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三伏天”来了,7月17日,全国正式“入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各地纷纷进入了高温模式。
现在很多人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到处都有空调冷气,可能不觉得高温天气很难忍受。但户外工作者仍然很多,比如环卫工、交警、快递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这些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依然要顶着炎炎烈日坚守在岗位上,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
当户外温度达到35℃时,在户外的体感温度近43℃,而地表温度甚至高达53℃左右,走在马路上时时会感到烫脚,暴露在这样的高温里,人很容易中暑。为了让城市保持干净整洁,环卫工人皮肤晒得通红,大汗淋漓;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交警要站在发烫的柏油马路上,就算嗓子快冒烟了,也丝毫不敢松懈;为了保卫大家的安全,消防员一接到险情,就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场灭火救人。
可是,许多人待在室内有空调、出门坐公交有冷气,很难对高温户外劳动者的不易感同身受。近日陕西西安一环卫工2600元的月工资,一个月被扣了900元,因为街道办多次检查时,发现路面存在烟头,按规定一个烟头罚款1元。也就是说,有900个烟头被随意丢在马路上,他没来得及清扫。倘若能换位思考,多替他想一想,少乱扔一点垃圾,他的工作量就会减少许多。
将心比心,我们能做的、不能做的都有很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偶尔也对环卫工人说一声谢谢;开车时文明礼让,让交警少操一份心;不随意给外卖小哥差评,给他们多一份理解;自觉安全用电,减少火灾隐患,减轻消防员的工作量……
给高温户外工作者送清凉,并非什么难事。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多想想,用文明礼貌的言行,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也是送清凉。
【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