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桥,你会想到什么?
桥上,行人留下脚步,车辆川流不息;
桥下,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滔滔江水,
都不舍昼夜地奔流而过,
带来历史的沙石与岁月的清风。
这一刻,我们因桥而相遇,
彼此凝望,彼此对话,
产生连接,产生羁绊。
时间被温柔地捕捉,
故事就此展开……
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纵观古今中外
不乏壮丽、雄伟、秀美、精密的桥梁
它们横跨两岸、沟通各地
展示着凝固的艺术之美
也传递着灵动的人文之气
赵州桥(中国)
建造时间:公元605年
建造地点:中国河北赵县
经历了1400年的历史沧桑,这座始建于隋代的石拱桥仍横跨于河流上,早已与周遭的树木石堤融为一体。匠师李春可否想到,他所设计建造的这座石桥,在千年之后仍躺在赵县的一片静谧之中,无声地看着行人车马游走于天地之间?!
布鲁克林大桥(美国)
建造时间:1883年
建造地点:美国纽约
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连接布鲁克林区与曼哈顿岛。背靠幽光闪烁的城市楼阁,俯瞰中流击水的过往船舶,远赴重洋的欧洲移民在它脚下扎根,画家与电影导演们在桥塔与钢索之间寄托艺术的幻梦。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
建造时间:1957年
建造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武昌与汉阳之间的滔滔江水不再难以逾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桥墩旁,看到江水一波一波拍打堤岸,悠扬的萨克斯时不时传入耳畔,不禁想到:这座江城,是被桥所守护的。
明石海峡大桥(日本)
建造时间:1988年
建造地点:日本神户
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连接神户与淡路岛的跨海通道。为了跨越世界上最忙碌也是最危险的航道之一——明石海峡,这座大桥应运而生。它穿越了呼啸动荡的台风走廊,跨过终年湍急的水流,并踏在世界主要地震带的中心之上。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天生就是为了接受挑战而伫立于此。
港珠澳大桥(中国)
建造时间:2018年
建造地点: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海天一色,一条蜿蜒的大桥划过茫茫海面,这样一根坚韧的银线,串起了珠海、香港和澳门三颗晶莹的珍珠。它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被铸造起来的,桥、岛、隧三位一体,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建桥之都——武汉
期待与世界牵手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桥梁之都”。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拉开了武汉桥梁建设的序幕。
截止目前,武汉市内的长江大桥有11座已经通车,第12座双柳长江大桥正在建设当中。同时,武汉桥梁也逐渐遍布全国、走向世界。长江沿线80%的桥梁皆为“武汉制造”,越南、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座桥梁也打下武汉桥梁建设团队的烙印。
“桥”是技术与艺术、力量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它以优雅的线条和独特的结构彰显着魅力。
“桥”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桥”也意味着连接、沟通与跨越,它让相隔甚远的两地变得触手可及,在人与人之间系上友谊与合作的纽带,让人们跨越隔阂、携手前行。
即日起,武汉发布、武汉国际传播中心携手新加坡时代财智,共同发起的“架设心桥,连接世界”——首届《桥与城市》国际摄影创意计划。
此次活动旨在呼吁全球公众关注身处的城市与桥梁,讲述人文与建筑的动人故事,探讨城市永续发展议题,并由此,架设一座增进友好与交流、促进文化与经济繁荣的桥梁。
