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人口悄悄过百万,又悄悄过千万

2021-05-12 09:03 黄鹄矶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再度引发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现代化的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因自古就是重要城市,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人口统计。

近代之前已有粗略统计

武汉三镇,历史上人口发展情况各有不同。

武昌长期为地方一级治所,长江中游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唐宋时期商业繁盛,在鱼玄机、陆游、范成大等文人记载中,均以“万户”、“数万家”称之,总人口应在5万至10万这一级别。

元代之后,武昌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据明代《明一统志》的计算,整个江夏县人口约为34500人,武昌城人口约为3450人。至清代,江夏县人口下降至28000人,武昌城人口约为2800人。

明代江夏县和武昌城。资料图

除去早期军事堡垒外,作为城市的汉阳建于唐代。据南宋《筑城议》记载,“汉阳军”人口为“三千家”,约15000人;汉阳城人口为“千家”,约5000人。

明代汉阳人口同样出现了减少。据嘉靖年间《汉阳府志》记载,从1472年至1542年,汉阳县人口由32000人减少至25000人,城市人口约为2500人。

汉口在1525年进行了首次户口清查,约有人口3000余人。清代,汉口镇人口出现迅速增长,一直在10万至13万间波动。

人口悄悄过百万

1858年,汉口开埠之前数年,人口约为10万人。随着汉口开埠,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带动了整个武汉的人口规模增长。

据1888年《保甲册》统计,汉口人口为18万;到了1913年,据《汉口小志·户口志》记载,人口已达80万。此外,当时后湖地区还有数万名船居贫民,未被纳入统计范畴,总计应当在85万以上。

在同一时期的《武汉小志》中,记载了整个武汉的人口在1913年已经达到约120万人,其中汉口80万人,武昌25万人,汉阳15万人。

当时的人口统计较为粗略,武汉市何时达到“百万人口”这一指标难以确认。从人口整体增长趋势看,大体上应该在1906年京汉铁路开通前后。

从1913年直至共和国建立,武汉人口始终在100万至160万之间波动。人口高峰是1927年的158万,低谷是1939年的67万。

1949年之后人口迅猛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汉市人口发展出现迅猛增长。同时,由于人口普查逐渐精确,数字也越来越详实可靠。

武汉市长江大桥开通。资料图

194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276.47万人。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363.88万人。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便于开展工作”为宗旨,表格极其简约,仅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共五项,并未区分是否拥有户籍。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452.13万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586.97万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669.75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749.19万人,常住人口总数804.81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836.73万人。常住人口总数978.54万人。

(以上数据出自武汉市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201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破千万,达到1002万人。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022万人。次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武汉成为排名靠前的特大城市。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武汉被列为“超大城市”,当然,目前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武汉尚未被正式认定为超大城市。但是,武汉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500万人。

人口规模的发展由诸多因素决定,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武汉也在加快发展经济,带动人口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资料图。

国内最新人口主要数据已经公布,各区域和城市的最新人口数据,估计也会陆续公布,到时也能看到武汉最新的人口规模,武汉也能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前。

人口增长,不仅仅意味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向好,也意味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前几年,武汉曾提出人口向2000万人跨越的目标。随着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提供的高质量岗位越来越多,武汉人口必定还会迅猛增长。

(来源:黄鹄矶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容】

资料图。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再度引发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现代化的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因自古就是重要城市,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人口统计。

近代之前已有粗略统计

武汉三镇,历史上人口发展情况各有不同。

武昌长期为地方一级治所,长江中游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唐宋时期商业繁盛,在鱼玄机、陆游、范成大等文人记载中,均以“万户”、“数万家”称之,总人口应在5万至10万这一级别。

元代之后,武昌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据明代《明一统志》的计算,整个江夏县人口约为34500人,武昌城人口约为3450人。至清代,江夏县人口下降至28000人,武昌城人口约为2800人。

明代江夏县和武昌城。资料图

除去早期军事堡垒外,作为城市的汉阳建于唐代。据南宋《筑城议》记载,“汉阳军”人口为“三千家”,约15000人;汉阳城人口为“千家”,约5000人。

明代汉阳人口同样出现了减少。据嘉靖年间《汉阳府志》记载,从1472年至1542年,汉阳县人口由32000人减少至25000人,城市人口约为2500人。

汉口在1525年进行了首次户口清查,约有人口3000余人。清代,汉口镇人口出现迅速增长,一直在10万至13万间波动。

人口悄悄过百万

1858年,汉口开埠之前数年,人口约为10万人。随着汉口开埠,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带动了整个武汉的人口规模增长。

据1888年《保甲册》统计,汉口人口为18万;到了1913年,据《汉口小志·户口志》记载,人口已达80万。此外,当时后湖地区还有数万名船居贫民,未被纳入统计范畴,总计应当在85万以上。

在同一时期的《武汉小志》中,记载了整个武汉的人口在1913年已经达到约120万人,其中汉口80万人,武昌25万人,汉阳15万人。

当时的人口统计较为粗略,武汉市何时达到“百万人口”这一指标难以确认。从人口整体增长趋势看,大体上应该在1906年京汉铁路开通前后。

从1913年直至共和国建立,武汉人口始终在100万至160万之间波动。人口高峰是1927年的158万,低谷是1939年的67万。

1949年之后人口迅猛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汉市人口发展出现迅猛增长。同时,由于人口普查逐渐精确,数字也越来越详实可靠。

武汉市长江大桥开通。资料图

194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276.47万人。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363.88万人。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便于开展工作”为宗旨,表格极其简约,仅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共五项,并未区分是否拥有户籍。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452.13万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586.97万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669.75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749.19万人,常住人口总数804.81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总数836.73万人。常住人口总数978.54万人。

(以上数据出自武汉市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201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破千万,达到1002万人。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022万人。次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武汉成为排名靠前的特大城市。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武汉被列为“超大城市”,当然,目前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武汉尚未被正式认定为超大城市。但是,武汉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500万人。

人口规模的发展由诸多因素决定,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武汉也在加快发展经济,带动人口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资料图。

国内最新人口主要数据已经公布,各区域和城市的最新人口数据,估计也会陆续公布,到时也能看到武汉最新的人口规模,武汉也能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前。

人口增长,不仅仅意味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向好,也意味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前几年,武汉曾提出人口向2000万人跨越的目标。随着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提供的高质量岗位越来越多,武汉人口必定还会迅猛增长。

(来源:黄鹄矶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容】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