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6日讯 “上户口、开证明”,在许多人眼里是件“麻烦事”,如今,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今年,江岸区公安分局推出的一款名为“三办三通”的微信小程序受到市民热捧,上线半年来关注和使用它的市民达30余万人,办理业务3.5万余件。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作为“2018年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获公安部专项经费支持。
“昨天在手机上申请,今天就拿到手。”8月2日,江岸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市民李女士从民警手里接过了母亲和外婆的《亲属关系证明》。李女士告诉记者,外婆年事已高,想将房产转到李女士母亲名下,但外婆和母亲的户口不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房产更名时需要提供二人的《亲属关系证明》。李女士利用“三办三通”上的“证明一网通”功能,从手机上提交材料,当天就收到回复,次日领证。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民警陈默告诉记者, “三办三通” 即“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落户一键通、证明一网通、积分入户通”,是江岸警方自主研发的一款移动警务应用平台。记者打开微信,搜索进入“三办三通”小程序,“落户一键通”“证明一网通”“积分入户通”三个模块清晰醒目,选择申办项目后,每一项都有所需填写表格、提交资料的“样图”参考,用户只需“按图索骥”就能轻松搞定。此外,平台上的诸多人性化设计也让人耳目一新,如自选办理时间、预约改期、服务跟踪评测等,申请人可以自选预约办理时间。预约成功后,如果因个人原因、紧急事情等不能赴约,还可以“预约改期”。
从去年7月起,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按照“互联网+信息警务”理念,研发移动警务应用平台,在全国首创“APP+微信” 便民利企警务服务模式。陈默介绍,除了“三办三通”微信小程序外,市民还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下载“阳光微警务”APP完成网上办事。其中,“落户一键通”打通了5大类19小类62项公安户籍审批“关卡”,实现落户政策网上公开、落户申请线上审批、落户手续一次办理。62个户政项目中原来需要7-30个工作日办理的22个非当场业务,全部简化了办事流程,当场受理,当场办理,群众只需通过手机网上申请就能“一键式”完成落户。
“证明一网通”涵盖户政、治安、刑侦、交通、出入境等警种8大类13小类业务证明,包括“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注销证明、人口信息变更证明、无犯罪记录变更证明”等项目,办事群众在手机上提交资料,后台24小时内审核通过后即发送确认短信,群众凭短信即可到窗口领取证明。
“积分入户通”则将武汉市最新的积分入户政策打造成自测评分系统,用户通过系统提示,自己就能评测是否符合落户武汉要求,既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大数据参考,又方便了需求个体自我评估,精准有效的服务了户籍改革新政的实施。今年2月,该平台又开发了“阳光快车”网上预约模块,为大型企事业、涉外单位和孤寡残障等特殊人群提供预约上门办事服务。
去年,武汉市先后推出多项“户改”新政,特别是“进一步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出台后,大学生落户申请量井喷,受理量达到以往的3倍,但江岸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却没有出现“排长队”。因为,有50%的申请者“走”了更便捷的“网路”。不过,在江岸区分局的网络后台管理室里却是夜夜灯火通明。“为了确保群众网上提交的资料能在24小时内审核回告,我们经常是早8点到晚8点的‘连轴转’。”网络后台管理员、分局户政服务中心民警周晨告诉记者。
为了简化业务审核审批流程,江岸区分局争取市局和区政府支持,打通了人社、卫计、民政、住建、教育等部门数据壁垒。同时,整合内部各警种、各部门人力、信息资源,成立行政审批专班,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对接、共享共用,减少了上下申报、公文交换、信息审核等办事环节。
在“三办三通”小程序的另一端,则是分局借力高科技公司打造的“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能化后台,与之相配套的是分局网络后台管理队伍和涉及5个警种、18个派出所的后台管理员,他们全天候、全环节开展业务受理审批、信息变动维护,集中筛查、认证业务流转信息,确保全程网上运作。
目前,“三办三通” 警务应用平台已升级到5.0版,功能也从最初单一的“落户申请”,发展到现在的集“网络共享、部门互认、自主办理、远程审批”于一体,涵盖全部84类警务服务项目。而目前分局正在研发具有“电子印章”功能的6.0版,一旦实现,群众可坐在家里自己打印相关证明,办事更便捷。
(记者夏奕 通讯员王威 唐时杰)
【编辑: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