运多舛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部揭秘猎头工作的行业剧,同样关注个人的成长。胡歌饰演的郑秋冬从做传销急功近利导致锒铛入狱,到成为顶级猎头,情感生活上也经历三番起伏。连导演姜伟都形容,郑秋冬的成长是破茧成蝶的过程。这样的人物设置,与《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倒有些相似。

不过在胡歌看来,郑秋冬显然比梅长苏更难演。“梅长苏是个一出场就近乎完美的人物,是被人仰望的。但郑秋冬不一样,出场时是完完全全的草根。他十年职场沉浮中,多次起起伏伏,甚至有几次把他打入了比原先更低的低谷。每一次他被打入低谷时,他都慢慢爬起来、站起来,走到更高的地方。所以在演绎郑秋冬的时候,需要花更多的力气。梅长苏可能离现实生活远一些,是更传奇的人物,对表演来说,郑秋冬更考验演技。”

从梅长苏到郑秋冬,胡歌似乎对这类大起大落的角色有种偏爱,是有自身经历的折射吗?胡歌倒不这么认为:“我很难把郑秋冬的经历和我现实的人生一一对应起来,毕竟职业不一样。但多少会有些呼应,不过他起伏的振幅可比我大得多。”而郑秋冬的“燃”,也会感染到生活中的胡歌,“是角色带给我的力量。杀青后,觉得这个人迟迟没有离开,或者我不愿意他离开。”

《猎场》资料图

剖析自己:之前淡出是心理不成熟 “现在更看清了自己”

在《琅琊榜》爆红后,风头正劲的胡歌却选择淡出,宣布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去国外学习。如今携新剧复出,胡歌笑说:“我也应该回来上班了吧,已经在我的岗位之外晃了很久了。”

“偷懒”了大半年,胡歌对自己相当不客气,“可能我没有以前那么‘作’了。有一些阶段我也觉得自己挺矫情的,想法挺多。现在经历过了,去做了尝试了,才知道哪些做不了,或者哪些过了最想尝试的阶段了。可能未来这几年,我知道我更应该去做什么吧。”

他说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更看清和认识了自己。“原先我觉得生活被工作排得太满了,后来发现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和理由。当我把时间归还给生活的时候,我发现我依然不知道怎么样去过完整的生活。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并不是工作或者环境造成的。可能是从进入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开始,长时间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加上职业特性,很难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我指的真实生活,是比方说可以和你们一样,没有那么多双眼睛关注着你。当然我也承认,我有所谓的偶像包袱吧,没有完全放下这些,比较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在意别人放大或者曲解我的一些言行、所作所为。希望有一天心里可以真正放下,那个时候,不管我一年拍多少戏,都能找到真正适合我的方式。”

纠结了这么久,胡歌把这一切归于自己还不够成熟,继续自我批评道:“我以前一直怀疑为什么自己30多岁了还不成熟,不像这个年龄的人,我现在找到原因了,我是真的不成熟。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杨绛老师说的,很多人就是想得太多看得太少,我就是这一类,学习不够,书也看得不够多,但是想法太多,把自己逼到死角里。”

【编辑:朱佳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