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放风筝、吃春菜、玩立蛋……武汉“春苗”迎春分

©原创 2024-03-20 21:39

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在这个昼夜平分、万物生长的时节,武汉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诵春诗、做春饼、唱春歌,走出教室播种、分株、放风筝、寻觅自然之声……开启了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校园里,“立蛋挑战赛”开始了

万松园路小学的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玩起了“立蛋”游戏。

“春分到,蛋儿俏”,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玩起了“立蛋”游戏。科学教师王楚龙给孩子们讲解了春分的起源、“立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分组尝试后发现,鸡蛋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有许多微小的突起和小坑,要让鸡蛋竖起来,就得仔细地调整鸡蛋的位置,取得力学平衡,把鸡蛋立好后,用手多扶一下,好让蛋黄流动下来,鸡蛋会更稳。

青山区第一幼儿园白羊佳苑园开展“立蛋挑战赛”。  通讯员王晶  摄

“鸡蛋站不住呀”“轻一点,别弄破了”“我的鸡蛋滚走了”……青山区第一幼儿园白羊佳苑园中班的活动室内,萌娃们也尝试着各种方法,让鸡蛋立起来。轻拿轻放、找平衡点、手要稳,哇,鸡蛋终于立起来了!4岁半的肖思源小朋友立起鸡蛋只用了6秒,老师和小伙伴都鼓掌为他欢呼。萌娃们还手绘“春日彩蛋”送给自己,感受春分节气习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课堂上,师生书春情、诵春诗、做春饼、唱春歌

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开展迎春活动。 记者杨枫 摄

清晨8时,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的迎春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身着充满着春天气息的汉服,站在学校的朗读亭中,诵读关于春天的诗。劳动实践教室里,师生用面皮包裹着胡萝卜丝、黄瓜丝、韭菜鸡蛋,制作成春饼,共同享用了充满着春日气息的浪漫早餐;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用深深浅浅各种绿色的卡纸剪贴成层层叠叠的“春山”,再画上羊群、风筝还有欢笑的孩子;语文课上,小小演唱家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春天音乐会》……校长王娅琼介绍,学校开设了系列传统节日课程和节气课程,通过多学科联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节气,懂得习俗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开展迎春活动。 记者杨枫 摄

江汉区华苑小学也开设了贯穿全年的“走进节气”特色课程,春分这天,全校学生玩立蛋、绘团扇、画纸鸢,还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起做春卷。清洗蔬菜、切菜、包春卷、炸春卷、吃春卷……大人和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提升了劳动技能,也体验了“咬春”习俗,感受春天的美好。

江汉区华苑小学的孩子们制作春卷,体验“咬春”习俗。

劳动基地内,春分播种正当时

红钢城小学的“春分小课堂”开在了校园屋顶的劳动基地里。周丽荣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春分播种:“撒播时,种子要均匀撒开。”311班学生甘佳欣手捧拿到的种子,小心翼翼地和小伙伴一同种下。403班学生郑清源带领班级的绿色小分队,一同在播种处做好标记。师生忙着松土、播种、浇水,在最质朴的劳动中,体验着种植的乐趣,感受春分时节的美好时光。

红钢城小学的孩子们在劳动基地里播种。  通讯员许莹  摄

余家头小学迎来了一批老朋友。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老师们带着园艺工具来到了校园的清莲园,和学校清莲小队的队员一起为里面的睡莲翻缸,为长势良好的睡莲分株,以便更好地繁衍生长。据了解,该校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联合已经开展了一年的睡莲科普活动,面向学生们开展“莲”科普、“莲”研学、“莲”种植、“莲”宣传等丰富多样的少先队科普活动,并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了一系列睡莲文学作品和观察日记。

余家头小学的小学们在春分到来之际,给校园里的莲花分株。

点彩、科学实验、寻觅自然之声,四美塘幼儿园将教室搬到了室外,让孩子身临其境,倾听来自春分时节的声音——鸟叫、虫鸣、风吹过耳边……在自然中吸收知识。再通过观察、对比、记录,了解春分节气气候带给环境的变化,最后以写生的形式,让孩子们运用棉签点彩作画,将春天永远留下。孩子们耳听、手触、眼观,尽情地感受“春”的味道。

