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汉剧传承在校园

72岁高龄的汉剧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忠玉哭了。 一个汉剧“零基础”的初一学生,跟着袁忠玉唱念做打学了4个月,师徒二人吃了各种苦,如今徒弟居然拿到了代表中国少儿戏曲最高水平的小梅花金花奖。武汉市第三十中学是首批武汉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校。2013年,学校将汉剧艺术引入校园,特聘汉剧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忠玉大师授课教学。学校戏曲教室在六楼,一百八十级台阶,学校考虑到袁老师年事已高,曾将二楼一处教室改为戏曲教室。可上过一次课后,袁老师认为场地偏小不适合学生排练,坚持回六楼。这一上就是五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今年3月,原创汉剧《上学路上》的剧本出炉,该剧表演形式来源于汉剧传统剧目《货郎背妻》,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特殊技巧讲述了一个山村教师背着患小儿麻痹症学生上学的故事。通过“圆场”、“劈叉”、“弹跳”、“翻身”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展示,该剧表现了师生二人上学路上遇到狂风暴雨、翻山过坎的艰难险境,歌颂了老师对学生的默默付出和学生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高尚品德。 经过选拔,13岁的周丹妮和方诗绮从16名女学员中脱颖而出。由于两人都是汉剧零基础,挑战的又是有着高难度技巧作品,训练之艰难可想而知。训练中,她们从跑圆场、踢腿下叉等基本功开始训练,结合唱腔身段表演,一步一步地练,一字一字地唱,每次排练结束丹妮的汗水都会将道具浸湿。 2018年7月16日,从中国越剧之乡浙江嵊州传来喜讯: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荟萃活动中,由湖北省剧协、中国剧协层层遴选的武汉市第三十中学周丹妮同学凭借《上学路上》,一举摘得小梅花金花奖。 颁奖现场,袁忠玉师徒深情相拥。 汉剧表演艺术家袁忠玉时常会带着徒弟来给武汉市第三十中学戏曲社的孩子们做示范。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2018年6月14日,周丹妮在排练原创汉剧《上学路上》。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每到周末,袁忠玉就会将徒弟带到自己家中,义务传授技艺编排剧目。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每一场演出,袁忠玉都会给周丹妮化妆。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压腿、劈叉是周丹妮每天的必修课。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袁忠玉带着周丹妮进行赛前热身。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2018年7月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荟萃舞台幕后,老师们帮周丹妮穿道具。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周丹妮在候场。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2018年7月13日,周丹妮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荟萃活动的舞台上演绎原创汉剧《上学路上》。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排练间隙,周丹妮通过播放手机录音反复揣摩汉剧唱腔。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乐钢 陈代红 摄
> 查看全文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