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切实以一流师资、一流课堂铸就教育质量“一号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跃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优质均衡”的教育成长成才,不断夯实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
始终将教育放在全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构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体,着力打造名课堂、名课程共同体工程,铸造江岸特色教育品牌。
培养造就高素质活力教师队伍
江岸区教师队伍人才济济,品质一流。目前,全区各类型高层次骨干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均居全市领先地位。其中,专任教师数量达4820人,省特级教师近50名、正高级教师6人、武汉市“黄鹤英才”10名、市学科119人、区学科880人、市优青67人、区优青259人,各级各类师德先进、优秀班主任、学科能手层出不穷,新秀迭起。
江岸区新入职教师代表进行入职宣誓
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着力创新能力培养,打造名校长、名教师,创设知名教育品牌“江岸教育名家讲坛”,扩大江岸教育品牌影响力。实施“红色领航”工程,着力专业能力提升,培养后备干部、骨干教师,以名校长、名教师“红色头雁”为引领,以专业为纽带,实施“链式导师制”,构建红色雁阵梯队,助推各层次后备干部及教坛骨干成长。
积极改革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做优队伍增量。坚持公开招聘,严把教育入口关,科学选人用人,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打造“考生满意、家长认可、群众赞誉”的民心工程。面向全国50所“双一流”高校开展专项招聘,高点站位引贤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高层次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破解痛点、难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教师队伍活力。破解痛点,改革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改革性岗位聘用工作,实行两年聘期制管理办法,积极推行竞聘上岗、能上能下、按岗聘用、岗变薪变、优绩优酬的岗位管理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突破难点,改革分配机制,构建突出“出工、出力、出绩”的“三出”分配机制,实现优劳优绩优酬,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放大亮点,创新荣誉机制,开展“江岸区年度教师”“管理育人标兵”“教学质量能手”“有爱心和良心的江岸好教师”“优秀交流教师”系列评选表彰,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打破身份藩篱,共享人力资源。以学区为基本平台,推进教师正向流动:促进超编向缺编流动,高学段向低学段流动,普教向职教、特教流动,优质校向普通校流动。近3年来,全区先后有1088人参与区内全职交流,742人参与骨干教师区内兼职走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共享优质教育人才,逐步打破“名校”和“普校”的校际壁垒,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名师风采】
武汉二中数学教师肖平安
特级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
武汉二中教师肖平安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竞赛委员会主席及获金牌学生合影
“爱孩子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以诚待学生,体谅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教27载,肖平安是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武汉二中数学教师、教务处主任肖平安是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入选首届武汉“黄鹤英才(教育)计划”。
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他形成“三注重”教学原则,即注重知识的核心和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向“40分钟”要质量,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效率高,教学成绩突出。他自编《平面几何》《不等式》《简明数论》《组合问题》等教材十多本,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
经他直接训练的学生,先后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金牌4块、国家金牌28块,2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37人次入选冬令营、145人次获国家一等奖。
武汉六中教师蔡金荣
金牌班主任助力学生高考创佳绩
武汉六中班主任蔡金荣与学生一起过成人礼
2018年高考,武汉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三(3)班彭维方同学考出了709分的高分,名列武汉市理科第一名、湖北省理科第二名。班主任蔡金荣作为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蔡金荣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6年,是武汉市优秀班主任、江岸区金牌班主任。
针对班级学生整体数学学科较弱的情况,蔡金荣采取全员加强的做法,每天给学生布置3道难度系数不同的数学题强化训练。这种做法坚持了3年,使得不少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受益匪浅。针对文理学科跛腿的学生,她开单子给任课老师,加强跟踪辅导。对于高水平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同时跟年级名师及时牵线搭桥,让学生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质资源,解疑释惑。
得益于多年来这种心系学生的工作态度,蔡金荣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一步一个台阶。她的学生先后获得武汉市第一名、第二名,湖北省第二名、第四名等优异成绩,多人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
七一中学堤角校区教师刘海峰
培育美好的师生关系
七一中学教师刘海峰讲授公开课
七一中学教务主任刘海峰,是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英语教师。去年,他响应联合办学号召,赴七一中学堤角校区任教。
“要培育美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付出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核心就是‘爱生’,它的外延则是平等、理解、尊重、关怀、帮助。”在七一中学堤角校区,老师刘海峰是学生眼里的“大刘”。
集会时,一个学生的发带断了,“大刘”悄悄买回一把梳子和发带,不动声色地塞到孩子的手里;上第一节课,发现很多同学因为天气骤变和交通堵塞来不及吃早餐,“大刘”下完课赶紧买了十几份牛奶和蛋糕面包给大家……这样的暖心故事不胜枚举。
刘海峰用辅助拼读方式帮学生攻克英语语音学习难关。自费为学生购买笔记本,培养他们书写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自制学习视频,设计自学学案,让孩子们学会利用资源学习;鼓励孩子们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以及辩论和评价;推行Loudly、Clearly、Quickly“三ly”读书法,提升孩子们的朗读能力。
