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5日讯 “王老师,我考上华农了,我终于成为你们的校友了!”7月23日,贵州狗吊岩村的彝族女孩龙海芬给她的小学支教老师王祥礼发去短信报喜。短短几行字,让她瞬间心跳加速。
6月25日,贵州高考分数放榜,龙海芬考了585分,超过贵州省本科线143分,被王祥礼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外国语文学专业录取。
7月23日,龙海芬收到投档至华农的短信。
7年前,还是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大学生王祥礼接力来到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当了6年级学生龙海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两人自此成为朋友。这所小学就是徐本禹最初支教的学校(原岩洞小学),龙海芬成为“本禹志愿服务队”在此支教22年来第一个考上华农的孩子。
龙海芬在小学课堂上。
“海芬不容易啊!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她都是要先打猪草喂猪,给一家人做饭,收拾完所有的家务后,才能安静下来看书。”得知龙海芬被母校录取,王祥礼在采访中对长江日报记者感叹,龙海芬家庭条件很不好,她能坚持学习从大山里考出来,需要异于常人的坚韧和努力。这让他们所有支教队员都很受鼓舞。
山脚下的为民小学。
2017年,“本禹志愿服务队”第13棒队员王祥礼到为民小学刚接手时,上任队员就告诉他,班里有个叫龙海芬的孩子非常优秀。“她比较文静,喜欢看书,对不懂的问题会钻研思考,我们都觉得她一定能读出来。”王祥礼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道,龙海芬当时成绩就特别好,在班里数一数二。
龙海芬则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年,王祥礼老师的数学课讲得非常好,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的数学才一点点进步。”
龙海芬(第二排左一)至今保存着六年级时王祥礼(左侧红衣)、曹媛媛(右侧红衣)与全班同学的合影。
龙海芬在为民小学读书期间,学校共来了11位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有的直接为她上课,有的对她的生活关照有加,她依旧能记得很多温馨细节。
曹媛媛为龙海芬系上红领巾。
“我的求学路并不顺利,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哥哥姐姐帮我渡过难关。”初二下学期,龙海芬家中遭逢巨变,她的父亲出了车祸,虽挺了过来,但家里的经济情况变得很困难,没钱交学费。当时,懂事的海芬已做好辍学打工的准备。已结束支教回汉的队员曹媛媛知道了这件事,立即和其他队员一起为海芬凑足学费。队员李筱霞更帮忙牵线,联系到一位在山东的爱心人士,资助她上学至今。
今年6月下旬,得知龙海芬高考成绩后,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热闹起来。群里的200多个成员,都是曾来此支教的华农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毕业工作,但近一个月,帮龙海芬填志愿成为大家讨论的最重要的议题。
大家仔细分析多所高校历年在贵州的分数线,综合龙海芬的兴趣,填报了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最终,龙海芬被华农录取。
现在的龙海芬。
从狗吊岩到华农狮子山直线距离960多公里。对龙海芬来说,华农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存在。她听过太多支教老师们讲的狮子山景象:校园绿树成荫,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还有读书节、文化节、体育节……这几天,她开始查询学校哪天发录取通知书,哪天开学报到。
在龙海芬准备来汉上学时,一支队伍也即将从武汉朝着她家乡的方向又次出发,他们是第20棒“本禹志愿服务队”。从2002年7月华农学生徐本禹和同学们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至今,已有227位华农学生加入支教队伍。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蒋朝常 陈锦)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