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爱情不再是唯一的模样,国产青春电影悄然“变脸”

2018-09-02 20:56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日讯(记者邱晨)当《蚁人2》《碟中谍6》等好莱坞大片先后进入点钞机模式之时,一部名为《快把我哥带走》的国产青春电影,在上映半个月之后票房悄悄迈过了3亿元大关。在竞争激烈、佳片频出的2018年暑期档,这么一部“漫改”题材的低成本青春电影,以其搞笑幽默的剧情和年轻主演们出色的演技受到广大观众好评,尤其是影片剑走偏锋地选择兄妹情作为故事题材,在国产青春电影深陷“玩虐恋”“撒狗血”泥潭之中的大背景下,堪称一股清流。

上映半月票房过3亿,“我哥”成今年暑期档黑马

由郑芬芬执导,张子枫、彭昱畅领衔主演的青春题材电影《快把我哥带走》8月17日起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日常“互怼”的故事:调皮捣蛋的哥哥整天欺负妹妹,无法忍受的妹妹在生日那天许愿“把我哥哥带走”。结果,哥哥真的被带走了,变成了闺蜜的哥哥,但妹妹却渐渐发现,哥哥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该片改编自中国人气漫画家幽·灵姐妹的畅销漫画,这部漫画凭借轻松诙谐的风格广受好评,之后更是被改编成了网剧,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有漫画版和网剧的好口碑在前,此次电影版的改编难度不小:不仅制作层面需要提升,选角也要面临更大的争议和挑战。所幸的是,该片最终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目前,《快把我哥带走》目前在豆瓣网评分7.0分,时光网评分更是高达7.6分,在同档期公映作品中仅次于好莱坞大片《蚁人2》的7.7分,与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持平,就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称赞其“笑中带泪,清新温暖”。

除了不俗的评价外,截至8月29日,影片上映13天,票房突破3亿元。数据虽然并不算十分耀眼,却是近年来国产青春片少有的佳绩了,而该成绩也让《快把我哥带走》成为2018年暑期档中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

不再撒狗血,“轻爱”的青春片味道更好

《快把我哥带走》能在今年暑期档中得以脱颖而出,除了成功地选用了彭昱畅和张子枫这对演技在线、青春感十足的青年演员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是该片引发观众共鸣,收获好评的关键要素。

以往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动不动就堕胎、撒狗血,已经多次被网友们吐槽。而“我哥”把视角聚焦在原生家庭破裂,处于青春期的兄妹成长问题上,更贴近于大多数人真实的青春模样:在嬉戏与打闹之中,不断磨砺与成长。虽然电影中也有爱情元素,但已经被导演有意弱化处理,这也十分符合一般人青春期爱情“懵懂”的模样。

这已经不是第一部“轻爱”的青春片获得好口碑:2017年暑期档的青春电影《闪光少女》,虽然最终只收获6400万票房,口碑却同样不俗,成为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与《快把我哥带走》类似,《闪光少女》同样没有把爱情作为影片的主线,而是选择音乐学院中民乐与西洋乐之争为故事的切入口,充分结合了二次元文化,表现了一群学生为了喜欢的东西义无反顾去努力拼搏的成长故事。积极向上的热血故事,幽默搞笑的台词,搭配上“饮水机涮火锅”这样的神操作,让《闪光少女》更接近青春本来的面貌,也收割了年轻观众的大量好评。

在众多国产青春片撒狗血、卖流量,卖颜值而举步维艰的当下,像《快把我哥带走》《闪光少女》这样“轻爱”的青春片却屡有斩获,确实让人闻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爱情不再是青春唯一的模样,而这些影片的灵光闪现,或许可以给国内青春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娱评

“贴地飞行”,才有共鸣

(记者邱晨)

2017年,当记者第一次在国内的大银幕上看到泰国影片《天才枪手》的时候,惊讶之余,说实话多少有一些惋惜。

一次考场风云,却被演绎成为惊心动魄的谍战片——当泰国的青春电影在题材选择上不断努力拓宽,构思日益精巧,展现出惊人脑洞的时候,国产青春电影却依旧在一滩又一滩的“狗血”里不停打转转。

从2013年的《致青春》开始,国产青春电影逐渐进入爆发期。但一路走来,问题暴露不少,其中最常被诟病便是剧情上的“狗血”:从《致青春》到《左耳》,从《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故事总是离不开堕胎、车祸、打群架、出国等等。

在拍摄手法上,这些影片也都是大光圈、滤镜加老歌连播,刻意整出一种怀旧氛围,叙事也比较单一——苍白的故事,肤浅的主题,让人难有共鸣。再加上某些制片方出于流量考虑,让30多岁、甚至40多岁的演员去扮演不到20岁的角色,所以观众们最终走出影院,评论声里大多绕不过一句:“真假”。

青春片这一类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尽管大部分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校园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校园生活、青春恋情、励志冒险……可以开掘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其实,国产青春电影也并不缺乏闪光之作。从早年的《青春派》《狂舞派》,到近些年的《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均获得不俗的口碑。 相比较之前那些模式化的国产青春片,这些青春小品虽然没有大明星,缺乏流量,但胜在故事更贴近真实的青春生活,选角上恰到好处。从扎实的剧情和与时俱进的题材及表现手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创作者确实努力去了解年轻人,也可以想象到他们在创作时“贴地飞行”的良苦用心。

对于青春片的受众来说,要看的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触不可及的故事,也不是突如其来的神转折;想要体会的并不是仅仅羡慕女主角,却无法在电影中找到任何自己青春的影子。其实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小心思,一些对于坚持自我的鼓励,即便是故事只讲生活日常,也可以变得非常精彩。

