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社区银行缩减规模?听听本地银行怎么说......

2018-06-13 13:17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2013年,记者前往某社区银行进行采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社区银行地处居民区,门口张贴的营业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营业场所面积不大,墙上贴着各种理财信息,沿墙摆了几台智能柜员机,除了取款,还可以办理开卡,销户,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除了保安,当时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里面,“很多传统业务通过智能柜员机办理,我主要进行协助。我的工作就是面向周边居民,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群,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为不同层级的客户配置与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资料显示,2013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都开始抢滩武汉,社区银行的铺设进入快车道。到2015年,社区银行遍布武汉,银行战略非常明显:以社区银行为依托,抢夺社区资源,快速开展社区金融业务。

社区银行面临规模缩减

然而,进入2016年,社区银行发展势头明显减缓,到2017年末,关停的社区银行增多,还在营业的社区银行也纷纷缩短了营业时间。

家住百步亭的杨女士来电反映,她家附近的某社区银行近日贴出通知,要进行搬迁,建议客户去另一个该行网点。“以前都营业到晚上8点的,后来改成6点,现在又通知要搬迁,对我来说很不方便。”记者随后联系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实要“先关掉,后面搬迁到哪里还没接到通知”。

记者又走访了多家银行的社区支行,发现部分门店确实很冷清,寥寥数人还有不少是歇脚纳凉的行人,门可罗雀的现状折射出社区银行的囧境。

获利不理想,成本开支却依然要投入。有银行人士介绍,一个标准型社区支行的初期投入,包括店面租金、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一年成本至少在100万元左右,而一个普通社区支行辐射周边1公里内居民,由于区域差别,很多社区支行存款额并不理想,“达不到保本底线”。虽然也有部分社区支行能实现盈利,但整体看还是亏损居多。获利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支行业务相对单薄导致的客流冷清。

除此之外,政策约束也为社区银行的发展设立了缓行带。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的277号文规定,社区银行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而不是此前业内普遍流传的“三分类”,这意味着社区银行面临着撤退或转型。

普惠金融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几家欢乐几家愁,一方面一部分银行因社区银行达不到盈利目标而减小规模,另一方面,也有银行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潜力,依然坚持社区银行战略,并主动进行了转型调整。


记者走访部分股份制银行,除了个别银行外,其余的几家在武汉市的发展都呈良性状态。截止目前,招商银行在武汉市内共有社区支行41家,异地社区支行10家,员工数量过百人。自2013年10月,第一批6家社区支行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在湖北省已设立44家社区支行,经过近几年发展,除对三家因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社区支行进行撤销外(如:区域内房屋撤迁等),其他41家社区支行运营良好。

对此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挑战即机遇,社区银行目前陷入的窘境实际上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服务和调整转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招商银行社区银行就是通过多项措施并举,来实现居民金融服务、居民物业服务、居民生活便利、居民活动参与这四大领域服务体验升级。

记者在招商银行一名社区银行员工的手机上看到数个社区居民微信群以及周边商户群。“通过建立社区金融网格站,实现银社政协作。这几个群里都是这个社区的居民客户,我对他们的熟悉度跟社区工作人员是一样的。除了银行业务,我们还会通过上门走访或者不定期举办活动来增进跟客户的感情。”同时,通过商户群,银行可以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商户的各种优惠活动,然后直接传递给有需求的居民,从而拓展了银行服务的外延。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所谓社区银行,它的针对对象范围都在社区,打好“人情”、“人缘”这两张牌,社区银行可以获取更多新的客户源,同时以人情、人缘优势拓宽新客户群的业务,潜在的把他们变成稳定的客户群社区银行的另一个转型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兴业银行的“童兴俱乐部”、“安愉人生”,招行社区银行组织的“直通楚才”“金葵花杯少儿钢琴大赛”等活动,实际上都是银行打出的“人情牌”,为的是增加客户的粘度。

主动转型实体+互联网智能

某银行管理人员表示:社区银行从开始建设到发展,始终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对社区银行的质疑之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实体网点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这种质疑的环境中,部分银行主动出击,寻求与互联网及智能化的结合。

为主动帮助客户适应互联网业务,很多社区银行开展了“扫盲”活动——在社区中老年客户中开展讲座,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柜员机,掌上银行等高科技金融手段。“我们的客户并没有减少,反而粘度更高了。”实践证明,社区银行与互联网相结合,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社区银行减少只是部分城市或部分银行扩展太快而产生的必然现象,”某业内人士分析,“起码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缺一不可,在变化中不断进行调整,社区银行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成功的。”(记者李小娟 通讯员罗倩 王瀚)

