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保险产品推陈出新,已投保如何应变,保险业内人士来支招

2018-06-14 14:25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4日讯(记者 周恋芹 通讯员李敏华 吕秋雯)都知道保险是刚需,早买早受益,但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推陈出新,部分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增加新的保障项目来升级,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有的人会担心已买的保单是不是没有新的产品好,会不会保障不够,难道退掉旧产品买新产品,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种变化?本文特邀保险行业专家来为大家见招拆招。

读者两难:

早买保险早得保障 新产品看到新优势

市民梁小姐经常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保险人士贴出新的产品介绍。“去年我在她的手上买了一款健康险产品,最近发现她又开始宣传2018版的升级产品,我注意看了下,新产品增加了寿险复原保障等保障条款,同时同等年龄和保费情况下的费率也提高了。”

梁小姐不是个例。随着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产品更迭速度加快,健康险、高端医疗险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看到新产品上市。顺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新升级产品往往在旧产品基础上增加优势和卖点,比如重大疾病保障数量的增加,报销范围的扩大——从只报销社保范围内用药到可以报销社保以外的新药、自费药,报销地从大陆到全世界,报销年龄延伸直至终身。


一位读者这样对记者表示两难出境:趁着身体健康能投保的时候尽早投保,而且早买早得保障,图个心安,但产品更迭速度这么快,我看着保障也是越做越好,开始担心已有产品的保障不够,有漏洞,生怕以后的意外就出现在漏洞上,那不是白买了?

业内声音:

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不存在更好

针对这个问题,长江日报记者特别邀请到了业内保险专家,来为大家解疑答惑。

中信保诚保险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业务总监丘晓旭表示:“保险产品升级换代其实也是一个产品更新换代的必然,新产品自有他的好处,但也并不能代表我们之前购买产品就不好,尤其是针对额外加费的升级产品,希望大家要理性对待,仔细衡量性价比。要知道,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我们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未来的风险。”

富德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营销业务部市场开发室主任余子华认为:“从三点来看,第一,每个保险产品各有侧重,每个年龄阶段和收入层面下的需求也不同,不存在绝对的产品‘’更好”。第二,保险是刚需,早买的可以用同等的价格享受更长期的保障,尤其中间间隔了生日的话,保费会明显更低,同等保障下会更划算。第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保一份更加全面的新版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起码因为老版的产品而有了基础的保障,聊胜于无。”

专家支招:

市民要勤给自家保单做保单检视

专家一致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大众群体的内心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对待已购买的保险产品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中信保诚保险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业务总监丘晓旭对此支招,首先要给自家保单做一个保单检视,分个类。具体操作上来讲:按照交费时间和保障时间分为一年短期和长期;接下来,再将长期险做个分类,把健康保障类产品也就是重疾险挑选出归一类,其他的包括定期寿险、纯粹的终身寿险、年金类保险归为一类。分类之后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重疾险:根据各大保险公司2017年的理赔数据,理赔前三名的重大疾病,占比达80-90%,单就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这一项,就高达70%+,紧跟其后的分别是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所以只要过去买的重大疾病保险包含这几项,获赔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过去的重疾保险保费相对便宜,性价比也很不错。另外,有的公司产品采用免费升级的方式,比如:中信保诚,在2016年,针对[惠康] 重大疾病保障计划,从保障种类48种升级到68种,针对所有老客户免费升级。这是保险公司给出的一些福利,如果有这样的“免费午餐”就不要浪费。

寿险:寿险的费率只跟生命表有关,所以产品不会有很大变化。2017年保监会下发了新版生命表,但经过行业多位专家分析,新的生命表既不会造成养老险的涨价也不会造成终身寿险的降价。所以建议根据自身的家庭结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责任期限等审视一下定期寿的保障期限和保额,如果充足只要正常交费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足,则可选择增加终身寿或定期寿类产品累加来增加家庭责任期的保额。

医疗险或意外险: 过去报销类的产品的报销额度低,范围小是与当时医疗水平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医疗费用不断增加。针对此类报销型保险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一年一交的消费型保险。如果在续缴期转换险种,基本不会带来损失。如果已缴保费,也可再下一年选择升级。需要注意的是,重新购买新的医疗保险,会有30天-180天的观察期,所以打算取消老的保险产品,也应在观察期之后再办理手续。

年金保险:年金类产品主要是用来解决未来的教育金、养老金或者资产传承与隔离。利用时间和复利来为自己累积一定财富或者抵御通货膨胀的。除非目标责任的额度有所调整,一般只要正常交费,按期领取就可以了。如果家中有多份年金保险,在某些时候存在交费压力,也不建议轻易退保,可用保单贷款的方式适当减轻压力。