而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的制片方和创作者,多花一点时间,去真正了解年轻人,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编辑:叶子】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日讯(记者邱晨)当《蚁人2》《碟中谍6》等好莱坞大片先后进入点钞机模式之时,一部名为《快把我哥带走》的国产青春电影,在上映半个月之后票房悄悄迈过了3亿元大关。在竞争激烈、佳片频出的2018年暑期档,这么一部“漫改”题材的低成本青春电影,以其搞笑幽默的剧情和年轻主演们出色的演技受到广大观众好评,尤其是影片剑走偏锋地选择兄妹情作为故事题材,在国产青春电影深陷“玩虐恋”“撒狗血”泥潭之中的大背景下,堪称一股清流。

上映半月票房过3亿,“我哥”成今年暑期档黑马

由郑芬芬执导,张子枫、彭昱畅领衔主演的青春题材电影《快把我哥带走》8月17日起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日常“互怼”的故事:调皮捣蛋的哥哥整天欺负妹妹,无法忍受的妹妹在生日那天许愿“把我哥哥带走”。结果,哥哥真的被带走了,变成了闺蜜的哥哥,但妹妹却渐渐发现,哥哥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该片改编自中国人气漫画家幽·灵姐妹的畅销漫画,这部漫画凭借轻松诙谐的风格广受好评,之后更是被改编成了网剧,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有漫画版和网剧的好口碑在前,此次电影版的改编难度不小:不仅制作层面需要提升,选角也要面临更大的争议和挑战。所幸的是,该片最终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目前,《快把我哥带走》目前在豆瓣网评分7.0分,时光网评分更是高达7.6分,在同档期公映作品中仅次于好莱坞大片《蚁人2》的7.7分,与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持平,就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称赞其“笑中带泪,清新温暖”。

除了不俗的评价外,截至8月29日,影片上映13天,票房突破3亿元。数据虽然并不算十分耀眼,却是近年来国产青春片少有的佳绩了,而该成绩也让《快把我哥带走》成为2018年暑期档中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

不再撒狗血,“轻爱”的青春片味道更好

《快把我哥带走》能在今年暑期档中得以脱颖而出,除了成功地选用了彭昱畅和张子枫这对演技在线、青春感十足的青年演员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是该片引发观众共鸣,收获好评的关键要素。

以往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动不动就堕胎、撒狗血,已经多次被网友们吐槽。而“我哥”把视角聚焦在原生家庭破裂,处于青春期的兄妹成长问题上,更贴近于大多数人真实的青春模样:在嬉戏与打闹之中,不断磨砺与成长。虽然电影中也有爱情元素,但已经被导演有意弱化处理,这也十分符合一般人青春期爱情“懵懂”的模样。

这已经不是第一部“轻爱”的青春片获得好口碑:2017年暑期档的青春电影《闪光少女》,虽然最终只收获6400万票房,口碑却同样不俗,成为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与《快把我哥带走》类似,《闪光少女》同样没有把爱情作为影片的主线,而是选择音乐学院中民乐与西洋乐之争为故事的切入口,充分结合了二次元文化,表现了一群学生为了喜欢的东西义无反顾去努力拼搏的成长故事。积极向上的热血故事,幽默搞笑的台词,搭配上“饮水机涮火锅”这样的神操作,让《闪光少女》更接近青春本来的面貌,也收割了年轻观众的大量好评。

在众多国产青春片撒狗血、卖流量,卖颜值而举步维艰的当下,像《快把我哥带走》《闪光少女》这样“轻爱”的青春片却屡有斩获,确实让人闻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爱情不再是青春唯一的模样,而这些影片的灵光闪现,或许可以给国内青春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娱评

“贴地飞行”,才有共鸣

(记者邱晨)

2017年,当记者第一次在国内的大银幕上看到泰国影片《天才枪手》的时候,惊讶之余,说实话多少有一些惋惜。

一次考场风云,却被演绎成为惊心动魄的谍战片——当泰国的青春电影在题材选择上不断努力拓宽,构思日益精巧,展现出惊人脑洞的时候,国产青春电影却依旧在一滩又一滩的“狗血”里不停打转转。

从2013年的《致青春》开始,国产青春电影逐渐进入爆发期。但一路走来,问题暴露不少,其中最常被诟病便是剧情上的“狗血”:从《致青春》到《左耳》,从《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故事总是离不开堕胎、车祸、打群架、出国等等。

在拍摄手法上,这些影片也都是大光圈、滤镜加老歌连播,刻意整出一种怀旧氛围,叙事也比较单一——苍白的故事,肤浅的主题,让人难有共鸣。再加上某些制片方出于流量考虑,让30多岁、甚至40多岁的演员去扮演不到20岁的角色,所以观众们最终走出影院,评论声里大多绕不过一句:“真假”。

青春片这一类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尽管大部分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校园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校园生活、青春恋情、励志冒险……可以开掘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其实,国产青春电影也并不缺乏闪光之作。从早年的《青春派》《狂舞派》,到近些年的《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均获得不俗的口碑。 相比较之前那些模式化的国产青春片,这些青春小品虽然没有大明星,缺乏流量,但胜在故事更贴近真实的青春生活,选角上恰到好处。从扎实的剧情和与时俱进的题材及表现手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创作者确实努力去了解年轻人,也可以想象到他们在创作时“贴地飞行”的良苦用心。

对于青春片的受众来说,要看的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触不可及的故事,也不是突如其来的神转折;想要体会的并不是仅仅羡慕女主角,却无法在电影中找到任何自己青春的影子。其实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小心思,一些对于坚持自我的鼓励,即便是故事只讲生活日常,也可以变得非常精彩。

而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的制片方和创作者,多花一点时间,去真正了解年轻人,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编辑:叶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