此次活动为公益性质,拟分成成人组(包含专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和 青少年组(即人工智能组,旨在鼓励青少年尝试使用新技术手段讲述“桥与城市”的故事)。
7月8日—8月6日,全球网友可登录https://www.ipwuhan.com.cn/login武汉发布IPWUHAN国际图片平台相关专题投稿,同时,亦可在Facebook社交平台@Discover Wuhan并标注话题#桥与城市全球摄影创意计划,与全球网友分享你的“桥与城市”图片及文字故事。(活动详情请浏览文末介绍)
他们镜头之下的桥与城市
01
期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同好们分享家乡的桥梁
詹旭峰
25岁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我比较喜欢也很擅长拍摄城市建筑,尤其是桥。武汉的大桥,我基本上拍了个遍。
拍摄了这么多桥,每一座带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像武汉长江大桥,它的桥墩很厚重,颜色看起来朴实无华,建筑结构透着浓浓的苏式美学。而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斜拉式的设计,颜色鲜艳,建设难度更大,更有现代科技感。
武汉人好像都对桥有很深的感情,桥一直都是武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城武汉”嘛,三镇就是由桥连接起来的。在没有桥之前只能靠轮渡,有了桥之后就有了路,有了路就有了发展的机遇。现在桥也成为武汉的著名景点了,每到旅游季就有很多游客在长江大桥上的人行道上徒步,看看黄鹤楼,吹吹江风。
桥不仅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沟通,代表着连接。这个活动更像是一个交流的通道,我很期待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同好们分享他们家乡的桥梁,以及背后承载的家乡的文化与城市的精神。
02
桥连心,筑造桥梁的时光编年史
黄文瑞
66岁 摄影爱好者
我在中铁大桥局工作了38年,大半辈子都在与桥梁打交道。2018年退休之后就一直在拍摄武汉的大桥。
我喜欢从桥梁建设之初就开始拍,一直拍到它建成。武汉的桥梁工程比较多,经常要同时跟进几个项目,我全程跟拍了杨泗港大桥和江汉湾桥的建设。武汉建桥队的水平毫无疑问在世界前列。通过自己的镜头看着大桥一天天成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科技进步了,记录的工具也跟着进步,我有时也会用无人机辅助拍摄。我目前正在跟拍武汉汉南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预计要花费一到两年。同时我还在计划筹备武汉桥梁的“编年史”,我想将拍摄过的桥梁编辑成册,记录下它们诞生的过程。
这次“桥与城市”的摄影计划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武汉在我的镜头下是不断发展的,我也希望透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的镜头,看看他们眼中的自己的家乡。
03
连接视界,定格艺术的桥梁
丁俊杰
26岁 摄影记者
我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拍摄。工作时拍摄纪实类、人文类照片比较多,休息时就喜欢记录城市风光,尤其是城市建筑。
上面这张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悬日是我在2022年元旦拍摄的。前一天我刚和朋友在咸宁大幕山拍完星空,凌晨返回武汉,途径二七长江大桥,我们商量着干脆拍个日出吧,于是利用APP计算出了日出的方位和匹配建筑的角度。当时是冬天,晨雾比较严重,也很冷,经过计算和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抓到了这个惊艳的瞬间。这与拍摄新闻图片不一样,比起纪实性,我更注重艺术性,桥的构造是很精美的,就像一件艺术品,看着它,你的创造力就能被激发出来。
对于这次的摄影计划我非常期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会通过什么视角与构图呈现桥梁之美?请尽情展现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吧!
