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陂姚集双河村脱贫建美丽乡村,脱贫户村里打工月增收2000元

©原创 2018-08-09 11:27



双河村新貌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9日讯(记者王晶 实习生胡雷)  实施乡村振兴令昔日的贫困村彻底脱贫,让脱贫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完成了村里70余户村民的老屋改造翻修。该村脱贫户段昌利欣喜地介绍,村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他的房子不仅翻修一新,而且他还参加了村湾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每月增收2000元。

姚家集街双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长期无产业支撑,一直是黄陂区的重点贫困村。黄陂区及驻村帮扶单位通过助学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兜底、医疗扶持等措施,开展了一对一重点帮扶。在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发展起果林种植、家禽养殖、光伏电站等。有了产业带动,该村成功脱贫,村集体经济从零跃至10万元。今年起,通过推进双河村新农村建设,部分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了打工增收。

经过改造的通乡路宽阔平坦

该村党支部书记段昌桂介绍,今年4月以来,在黄陂区和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双河村开展村湾环境大整治,全村拆除猪圈、牛栏及私厕,新建10座、改造3座公厕,进行全村污水集中治理、河道清淤修整、12处塘堰整治等。原来的通湾“搓板”路改造后,变得宽敞平整。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了,驻村工作队还帮着村里引导企业开发300亩苗木基地,不仅拓展了村级产业,而且解决了部分土地抛荒闲置问题。

如今的双河村彻底蜕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全村都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人均年收入稳步提升。

驻村工作队员与脱贫户段昌利一起劳动

“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今年不仅房子刚刚翻修,在村里打工每月还能多挣2000元,”61岁的脱贫户段昌利介绍,原本身高不足1.5米的他外出打工十分不便,只能在家务农。妻子患心脏病不能从事重力劳动并且需要常年吃药,儿子前几年考上大学还需要支出大笔学费,入不敷出。通过精准帮扶,妻子看病、儿子学费不仅得到帮扶,他也接手打理了村里的15亩抛荒地,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学习种植莲藕、花生、茶叶等。仅去年一年,段昌利种粮一万多斤,莲藕千余斤,妻子也在武昌一家餐厅打工,其家庭总收入超4万元。令人欣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也找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工作。今年通过全村河道塘堰维修整治,解决了段昌利种田灌溉难的问题,虽然7月以来连续高温,“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中稻又有好收成。”段昌利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充满信心地说。

【编辑  高阳】



双河村新貌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9日讯(记者王晶 实习生胡雷)  实施乡村振兴令昔日的贫困村彻底脱贫,让脱贫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完成了村里70余户村民的老屋改造翻修。该村脱贫户段昌利欣喜地介绍,村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他的房子不仅翻修一新,而且他还参加了村湾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每月增收2000元。

姚家集街双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长期无产业支撑,一直是黄陂区的重点贫困村。黄陂区及驻村帮扶单位通过助学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兜底、医疗扶持等措施,开展了一对一重点帮扶。在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发展起果林种植、家禽养殖、光伏电站等。有了产业带动,该村成功脱贫,村集体经济从零跃至10万元。今年起,通过推进双河村新农村建设,部分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了打工增收。

经过改造的通乡路宽阔平坦

该村党支部书记段昌桂介绍,今年4月以来,在黄陂区和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双河村开展村湾环境大整治,全村拆除猪圈、牛栏及私厕,新建10座、改造3座公厕,进行全村污水集中治理、河道清淤修整、12处塘堰整治等。原来的通湾“搓板”路改造后,变得宽敞平整。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了,驻村工作队还帮着村里引导企业开发300亩苗木基地,不仅拓展了村级产业,而且解决了部分土地抛荒闲置问题。

如今的双河村彻底蜕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全村都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人均年收入稳步提升。

驻村工作队员与脱贫户段昌利一起劳动

“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今年不仅房子刚刚翻修,在村里打工每月还能多挣2000元,”61岁的脱贫户段昌利介绍,原本身高不足1.5米的他外出打工十分不便,只能在家务农。妻子患心脏病不能从事重力劳动并且需要常年吃药,儿子前几年考上大学还需要支出大笔学费,入不敷出。通过精准帮扶,妻子看病、儿子学费不仅得到帮扶,他也接手打理了村里的15亩抛荒地,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学习种植莲藕、花生、茶叶等。仅去年一年,段昌利种粮一万多斤,莲藕千余斤,妻子也在武昌一家餐厅打工,其家庭总收入超4万元。令人欣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也找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工作。今年通过全村河道塘堰维修整治,解决了段昌利种田灌溉难的问题,虽然7月以来连续高温,“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中稻又有好收成。”段昌利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充满信心地说。

【编辑  高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