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30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郝俊)8月29日,从武汉杨春湖实验学校传来好消息:在暑假举行的2018年第二十三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国公开赛中,该校两名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一、二、三等奖。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FIRA机器人世界杯竞赛是国际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机器人比赛。2018年第二十三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国公开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100多个单位、20多位国外参赛选手代表和担任评委及裁判工作的国内一线机器人竞赛教练员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共有2023名中小学机器人“高手”同台竞技。武汉杨春湖实验学校新初三(4)班两名学生参赛,王炳耀斩获“巡线竞速项目—乐高组”和“搬运项目—高级组”两个项目的一等奖,唐诗浩则在这两个项目中荣获二、三等奖。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了爱玩机器人以外,这两个孩子都有不少爱好和特长,他们都不培优,也从不刷题,却能轻松考进年级甚至全区的前十名。
全场“跑得最快”却痛失金牌
小选手总结:提醒我要注意细节
在这次大赛中,王炳耀和唐诗浩都是个人参赛,但报的是同样两个项目:巡线竞速和搬运。
巡线竞速是两位选手的强项,他们对自己设计的机器人速度都充满了信心。在巡线竞速的比赛中,王炳耀的机器人是全场跑得最快的,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瑕疵,被裁判判定为有一小段出线了。最终,他虽然获得一等奖,却与金牌失之交臂。刚开始,他有些不服气,妈妈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逾越规则,你的机器人一定还有值得改进之处。”他冷静下来,也自我总结:“这件事提醒我,一定要注意细节。”
两人总结头一天巡线竞速比赛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搬运项目中,他们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发挥出色,再次获得佳绩。
实际上,王炳耀和唐诗浩接触机器人的时间并不长,只在学校的兴趣班里学了两年。武汉杨春湖实验学校坚持“一生一特长”教学理念,开办了各种兴趣班,发展学生特长,培养特殊人才。在每周两节课的机器人兴趣班上,王炳耀与唐诗浩跟随学校请来的机器人教练,学习乐高零件的拼装和机器人编程。抱着对人工智能的热爱,他俩经常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钻研技术,在教练的指导下,他们进步非常快。
别人在刷题 他们在写程序、拉小提琴
家长不焦虑孩子很轻松
据了解,王炳耀不仅是一个“机器人高手”,还会打篮球、打高尔夫、写程序,学习成绩也长期保持在年级前五,还曾考过全区第二。
该校初三(4)班班主任、语文老师金慧娟既是老师,也是王炳耀的妈妈。她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孩子几乎没有培过优。王炳耀的学习习惯很好,课堂效率高,自我规划能力强。他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家庭作业,写完作业才晚上7点多钟,妈妈也从不给他“加码”——其他时间你爱干嘛干嘛。金慧娟非常信任儿子,预习、复习、背诵、默写的作业都让孩子自己完成,她甚至连孩子的电脑密码都不知道。王炳耀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的自控能力特别强,从不玩电脑游戏,只用它学习编程、查阅资料。
拼装机器人,写程序,打篮球,打高尔夫……王炳耀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一到寒暑假,王炳耀的父母还会带他“出门看世界”。因为“玩得好”,王炳耀学起来也特别轻松,背文言文都能背得唱起歌来。
唐诗浩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学霸。他会书法,会拉小提琴,学习成绩也很优异,考进过全区的前十名。与王炳耀一样,唐诗浩的自觉性也很强,超高的学习效率让他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