经过努力,孩子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阅读英文原版小说等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
沈阳路小学教师夏娟娟
用爱的钥匙打开学生心灵
沈阳路小学教师夏娟娟与孩子们在一起
夏娟娟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23年,曾荣获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江岸区首席班主任、区“十佳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拥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幸福感,与学生一同快乐成长。”沈阳路小学教师夏娟娟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她的心声。她热爱、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关怀和爱的钥匙打开学生心灵。
在班级QQ群里,班主任夏娟娟把孩子们学习、游戏、活动的照片制作成相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营造家校联手的和谐氛围。假期里,她设计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孝心献给父母”,孩子们为父母做饭、洗碗、买菜、剪指甲、洗脚,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爱心作业”,品尝父母的爱意和辛劳。
夏娟娟努力创建有特色的班集体,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让班级成为孩子的家。开展“每月一歌”活动,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成长,使集体生活更温暖、更欢乐;开展“阳光行动”,将阳光洒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和喜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实践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成为最有范儿的“一日班主任”,留下珍贵的《班主任日记》。
惠济路小学科学首席教师杨帆
“科学顽童”玩转科学课堂
惠济路小学教师杨帆与学生
惠济路小学首席科学教师杨帆身体力行,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新的世界,她爱孩子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
“没有想到阳光也可以接力!”“我也可以制造彩虹!”在惠济路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完科学课《光的反射》后兴奋地惊呼。原来这是杨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光的传播特点,巧妙设计的光线接力赛和自制彩虹的课堂活动,像这样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杨帆的科学课堂上比比皆是。一个被称作“科学顽童”的教师,让原本枯燥的科学课堂成为带有魔力的神秘磁场,收获学生粉丝无数。
杨帆通过打造“惠智”科学课堂,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营造和谐的探究环境,构建互联网自助学习平台,拓展无边界学习空间。她依托“惠小少年科学院”,开展物联网与生态瓶项目研究,成立“三模”兴趣小组,坚持开展科技辅导活动,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来到公园湿地考察,培养了一批批“科技小人才”。
在各级各类科学科技竞赛中数百人次获奖,学校也由此成为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育才小学教师张璋执教的《走进汉
剧》在全国新技术、新媒体教学应用暨互
动课堂展评活动中获一等奖
打造名课堂名课程共同体工程
以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江岸区聚力教育质量“一号工程”,致力打造名课程共同体,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彰显在新中考和新高考背景下的江岸“名课程”特色。
积极探索主题式、体验式、项目式学习、研学旅行、STEAM+等新型课程形态,打破学科壁垒,打造“智慧教育”课程建设共同体。
以非遗文化传承、戏曲进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民俗民风等为切入点,打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共同体。
以生态、环保、绿色、生命教育为抓手打造“生本教育”课程建设共同体。
以家园文化、家国情怀、阅读添智、学科学习趣味游戏等为路径打造“幸福教育”课程建设共同体。
持续开展“校本课程日”活动,着力打造符合学生个性特质,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发展。全区校本课程百花齐放,涉及经典诵读、自然科学、艺术、文学、运动与健康、科技与创新等多个领域。
尊重引领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开发《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编写中南地区第一本生涯规划读本,打造江岸在学业生涯方面的课程品牌。
【名课堂剪影】
七一中学“四四五”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七一中学“四四五”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中心,以现代技术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具有自由地呼吸、坚韧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绽放“四个特征”;包含生本、生活、生动、生命“四个层面”;涵盖导疑、引探、释疑、启思、精练“五个步骤”。
生态课堂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
警予中学“一二五”生本幸福课堂
立足校情实施幸福教育
“一二五”生本幸福课堂模式是警予中学立足校情,实施幸福教育,提升办学质量,推进课堂改革取得的一大成果。
“一”是指一个中心:一切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为中心;“二”是指两案共导:共案导教,学案导学;“五”是指五个环节:激思导引—自主探究—分层释疑—精练整固—自评提升。依据“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生本教学理念,“一二五”生本幸福课堂聚力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着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育,师生共进,课堂高效,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育才小学“三生”课堂
让个体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育才小学“三生”课堂教学模式让知识活化,成为智慧,让每个课堂参与者的生命得到精彩绽放。“三生”,即“生本”“生动”“生态”。“三生”的具体内涵是“三个三”,也就是“三好”“三真”“三全”。
具体而言,“生本”指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力争做到“三好”:培养好习惯、习得好方法、激活好思维;“生动”指的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努力践行“三真”:和谐交流讲真诚,质疑反思求真实,举一反三获真知;“生态”指的是以师生发展为主线,致力实现“三全”:教学质量“全基准提升”,教学活动“全过程优化”,教师学生“全方位发展”。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江岸区教育局
撰文:谭德磊 李婷 祝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