四美塘幼儿园将教室搬到了室外。

大自然中,师生寻春趣、绘春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我和好朋友们一起画纸鸢,放纸鸢,好像走进了古诗里。”吉林街小学澄园校区118班的周梓琪和同学们一起寻春趣、绘春光,在学校开展的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德育实践活动中了解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一次次尝试,一回回往返,地上孩子奔跑雀跃,天上风筝争奇斗艳,构成了春分节气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吉林街小学澄园校区的孩子们画纸鸢,放纸鸢。 通讯员李真  摄

江汉区长港路小学操场上,孩子们举着亲手绘制的长龙风筝,奔跑、欢笑,迎接春分节气的到来。长港路小学深耕“5+N”课程圈,将传承非遗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开设丰富的特色课程,《“筝”舞飞扬》就是其中之一。每周二,孩子们在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鲁应仁的指导下,扎架子、糊纸面、绘图案、放风筝,动手参与风筝制作工艺流程,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春分这天,学校举办“春起长港 ‘筝’舞飞扬”风筝展,鲁应仁将多款独具匠心、别具特色的风筝作品搬进校园,向孩子们介绍风筝的历史渊源和独特寓意。造型生动的“老鹰风筝”、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沙燕风筝”、色彩艳丽的“金鱼风筝”、气势磅礴的“龙串风筝”……孩子们从这些精美的风筝作品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也动受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筝,趁着春风在学校操场上放飞。“风筝节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更了解节气和非遗文化。”长港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杨敏说,学校将继续秉承“以文化人、以艺育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春分时节正值油菜花盛开,蔡甸区消泗乡中学七年级学生在消泗乡万亩花海开展“踏青赏花,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让家乡的景点更美,学校由班主任带队到万亩花海,分区域开展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消除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包装袋等污染物,现场宣传保护油菜花景和湿地的相关知识等活动。同学们用行动美化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蔡甸区消泗乡中学七年级学生在消泗乡万亩花海开展“踏青赏花,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杨幸慈  摄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杨枫  杨幸慈  郭丽霞  通讯员王莎  姚阳  叶娟  许莹  李莎  李真  王晶  杜晓雅  余少芹  叶盛玉)

【编辑:丁翾】

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在这个昼夜平分、万物生长的时节,武汉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诵春诗、做春饼、唱春歌,走出教室播种、分株、放风筝、寻觅自然之声……开启了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校园里,“立蛋挑战赛”开始了

万松园路小学的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玩起了“立蛋”游戏。

“春分到,蛋儿俏”,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玩起了“立蛋”游戏。科学教师王楚龙给孩子们讲解了春分的起源、“立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分组尝试后发现,鸡蛋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有许多微小的突起和小坑,要让鸡蛋竖起来,就得仔细地调整鸡蛋的位置,取得力学平衡,把鸡蛋立好后,用手多扶一下,好让蛋黄流动下来,鸡蛋会更稳。

青山区第一幼儿园白羊佳苑园开展“立蛋挑战赛”。  通讯员王晶  摄

“鸡蛋站不住呀”“轻一点,别弄破了”“我的鸡蛋滚走了”……青山区第一幼儿园白羊佳苑园中班的活动室内,萌娃们也尝试着各种方法,让鸡蛋立起来。轻拿轻放、找平衡点、手要稳,哇,鸡蛋终于立起来了!4岁半的肖思源小朋友立起鸡蛋只用了6秒,老师和小伙伴都鼓掌为他欢呼。萌娃们还手绘“春日彩蛋”送给自己,感受春分节气习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课堂上,师生书春情、诵春诗、做春饼、唱春歌

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开展迎春活动。 记者杨枫 摄

清晨8时,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的迎春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身着充满着春天气息的汉服,站在学校的朗读亭中,诵读关于春天的诗。劳动实践教室里,师生用面皮包裹着胡萝卜丝、黄瓜丝、韭菜鸡蛋,制作成春饼,共同享用了充满着春日气息的浪漫早餐;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用深深浅浅各种绿色的卡纸剪贴成层层叠叠的“春山”,再画上羊群、风筝还有欢笑的孩子;语文课上,小小演唱家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春天音乐会》……校长王娅琼介绍,学校开设了系列传统节日课程和节气课程,通过多学科联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节气,懂得习俗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开展迎春活动。 记者杨枫 摄