04
桥的背后,是人
黄蕾
53岁 交通战线工作者 摄影爱好者
我喜欢记录城市建设,尤其是大型市政工程。我从2012开始跟拍桥梁建设,至今有十多年了。
我曾用4-5年的时间拍摄了9座长江大桥,并通过卫星图的对比,清晰地展现了长江两岸的变化。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我只是用镜头记录而已,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缔造者。这样的建设者值得被看见,应该被看见。
我觉得武汉市的长江大桥都各具特色。鹦鹉洲长江大桥艳丽的橘红,杨泗港大桥的金秋黄,青山长江大桥的天空蓝,每一座桥都有它独特的美。因此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透过全球摄影师的镜头,看到其他城市的桥梁,它们的颜色、构造、布局,以及最重要的,桥梁背后的故事。
架设心桥,连接世界
首届《桥与城市》
国际摄影创意计划
活动主题
“桥”意味着连接,意味着沟通,意味着跨越。
“架设心桥,连接世界”——首届《桥与城市》国际摄影创意计划,旨在呼吁全球公众关注身处的城市与桥梁,讲述人文与建筑的动人故事,探讨城市永续发展议题,并由此架设一座增进友好与交流、促进文化与经济繁荣的桥梁。
合作机构
新加坡时代财智
武汉发布
武汉国际传播中心
支持机构
新加坡影艺研究会、马来西亚影艺协会
活动条件
1.此次摄影大赛为公益性质,无报名费。
2.比赛拟分成两组:
-成人组(包含专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
-青少年组(18岁以下,人工智能组,旨在鼓励青少年尝试使用新技术手段讲述“桥与城市”的故事)
3.作品征集方式:
活动启动后,组委会将开通并对外发布征集平台,请各国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
组委会将制作展示平台,上传参赛图片和介绍,欢迎全球网友观看、投票。
成人组参赛作品需遵守真实性原则、原创性原则,不得过度渲染后期效果及增加不真实场景。
青少年组作品需遵守原创性原则。作品需要展现摄影技术,体现创新天赋,让观众领略自由探索和自由想象带来的视觉魅力。
作者不限定国籍,个人或者团队均可参与(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
作品内容中必须包含桥元素和城市元素,展现多元人文、建筑艺术之美。
作品格式须为JPG(小于10MB/幅),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边长像素不低于1000;作品不得添加水印、签名等。
作品为单幅作品。
作品黑白、彩色均可,为近五年内拍摄。
作品不得包含任何色情、不雅内容;任何私密、机密信息或泄露他人的个人、敏感信息;对某一特定人群、性取向、种族、宗教抱有成见的偏激色彩。
主办方在比赛的任何阶段,在不予通标题:
作者姓名(集体创作不超过三位):
作者国籍:
联系方式:
拍摄地点(桥的名称,所在城市):
拍摄器材(相机、手机、无人机等)
拍摄时间:
作品简介(100字内,介绍作品背后故事、创作感言):
声明原创,无版权争议
活动奖项
1.奖项设置
特等奖:一名
一等奖:每组3名
二等奖:每组10名
三等奖:每组20名
2.特等奖一名,将获得组委会免费提供所在国到新加坡机票及一晚住宿,或不超过现金2,000新加坡元。(最终由组委会决定)
3.其他获奖作品,刊登在新加坡和武汉发布等媒体平台上,获颁电子版奖证。
4.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参加多国巡展。
参与通道
7月8日—8月6日,武汉发布IPWUHAN国际图片平台开通活动全球征集专题专题。(海外网友请通过电脑端注册并投稿)
同时,全球网友可以在Facebook分享你的桥与城市的图片和文字故事,标注话题#桥与城市全球摄影创意计划并@Discover Wuhan,@FortuneTimesSg。
8月12日—8月25日,武汉发布IPWUHAN国际图片平台开通公众投票通道,全球网友可为你喜欢的作品点赞。(全球网友网络投票时间为期两周,权重40%)
9月1日—9月15日,评审团对参与作品进行评审。(评审团成员主要由国际桥梁建筑界著名专家、国际级摄影专家等组成。专家评审时间为期两周,权重60%)
9月30日,揭晓获奖作品。
经过为期1个月的设计、制作、筹备,获奖作品10月30日将于新加坡四季酒店举行的“桥”峰会活动现场首次展出。
附:
参赛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
主办双方能够永久地使用参赛作品,用作自身的活动营销展示用途,但不得用于买卖商业用途,或授权第三方使若未来主办方在后续活动使用照片,主办方将知会参赛者。
投稿者(参赛者)需准确地提交参赛信息,并保证其为所选送作品的实际作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符合参赛资格,且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凡因稿件或投稿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均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策划 夏琼 宋娓
IPWUHAN 梅冬妮
视频 高亚楠
文案 杜琼轩
设计 卢嘉仪
技术支持 谭霖 康彩虹
制作 闵小丽
来源 武汉发布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