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晨茜
当荷花盛放
当萤火虫飞舞
今天(7月23日)5时
大暑节气
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
这意味着
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关于这个时节,
最著名的诗文是闻一多的《大暑》
大暑
闻一多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
是斑鸠唤雨的时候
大暑到了,湖上飘满紫鸡头。
大暑正是我回家的时候。
我要回家了,今天是大暑;
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
几多银丝的小葫芦,
吊在藤须上巍巍颤,
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像橄榄,……
呵!今年不回家,更待哪一年?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了!
燕儿坐在桁梁上头讲话了;
斜头赤脚的村家女,
门前叫道卖莲蓬:
青蛙闹在画堂西,闹在画堂东,……
今天不回家辜负了稻香风。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去!
家乡的黄昏里尽是盐老鼠,
月下乘凉听打稻,
卧看星斗坐吹箫;
鹭鹚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
我也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闻一多1899年出生在黄冈浠水巴河镇,1922年赴美留学,这首诗作于他在科罗拉多大学留学期间。
闻一多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新月诗派的著名诗人还有徐志摩、卞之琳、臧克家、沈从文、林徽因等,代表诗作如《再别康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意象朦胧优美。
《大暑》除了这些特点,还多了几分乡土气息:斑鸠唤雨,丝瓜上架,黄瓜初结,池塘鸣蛙……
《老子山记》里有“至夏斑鸠唤雨,布谷催耕”,说的是大暑是需要雨水的高峰期,山中的斑鸠也在“咕咕”唤雨,而布谷鸟则在声声啼鸣中提醒人们抓紧收种。实际上斑鸠布谷长年鸣叫不止。但这正反映出各地大暑的习俗,与农事生产相关。
“湖上飘着紫鸡头”并不是什么血腥画面。紫鸡头是一种睡莲科水生植物,学名“芡”,叶面硕大有刺,花浮水面,呈紫红色,所以叫“紫鸡头”。其果实叫芡实,浙江一带有甜点“芡实糕”,口感香脆。
盐老鼠就是蝙蝠,确实可食,作为中药,味甘咸,入肺、肾二经。民间传说蝙蝠吃盐变老鼠,老鼠吃盐变蝙蝠,大概因其形似,从科学上是讲不通的。
早稻丰收,又到一年之中,天热不宜农耕,人们总会想些方法消暑娱乐,大暑过去是当做节日来过的。浙江台州沿海有送“大暑船”的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大暑船”是缩小版的三桅帆船,人们在船内放上祭品,数十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万人空巷。游行的终点是码头,进行了一系列祈福仪式之后,“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大暑天气炎热,长辈们喜食苦瓜,认为苦瓜有消暑清热的作用,广东有大暑吃仙草的习惯。最为普遍的消暑“利器”,应数绿豆汤。绿豆清热除湿、健脾,丢一把绿豆,几颗冰糖,煮半个小时,绿豆“皮开肉绽”,变得绵软,静置放凉,就是一道消暑佳品。
绿豆多事,引人乡思。乡愁是感性的,这样的酷暑天气,一碗绿豆汤就能勾起好些回忆。闻一多远在大洋彼岸,风光秀丽的派克峰下,只因一个节气,乡愁就如流水倾泻而下,不可阻挡。
今天是大暑,日历对你说——当归。
大暑这样养生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
在养生保健中
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在夏季
应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夏令气候炎热
易伤津耗气
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虽热
但内脏反而是冷的
吃姜可以暖胃增食欲
持续高温天气
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还可能出现“情绪中暑”
应戒躁戒怒、遇事学会冷处理
暑热时节
回一趟家
切一角瓜
饮一杯茶
尽享夏日清凉吧
作者:文案/汪伟颋,手绘/李晨茜,音频/胡欣,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网
【编辑:朱佳琪 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