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棵池杉挺直地站立在涨渡湖中,守卫着这片净土。这既是大自然对江城的馈赠,也是湖水与池杉的44年相守。7月16日,涨渡湖“关门谢客”。在不少游览景点渴望成为网红的今天,水上森林关门谢客,这背后的原因让人赞叹,希望它一直一直美下去。给自然一片净土,是一次成熟的选择,也是人与自然的心灵相约。
“水上森林”关门谢客
涨渡湖地处新洲东南,是距长江最近的一块湿地,素有“汛期一湖水、枯水一片荒”之称,故因“涨水为渡,落水为湖”而得名。涨渡湖中,约800株池杉“破水而出”。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湖中有鱼,是涨渡湖种植池杉区域特有的迷人风景,“水上森林”是人们给予这片区域的美称。
翻开涨渡湖的历史,1974年,约800棵池杉种植到涨渡湖中,为如今的水上森林打下了基础。
44年坚持不懈的保护,让涨渡湖的水上森林成为了亚太地区珍稀候鸟迁徙中转通道和越冬场所,也是长江中游物种的生物基因库。
2002年,涨渡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为湿地自然保护区,2004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
7月16日,三块木板构成的阻拦物隔断了水上森林的湖中路,隔板上有新洲区林业科研所张贴的警示标语:排查安全隐患,责任重于泰山。被大家关注的水上森林开始悄然谢绝游客。
涨渡湖为什么“关门谢客”呢?环境的影响是一方面,游人安全则是另一方面。没有开发涨渡湖,就没有配套的旅游设施,游人增多导致驾车进出涨渡湖成了难事。“涨渡湖旁有人居住,唯一进出道路限制进出并不现实,到时候依然会人满为患,而且旅游的开发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新洲区林业科研所副所长张志忠表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暂无开放计划,但是武汉林业集团正在调研涨渡湖,筹备建设科普馆,目前已经立项。
环保督察组把脉森林生态
7月31日,省环保督察组第一组组长吴琦、副组长李瑞勤,及武汉市环保局局长阎忠宁一行,冒着酷暑到新洲区涨渡湖自然保护区督导环保整改工作。
吴琦组长一行沿着涨渡湖主港大堤边走边看,并详细询问了解涨渡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情况,系统观看了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图片展、涨渡湖自然保护区蓝线养殖退养图片展。
督察组一行还察看了涨渡湖水上森林、东围港堤水上荷花,并乘坐冲锋舟到湖中心查看了水质和夏候鸟繁殖基地。吴琦组长一行看着碧波荡漾的湖水、田田的莲叶荷花以及时飞时落的群鸟,对涨渡湖生态环境十分满意。
新洲区人民政府区长赵利洪代表新洲区委区政府表态,坚决落实吴琦组长和督察组的督导精神,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再上强度,严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争取涨渡湖水体早日达功能水体标准。
江城其它绝佳湿地美景
涨渡湖关门谢客后,江城还有哪些湿地美景可以去溜达呢?府河湿地、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湖落雁岛景区、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安山国家湿地公园,都是不错的选择。
(编辑:张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