【编辑 陈洁】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2013年,记者前往某社区银行进行采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社区银行地处居民区,门口张贴的营业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营业场所面积不大,墙上贴着各种理财信息,沿墙摆了几台智能柜员机,除了取款,还可以办理开卡,销户,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除了保安,当时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里面,“很多传统业务通过智能柜员机办理,我主要进行协助。我的工作就是面向周边居民,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群,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为不同层级的客户配置与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资料显示,2013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都开始抢滩武汉,社区银行的铺设进入快车道。到2015年,社区银行遍布武汉,银行战略非常明显:以社区银行为依托,抢夺社区资源,快速开展社区金融业务。

社区银行面临规模缩减

然而,进入2016年,社区银行发展势头明显减缓,到2017年末,关停的社区银行增多,还在营业的社区银行也纷纷缩短了营业时间。

家住百步亭的杨女士来电反映,她家附近的某社区银行近日贴出通知,要进行搬迁,建议客户去另一个该行网点。“以前都营业到晚上8点的,后来改成6点,现在又通知要搬迁,对我来说很不方便。”记者随后联系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实要“先关掉,后面搬迁到哪里还没接到通知”。

记者又走访了多家银行的社区支行,发现部分门店确实很冷清,寥寥数人还有不少是歇脚纳凉的行人,门可罗雀的现状折射出社区银行的囧境。

获利不理想,成本开支却依然要投入。有银行人士介绍,一个标准型社区支行的初期投入,包括店面租金、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一年成本至少在100万元左右,而一个普通社区支行辐射周边1公里内居民,由于区域差别,很多社区支行存款额并不理想,“达不到保本底线”。虽然也有部分社区支行能实现盈利,但整体看还是亏损居多。获利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支行业务相对单薄导致的客流冷清。

除此之外,政策约束也为社区银行的发展设立了缓行带。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的277号文规定,社区银行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而不是此前业内普遍流传的“三分类”,这意味着社区银行面临着撤退或转型。

普惠金融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几家欢乐几家愁,一方面一部分银行因社区银行达不到盈利目标而减小规模,另一方面,也有银行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潜力,依然坚持社区银行战略,并主动进行了转型调整。


记者走访部分股份制银行,除了个别银行外,其余的几家在武汉市的发展都呈良性状态。截止目前,招商银行在武汉市内共有社区支行41家,异地社区支行10家,员工数量过百人。自2013年10月,第一批6家社区支行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在湖北省已设立44家社区支行,经过近几年发展,除对三家因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社区支行进行撤销外(如:区域内房屋撤迁等),其他41家社区支行运营良好。

对此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挑战即机遇,社区银行目前陷入的窘境实际上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服务和调整转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招商银行社区银行就是通过多项措施并举,来实现居民金融服务、居民物业服务、居民生活便利、居民活动参与这四大领域服务体验升级。

记者在招商银行一名社区银行员工的手机上看到数个社区居民微信群以及周边商户群。“通过建立社区金融网格站,实现银社政协作。这几个群里都是这个社区的居民客户,我对他们的熟悉度跟社区工作人员是一样的。除了银行业务,我们还会通过上门走访或者不定期举办活动来增进跟客户的感情。”同时,通过商户群,银行可以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商户的各种优惠活动,然后直接传递给有需求的居民,从而拓展了银行服务的外延。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所谓社区银行,它的针对对象范围都在社区,打好“人情”、“人缘”这两张牌,社区银行可以获取更多新的客户源,同时以人情、人缘优势拓宽新客户群的业务,潜在的把他们变成稳定的客户群社区银行的另一个转型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兴业银行的“童兴俱乐部”、“安愉人生”,招行社区银行组织的“直通楚才”“金葵花杯少儿钢琴大赛”等活动,实际上都是银行打出的“人情牌”,为的是增加客户的粘度。

主动转型实体+互联网智能

某银行管理人员表示:社区银行从开始建设到发展,始终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对社区银行的质疑之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实体网点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这种质疑的环境中,部分银行主动出击,寻求与互联网及智能化的结合。

为主动帮助客户适应互联网业务,很多社区银行开展了“扫盲”活动——在社区中老年客户中开展讲座,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柜员机,掌上银行等高科技金融手段。“我们的客户并没有减少,反而粘度更高了。”实践证明,社区银行与互联网相结合,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社区银行减少只是部分城市或部分银行扩展太快而产生的必然现象,”某业内人士分析,“起码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缺一不可,在变化中不断进行调整,社区银行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成功的。”(记者李小娟 通讯员罗倩 王瀚)

【编辑 陈洁】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