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江日报:坚定的政治方向让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就

©原创 2018-07-13 13:35

长江日报冯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举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政治领导”“政治引领”“政治性”等表述频繁出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居于首位。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强调群团工作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其中,“政治性”也是摆在首位。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对于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领导是增强群团政治性的前提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需要相继成立了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群团组织,领导群团组织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群众工作。群团组织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成中共开展群众工作的外围组织和重要力量。

尽管群团组织联系代表的群众各不相同,但其组织价值高度一致,即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扮演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群团工作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群团组织最为鲜明的特征,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党与国外一些政党外围组织的根本区别。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各群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群团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群团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个宏大群体,是多元价值和诉求的集合体。群团中各种思潮思想交流、交锋、交融,表现活跃。伴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利益格局的调整,权利意识、开放意识等思想观念的变化愈发纷繁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局面,群团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政治导向不发生偏离。

党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转”,聚焦服务群众搞好“自转”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明确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责任,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群团组织实行分级管理、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体制,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受同级党委和各自上级组织双重领导。中央还要求地方党委建立和完善研究决定群团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并将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在群团内部,通过充分发挥群团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和自觉支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部署,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另外,队伍建设方面,中央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加强群团干部培养管理,选好配强群团领导班子,提高群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一要求有利于建设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组织过硬的群团干部队伍,使群团工作的政治性获得切实保障。

党的缔造决定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

历史上,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党对群团组织的缔造决定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今天的多数群团组织,均与党的历史有渊源关系。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为党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始即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工作始于党成立时设立的妇女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中国群团组织来自娘胎的“烙印”。

党领导下的群团发展史上,凡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群团的领导的时期,革命和建设事业均得以顺利推进。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各界群众团体投入时代洪流,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建设和改革时期,党在群团组织内设立党组织,负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群团工作不脱离党的轨道。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分层、思想分化、追求多元,社会异质化程度提高,客观上给组织群众带来了困难。随着民众的流动性、选择性增强,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导致多类型组织争夺甚至疏离群众。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懂得组织群众的重要性,不善于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尤其是发生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更日益侵蚀着党的凝聚力。基于此,群团组织群众面临严峻挑战,党史上领导组织群团的经验为当今群团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凡是将党的纲领作为群团组织的纲领,用党的指导思想指挥群团组织的行动,群团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与群团的发展均能融为一体,共存共荣。

党的奋斗纲领动员起群众千千万

党的奋斗目标与群团组织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彰显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追求。群团组织亦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为工作目标,这一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基于此,党的领导与群团的政治性具有统一性,强化党的领导,有利于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由于群众利益的分散性和局限性,群众运动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制定相应的纲领和路线,引导群众运动走上自觉斗争的正确道路。由此,党的领导为群团政治性提供了动力支撑。

历史事实再次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会、农会、青年团等群团组织,才能动员起群众千千万,汇聚起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团组织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才能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各级群团组织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缺少和削弱党的领导,群团组织就会沦为一般社会组织,就可能迷失方向、丢掉灵魂,沦为被少数人操控的利益斗争工具。由此,只有加强党对群团的领导,才能保持和增强群团的政治性,群团组织方能和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并进一步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一心一意跟党走,群团工作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为《坚定的政治方向让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巨大成就

【编辑 李尔静】


长江日报冯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举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政治领导”“政治引领”“政治性”等表述频繁出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居于首位。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强调群团工作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其中,“政治性”也是摆在首位。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对于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领导是增强群团政治性的前提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需要相继成立了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群团组织,领导群团组织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群众工作。群团组织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成中共开展群众工作的外围组织和重要力量。

尽管群团组织联系代表的群众各不相同,但其组织价值高度一致,即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扮演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群团工作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群团组织最为鲜明的特征,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党与国外一些政党外围组织的根本区别。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各群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群团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群团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个宏大群体,是多元价值和诉求的集合体。群团中各种思潮思想交流、交锋、交融,表现活跃。伴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利益格局的调整,权利意识、开放意识等思想观念的变化愈发纷繁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局面,群团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政治导向不发生偏离。

党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转”,聚焦服务群众搞好“自转”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明确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责任,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群团组织实行分级管理、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体制,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受同级党委和各自上级组织双重领导。中央还要求地方党委建立和完善研究决定群团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并将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在群团内部,通过充分发挥群团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和自觉支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部署,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另外,队伍建设方面,中央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加强群团干部培养管理,选好配强群团领导班子,提高群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一要求有利于建设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组织过硬的群团干部队伍,使群团工作的政治性获得切实保障。

党的缔造决定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

历史上,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党对群团组织的缔造决定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今天的多数群团组织,均与党的历史有渊源关系。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为党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始即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工作始于党成立时设立的妇女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中国群团组织来自娘胎的“烙印”。

党领导下的群团发展史上,凡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群团的领导的时期,革命和建设事业均得以顺利推进。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各界群众团体投入时代洪流,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建设和改革时期,党在群团组织内设立党组织,负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群团工作不脱离党的轨道。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分层、思想分化、追求多元,社会异质化程度提高,客观上给组织群众带来了困难。随着民众的流动性、选择性增强,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导致多类型组织争夺甚至疏离群众。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懂得组织群众的重要性,不善于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尤其是发生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更日益侵蚀着党的凝聚力。基于此,群团组织群众面临严峻挑战,党史上领导组织群团的经验为当今群团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凡是将党的纲领作为群团组织的纲领,用党的指导思想指挥群团组织的行动,群团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与群团的发展均能融为一体,共存共荣。

党的奋斗纲领动员起群众千千万

党的奋斗目标与群团组织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彰显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追求。群团组织亦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为工作目标,这一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基于此,党的领导与群团的政治性具有统一性,强化党的领导,有利于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由于群众利益的分散性和局限性,群众运动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制定相应的纲领和路线,引导群众运动走上自觉斗争的正确道路。由此,党的领导为群团政治性提供了动力支撑。

历史事实再次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会、农会、青年团等群团组织,才能动员起群众千千万,汇聚起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团组织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才能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各级群团组织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缺少和削弱党的领导,群团组织就会沦为一般社会组织,就可能迷失方向、丢掉灵魂,沦为被少数人操控的利益斗争工具。由此,只有加强党对群团的领导,才能保持和增强群团的政治性,群团组织方能和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并进一步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一心一意跟党走,群团工作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为《坚定的政治方向让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巨大成就

【编辑 李尔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