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一切发生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勇于去面对这个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人生与世界,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无常,那你就必定可以成为一个勇敢和快乐的人!”6月1日下午,电影《走走停停》主创胡歌、高圆圆来汉路演,在武昌徐东群星城影城与看完影片的武汉观众互动。开场白中,胡歌讲了一段个人感悟,武汉影迷大声回应“说得好”,报以热烈掌声。
片尾堵车“走走停停”,是无心插柳点了题
片尾因堵车,双方车走走停停。
影片中,大龄青年吴迪在北京写剧本,打拼十年没有起色,女友与之分手。吴迪回到四川家乡小城求职四处碰壁,父亲带他去“找关系”谋个外包的工作也未果。遇到在电视台做纪录片的高中班花冯柳柳,一起合作拍电影,剧本是吴迪写的。其间,母亲、父亲先后去世,冯柳柳以吴迪这样的“逃离北上广”返乡生活的典型青年为对象拍的纪录片被电视台领导剽窃拿去获奖,冯柳柳辞职带着和前夫生的孩子去北京闯荡。吴迪坚持把电影补拍完,转型在家乡小城做了出租车司机,相当于接了开出租车的妹妹的班。几年后,送走去深圳和人合作开拳击馆的妹妹,在路上和冯柳柳一家三口,隔车窗相望,因堵车走走停停。此时两人百般滋味在心头,但都装作没看见对方,只能接受并允许这一切发生。
《走走停停》主创来汉路演,左二胡歌,左三高圆圆。
有武汉观众问到结尾停车那场戏,为什么刚好点了题?导演龙飞说:“那场戏,是吴迪、冯柳柳两人最后的意外相遇,其实在写这段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能够点到“走走停停”这个题眼,拍出来之后没想到那么巧合,就成了这个效果。它也是观众的解读,这也是一种天意吧。我觉得特别好!”
龙飞表示,片中两个人从小认识,到长大之后那么长时间没联系,到最后吴迪回到家乡,不经意间有了一些交集,有的时候很像是命运的安排。最后阴错阳差,两个人走了平行线。就像台词里有一句说“生活是没有剧本的,你要尊重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下一步生活会给我们什么,但是我们只能去尊重它,只能去认真地体会它。
有观众感慨:“《走走停停》没有强行的爱情线,没有狗血的颁奖典礼和走上人生巅峰,很写实!结尾太棒了!父母的爱情真的很好磕(磕绊)!”
不是在演喜剧,而是在喜剧里面生活
《走走停停》剧照。
片中高圆圆扮演的冯柳柳既和吴迪合作拍电影,也持续拍北京返乡青年吴迪的纪录片。高圆圆说,吴迪一家是通常世俗意义上平凡的一家人,但你深入到这个家庭里面了,就有一个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想要去发现的心。这个家的闪光点不一定是光鲜亮丽的闪光点,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平凡家庭里面都有的那些闪光点。纪录片以电影的方式,把我们看似那么平凡的画面呈现出来,就会打到你心里去。“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吴迪,到底能做出来什么?我也是带着这个问号在往前走,就一直拿着镜头,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新记录,但还是带着期待的,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一直期待有新的变化。”
胡歌和高圆圆与武汉观众交流。
高圆圆说:“我年轻的时候,特别怕生活中有变化,我觉得那个变化是我掌控不了的,会让我觉得很恐惧。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突然开始渴望有变化,渴望生活中的那一些不期而遇,在你脑海之外的一些东西出来。我觉得这可能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了更多的能量和能力,去处理生活中那些有可能的变化。希望这部戏把这样一种可能性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电影里面汲取一些能量。这个能量其实就是告诉你,走也好,停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当下的生活状态。”
不少观众夸赞影片有很多幽默的细节,比如吴迪在北京和女友分手,一起租住的室友想把女友送他的杯子拿走,吴迪偷偷把杯子拿了回来。吴迪和父亲求职送礼,求职不成,吴迪把送去的酒提了回来,被父亲数落。对此胡歌解释:“我早期拍的那些戏,我的确是在演喜剧,但我觉得在《走走停停》这部电影里,我不是在演喜剧,而是在喜剧里面生活。”这与太多观众称在影片里看到胡歌身上的松弛感相当吻合。
来武汉路演恰逢六一儿童节,胡歌告诉武汉观众:“我希望六一儿童节可以成为所有人的节日,不管你是50岁、60岁、70岁,还是80岁,只要你有一颗童心,不管你出走多久,回来都是少年。”
高圆圆说:“如果家长放松,自己不焦虑,是可以不把一些语言暴力带给小孩子的。家长的一些语言暴力,其实都是跟自己置气,是自己经历了一个负面情绪。真的希望儿童节大人、小孩儿都快乐,前提是大人是快乐的!”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田雨晴)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