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锋是位“多面能手”
克服严寒酷暑,每天得“武汉一日游”,洪山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维修班曹卫锋的工作难度不仅于此。
在他看来,不文明行为甚至比天气条件更难“克服”。坚守岗位15年,曹卫锋一直与偷盗、破坏、不文明如厕等行为“斗智斗勇”。
在工作之外,曹卫锋还想获得一份职业认同:“如果市民多了解我们的工作,一定会自觉维护公厕秩序,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
厕所里有人喝酒啃鸭脖
不文明行为对管理造成困扰
长达15年的公厕维修工作,让曹卫锋见多识广:
在一所以体育专业见长的大学附近,公厕铝合金门框成为学生们锻炼臂力的“器材”,变形破损是家常便饭。还有的同学习惯一个高抬腿,用脚踩压水箱冲厕,物品损坏率高居不下;
有的市民爱在如厕时玩手机,“抱着手机玩了1个小时不出来,排队等候的人都急死了,在外喊修理厕所,人也不出来”;
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丢到便池中,经常容易堵塞管道,它既不能自动上浮,又不能用夹子夹起,最后只能用手伸到污水管里掏出来;
部分市民把公厕当做洗车场,接水管到公厕水龙头,洗车者络绎不绝;部分商贩还把公厕自来水接到菜场,用来洗菜,每天如此;
还有在厕所进餐的行为,让曹卫锋匪夷所思,如喝酒啃鸭脖、吃甘蔗、嗑瓜子……
诸多不文明行为对厕所管理造成相当困扰。如甘蔗皮极容易堵塞水道,经过脏水泡发后,不易清洗;挤占公共水资源的行为,往往还造成污水四溢,清扫困难。面对这些行为,曹卫锋只能善意劝阻,“环卫工作没有执法权,只能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据介绍,损坏率最高的公厕物件,当属水龙头、软管和水箱,“遇到醉酒的市民,甚至会故意毁坏挡板”。
此外,偷盗行为也让曹卫锋头疼不已,“洗手液、卷纸、烘干机、软管甚至玻璃镜子,都会被偷走”。有一次,新装上的烘干机,半小时就被盗走,就连玻璃镜子也被人盯上,“曾遇见整块镜子被盗走”。
见证洪山公厕从30座到111座
空调公厕将不是稀奇事
深耕公厕维修15年,曹卫锋见证了洪山乃至武汉环卫工作的历史变迁。2003年刚回到武汉时,曹卫锋只能骑自行车走街串巷,前往偏远公厕甚至需要耗时一天;2012年,洪山区城管委公厕管理站为曹卫锋配备了汽车,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公厕维修终于进入了“车轮时代”。
曹卫锋回忆,从2003年到2018年,洪山区公厕无论是数量与规格,还是市民的公共素质,都有提高。
“2003年还是厕所收费的年代,石牌岭尚属郊区。公厕不仅不多,而且标准较低,大部分仍属简易沟槽式的,维修较为方便;有挡板的公厕只限于繁华地段,总量也只有30多座。公厕建设在2013年后进入了高潮,当年,公厕数量超过80座,2018年达到111座”。
公厕的建设标准也在逐渐提高,新建公厕甚至装上了空调。据了解,武汉火车站东广场公厕成为了洪山区公厕装空调的“吃螃蟹者”,使用过的市民赞不绝口。曹卫锋表示,“将来的公厕会陆陆续续装上,上公厕吹空调将不再是稀奇事”。
最让曹卫锋欣慰的是,市民素质显著提升:“对待环卫工人态度好了很多,从低看到平视,甚至友好起来,遇事时还会主动问候;发现漏水、不干净等问题,以往选择漠视的市民,已经会主动向管理员报修了;对待如厕要求也更高了,以往沟槽式厕所能解决基本需求,‘能用就行’,如今不仅追求高卫生标准的星级厕所,对厕所的分布也有了更多要求”。
如今,曹卫锋仍奔走在公厕维修的第一线,只要有任务,立即奔赴现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曹卫锋就开着清洁车,在洪山区连轴转,防蚊帘、小便池感应器、抽水马桶等小故障,在曹卫锋面前迎刃而解:“随叫随到,只要有需要,都能及时维修,过年也不能缺岗”。
策划:刘大学 熊光华
撰文:杨菁 龙京 李涛 杜微波 王晓枫 汪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