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高翔
近日,国航一起“有惊无险”的事故,引发公众热议。
据报道,7月10日,国航C106航班在从香港飞往大连途中,因机组人员误操作,导致客舱释压。机组发出“MAYDAY(求救)”信号后,飞机紧急下降7000多米,客舱氧气面罩脱落。后机组在偶然情况下发现了被误关的组件,航班才重新飞往目的地。
而这起事故的始作俑者,居然是机组人员吸烟,为了抽排烟雾,把两个组件当作了再循环风扇的开关。
其实,这不是国航第一次因飞行员吸烟进入公众视线,之前就有多起乘客投诉,驾驶舱中有烟味飘出,所幸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网友搜索发现,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在规章制度上是并不禁止飞行员吸烟的。航班上明确规定全程禁烟,并安装烟雾报警器的,只是客舱和卫生间,这其中并不包括驾驶舱。少数航空公司对驾驶舱禁烟,也只是禁止3000米以下空域,也就是说,飞行员不得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吸烟。
对此,航空业界的解释是,驾驶舱和客舱是区隔开的,不属于公共空间,而且空气循环系统也是各自独立的;在长时间的飞行过程中,如果强制驾驶员不得吸烟,他们将会因为对抗身体的尼古丁依赖,而令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飞行安全。
乘客在空中的生命安全,完全交托在飞机驾驶员的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整架航班、对于航班上的乘客,都关系重大。从乘客登机那一刻起,驾驶舱就是驾驶员完成此次航班安全执飞的工作间。明火、高温、二手烟,这些客舱禁烟的理由,在驾驶舱也应适用。在关系飞行安全的问题上,不妨考虑得更多、规定得更严一些,避免发生“万一”。
【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