【编辑 陈洁】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4日讯(记者 周恋芹 通讯员李敏华 吕秋雯)都知道保险是刚需,早买早受益,但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推陈出新,部分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增加新的保障项目来升级,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有的人会担心已买的保单是不是没有新的产品好,会不会保障不够,难道退掉旧产品买新产品,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种变化?本文特邀保险行业专家来为大家见招拆招。

读者两难:

早买保险早得保障 新产品看到新优势

市民梁小姐经常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保险人士贴出新的产品介绍。“去年我在她的手上买了一款健康险产品,最近发现她又开始宣传2018版的升级产品,我注意看了下,新产品增加了寿险复原保障等保障条款,同时同等年龄和保费情况下的费率也提高了。”

梁小姐不是个例。随着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产品更迭速度加快,健康险、高端医疗险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看到新产品上市。顺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新升级产品往往在旧产品基础上增加优势和卖点,比如重大疾病保障数量的增加,报销范围的扩大——从只报销社保范围内用药到可以报销社保以外的新药、自费药,报销地从大陆到全世界,报销年龄延伸直至终身。


一位读者这样对记者表示两难出境:趁着身体健康能投保的时候尽早投保,而且早买早得保障,图个心安,但产品更迭速度这么快,我看着保障也是越做越好,开始担心已有产品的保障不够,有漏洞,生怕以后的意外就出现在漏洞上,那不是白买了?

业内声音:

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不存在更好

针对这个问题,长江日报记者特别邀请到了业内保险专家,来为大家解疑答惑。

中信保诚保险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业务总监丘晓旭表示:“保险产品升级换代其实也是一个产品更新换代的必然,新产品自有他的好处,但也并不能代表我们之前购买产品就不好,尤其是针对额外加费的升级产品,希望大家要理性对待,仔细衡量性价比。要知道,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我们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未来的风险。”

富德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营销业务部市场开发室主任余子华认为:“从三点来看,第一,每个保险产品各有侧重,每个年龄阶段和收入层面下的需求也不同,不存在绝对的产品‘’更好”。第二,保险是刚需,早买的可以用同等的价格享受更长期的保障,尤其中间间隔了生日的话,保费会明显更低,同等保障下会更划算。第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保一份更加全面的新版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起码因为老版的产品而有了基础的保障,聊胜于无。”

专家支招:

市民要勤给自家保单做保单检视

专家一致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大众群体的内心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对待已购买的保险产品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中信保诚保险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业务总监丘晓旭对此支招,首先要给自家保单做一个保单检视,分个类。具体操作上来讲:按照交费时间和保障时间分为一年短期和长期;接下来,再将长期险做个分类,把健康保障类产品也就是重疾险挑选出归一类,其他的包括定期寿险、纯粹的终身寿险、年金类保险归为一类。分类之后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重疾险:根据各大保险公司2017年的理赔数据,理赔前三名的重大疾病,占比达80-90%,单就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这一项,就高达70%+,紧跟其后的分别是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所以只要过去买的重大疾病保险包含这几项,获赔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过去的重疾保险保费相对便宜,性价比也很不错。另外,有的公司产品采用免费升级的方式,比如:中信保诚,在2016年,针对[惠康] 重大疾病保障计划,从保障种类48种升级到68种,针对所有老客户免费升级。这是保险公司给出的一些福利,如果有这样的“免费午餐”就不要浪费。

寿险:寿险的费率只跟生命表有关,所以产品不会有很大变化。2017年保监会下发了新版生命表,但经过行业多位专家分析,新的生命表既不会造成养老险的涨价也不会造成终身寿险的降价。所以建议根据自身的家庭结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责任期限等审视一下定期寿的保障期限和保额,如果充足只要正常交费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足,则可选择增加终身寿或定期寿类产品累加来增加家庭责任期的保额。

医疗险或意外险: 过去报销类的产品的报销额度低,范围小是与当时医疗水平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医疗费用不断增加。针对此类报销型保险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一年一交的消费型保险。如果在续缴期转换险种,基本不会带来损失。如果已缴保费,也可再下一年选择升级。需要注意的是,重新购买新的医疗保险,会有30天-180天的观察期,所以打算取消老的保险产品,也应在观察期之后再办理手续。

年金保险:年金类产品主要是用来解决未来的教育金、养老金或者资产传承与隔离。利用时间和复利来为自己累积一定财富或者抵御通货膨胀的。除非目标责任的额度有所调整,一般只要正常交费,按期领取就可以了。如果家中有多份年金保险,在某些时候存在交费压力,也不建议轻易退保,可用保单贷款的方式适当减轻压力。

【编辑 陈洁】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