江汉区华苑小学也开设了贯穿全年的“走进节气”特色课程,春分这天,全校学生玩立蛋、绘团扇、画纸鸢,还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起做春卷。清洗蔬菜、切菜、包春卷、炸春卷、吃春卷……大人和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提升了劳动技能,也体验了“咬春”习俗,感受春天的美好。

江汉区华苑小学的孩子们制作春卷,体验“咬春”习俗。

劳动基地内,春分播种正当时

红钢城小学的“春分小课堂”开在了校园屋顶的劳动基地里。周丽荣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春分播种:“撒播时,种子要均匀撒开。”311班学生甘佳欣手捧拿到的种子,小心翼翼地和小伙伴一同种下。403班学生郑清源带领班级的绿色小分队,一同在播种处做好标记。师生忙着松土、播种、浇水,在最质朴的劳动中,体验着种植的乐趣,感受春分时节的美好时光。

红钢城小学的孩子们在劳动基地里播种。  通讯员许莹  摄

余家头小学迎来了一批老朋友。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老师们带着园艺工具来到了校园的清莲园,和学校清莲小队的队员一起为里面的睡莲翻缸,为长势良好的睡莲分株,以便更好地繁衍生长。据了解,该校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联合已经开展了一年的睡莲科普活动,面向学生们开展“莲”科普、“莲”研学、“莲”种植、“莲”宣传等丰富多样的少先队科普活动,并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了一系列睡莲文学作品和观察日记。

余家头小学的小学们在春分到来之际,给校园里的莲花分株。

点彩、科学实验、寻觅自然之声,四美塘幼儿园将教室搬到了室外,让孩子身临其境,倾听来自春分时节的声音——鸟叫、虫鸣、风吹过耳边……在自然中吸收知识。再通过观察、对比、记录,了解春分节气气候带给环境的变化,最后以写生的形式,让孩子们运用棉签点彩作画,将春天永远留下。孩子们耳听、手触、眼观,尽情地感受“春”的味道。

四美塘幼儿园将教室搬到了室外。

大自然中,师生寻春趣、绘春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我和好朋友们一起画纸鸢,放纸鸢,好像走进了古诗里。”吉林街小学澄园校区118班的周梓琪和同学们一起寻春趣、绘春光,在学校开展的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德育实践活动中了解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一次次尝试,一回回往返,地上孩子奔跑雀跃,天上风筝争奇斗艳,构成了春分节气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吉林街小学澄园校区的孩子们画纸鸢,放纸鸢。 通讯员李真  摄

江汉区长港路小学操场上,孩子们举着亲手绘制的长龙风筝,奔跑、欢笑,迎接春分节气的到来。长港路小学深耕“5+N”课程圈,将传承非遗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开设丰富的特色课程,《“筝”舞飞扬》就是其中之一。每周二,孩子们在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鲁应仁的指导下,扎架子、糊纸面、绘图案、放风筝,动手参与风筝制作工艺流程,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春分这天,学校举办“春起长港 ‘筝’舞飞扬”风筝展,鲁应仁将多款独具匠心、别具特色的风筝作品搬进校园,向孩子们介绍风筝的历史渊源和独特寓意。造型生动的“老鹰风筝”、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沙燕风筝”、色彩艳丽的“金鱼风筝”、气势磅礴的“龙串风筝”……孩子们从这些精美的风筝作品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也动受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筝,趁着春风在学校操场上放飞。“风筝节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更了解节气和非遗文化。”长港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杨敏说,学校将继续秉承“以文化人、以艺育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春分时节正值油菜花盛开,蔡甸区消泗乡中学七年级学生在消泗乡万亩花海开展“踏青赏花,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让家乡的景点更美,学校由班主任带队到万亩花海,分区域开展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消除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包装袋等污染物,现场宣传保护油菜花景和湿地的相关知识等活动。同学们用行动美化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蔡甸区消泗乡中学七年级学生在消泗乡万亩花海开展“踏青赏花,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杨幸慈  摄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杨枫  杨幸慈  郭丽霞  通讯员王莎  姚阳  叶娟  许莹  李莎  李真  王晶  杜晓雅  余少芹  叶盛玉)

【编辑:丁翾】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