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30日讯(驻京记者柯立)“太幸运了,以前在书里、电视里看到过的国宝——北周鎏金银壶,今天我居然亲眼见到了原件!”4月30日,“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来北京旅游的湖北学生小林激动地说。
北周鎏金银壶,产于波斯,出土于宁夏,被誉为盛满古希腊神话的丝路遗珠。 记者柯立 摄
鎏金银壶出土于宁夏固原,是1500年前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壶腹部刻画的3组6人男女图像所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它对于研究历史上波斯与中国、罗马的关系都有重要价值,印证了古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
一观众目不转睛看着文物上的“外国人”。 记者柯立 摄
在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精选了陕西、宁夏、湖北、江苏、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15家文博单位的140组249件文物展品,涵盖陶俑、金银器、琉璃器、石造像、墓志等,在数字光影的烘托下,呈现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之路和大唐盛世的恢宏画卷,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时空,沉浸式感受来自大唐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来自全国各地的唐朝珍宝荟萃一堂。 记者柯立 摄
进入展厅,昭陵六骏的大型浮雕石刻(复制品)气势非凡,重现战马驰骋疆场、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形容的就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图》。六骏是李世民统一天下、转战沙场时所骑的6匹战马,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和白蹄乌。唐昭陵六骏石刻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被盗,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4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珍藏的唐朝箕形陶砚。 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武汉博物馆珍藏的唐朝文物,其中一件唐朝箕形陶砚,质地润泽细腻、轮廓简洁流畅、造型稳重、素朴大方,体现了唐砚的实用功能;另一件白陶武士俑,产于公元618—967年,高鼻深目、浓眉虬髯,头戴盔帽,身穿战袍,外着铠甲,面容有胡人特征。
武汉博物馆珍藏的白陶武士俑面容有胡人特征。 记者柯立 摄
本次参展的一级文物很多,非常有特色。陕西昭陵博物馆送来了尉迟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图、贴金彩绘釉陶文官俑,隋末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是民间守护神“门神”的原型,其墓志用飞白体书写,是该馆珍藏的石刻书法中唯一唐代硬笔书法作品;宁夏博物馆的石刻胡旋舞墓门,配上胡旋舞的动画,生动展示舞蹈之美。
宁夏博物馆的一级文物石刻胡旋舞墓门。 记者柯立 摄
国家典籍博物馆也亮相了一批珍品古籍,比如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刻本《贞观政要》……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贞观政要》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史书,书中以君道、政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等为篇目,分别摘录了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内容。
观众在沉浸式观展。 记者柯立 摄
展览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多媒体沉浸投影、丰富多样的文创衍生品,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众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将从5月1日展出至8月25日。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