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九大时光丨中国梦将在我们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

©原创 2017-10-19 10:12

18日,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市民观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记者任勇 摄

18日,市民在“市民之家”大屏幕前驻足观看十九大直播 记者许魏巍 摄

18日,江汉大学师生集体收看十九大开幕 记者胡九思 摄 (信息来源:通讯员吕洪雁)

18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百名记者奔赴武汉各行各业,与全市党员群众一起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度十九大时光。机关党员干部、精准扶贫一线干部群众、驻汉部队官兵、街道社区工作者、青年学生、文化战线名家、一线工人……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讲述收听收看报告后的激动与振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立足自身岗位奋力拼搏的决心。

今日,长江日报、长江网、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共同推出《十九大时光》专题报道。

学而为民学而思国 传递爱党好声音


18日上午,武汉大学专门在行政楼、各院系、食堂、教室、学生寝室等设立多个收视点,师生们以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门前,特别制作了两块喜迎十九大的互动展板,展板上设置了“签名提案区”,学生们围绕十九大报告、会议内容,将爱党心声以签名的形式,写在展板上。展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学生们对国家的祝福,听完报告后的感想。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博士生张业振:

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的系列陈述,让他倍感振奋。“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要在第一时间,让十九大精神进头脑。”他打算围绕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撰写论文,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和学科建设中。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生张静:

习总书记在报告最后专门勉励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让她激动不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学院2015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张静的工作之一就是“传递党的好声音”。她说:“在工作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听党话、跟党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高校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夯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带领基层团组织把准方向,聚焦问题,着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号召和带领全校青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结,在新时代中精准定位、持续发力、敢于追梦、善于圆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李生:

“这个时代需要青年,更需要可以缔造时代的青年。青年应做到上可摘夺朝阳之气,下可标榜行止典范。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当今时代之下,深觉一方面要注重专业学习,与师同携,登高行远;另一方面,既要做好书生事,更要心忧窗外事。要学而为民、学而思国。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责任,纳入国家和民族之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学而有志,无远弗届。”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国学162班吴宏辉:

他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文化方面。“作为一名国学专业的大学生,我要传承发扬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递好党的声音,不负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厚望,为国家更加全面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担负兴国强国重任 为祖国富强奉献青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南民族大学润良报告厅内,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的讲话,令56个民族300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大学生们激动不已。

来自新疆和田,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阿依佐合热·图尔贡:

习总书记的报告让青年学子倍感振奋,大家要自觉把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强盛进行关联。24岁的阿依佐合热·图尔贡已通过少数民族推免计划,保研至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不论是哪个民族青年,都有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的使命。”这位热爱武汉的维吾尔族姑娘很喜欢武汉,现在已经把妈妈接到了武汉,她希望研究生毕业后留汉工作,未来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身着藏族长袍、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旦正加措: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的家乡甘南目前还不够富裕,但发展目标很明确,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肩负自己的责任,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流汗,为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朴灵美:

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她是一名预备中共党员,她说,总书记的报告让年轻人大受鼓舞,其中关于“青年兴则国家兴”的论述,让她既感到兴奋又觉得责任重大,作为青年预备党员,要用党性来要求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我希望毕业后能考取公务员,带领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不负青春,实现自己的理想”。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学生江帆:

“国家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坚持,作为青年,我们要接好握紧这个接力棒,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国家进步、经济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工业,我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一些‘大国重器’代表着我国先进的工业水平。作为机建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李汝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作为一名理工科学子,我为国家科技成果的飞速发展感到自豪,作为学生要练好本领,将个人奋斗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

湖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二学生余炎林:

“习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将国家兴、国家强的责任扛在肩上。我是学教育的,应该着眼未来,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教育兴盛则国家强大指日可待”。

青年应创新奋斗迎来创业黄金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的学生邓慧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系列论述让她颇有感触,习总书记不仅寄语青年,还提到了创新驱动,青年是一个积蓄力量的群体,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通过创新来发展一个国家和城市,这是一种有持续力的发展模式。”在邓慧雯看来,落户光谷的斗鱼、卷皮网等独角兽企业,老板都是青年,成为了武汉新民营经济的排头兵。她说,武汉出台一系列百万大学生留汉新政,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武汉将成为‘青年之城’‘梦想之城’,这就是城市的驱动创新之一。武汉当前的发展模式正和习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相吻合的,体现了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魄力”。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易钧:

“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每一个青年的奋斗就像驱动了一个螺旋桨,当无数青年一起奋斗时,就启动了无数个螺旋桨,推动中国这艘航母扬帆起航。现在党中央、各级政府,对大学生、青年才俊都十分关心、爱护。作为在汉的大学生,今年以来已深深感受到这个城市最大的留才诚意,这也是自己包括所有大学生群体奋斗的黄金时机。我现在已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生活科技公司并开始盈利,而企业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武汉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好政策,比如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免费的办公场地等。希望毕业后在武汉能够把公司做大,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放飞青春理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大四学生艾迪:

“青年大学生要引领时代潮流,用自己的青春理想实现富国强民。”艾迪热衷于发明创造,带领其团队发明的“管道清洗机器人”在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国家发明专利。随后他又成立了“科莱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参与制作管道清洗机器人,并入驻了学校的创业孵化器。虽然公司步履艰难,但艾迪信心十足。“习总书记对青年的热情关怀让自己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视。中国梦的实现,青年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艾迪说,青年就应该奋斗,不负时代不留悔恨。

今年刚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的刘慧琴:

“只有青年敢于创业,国家才会更强大。党为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与创业环境,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我们感觉生活在这个年代很庆幸,要抓住这个黄金机遇实现自己的理想。”刘慧琴组建的湖北笑一回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技术开发,一大波在校生和毕业生成为公司骨干。刘慧琴表示,公司有了起色后,作为青年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回报党和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只有我们青年强了,国家才会更强大,青年创业者要怀揣感恩的心为国家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明凌翔 黄琪 杨佳峰 见习记者:夏方 通讯员:吴江龙 党波涛 陈博 刘诚 吕洪雁 吴珊 杨科 统筹:彭仲


18日,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市民观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记者任勇 摄

18日,市民在“市民之家”大屏幕前驻足观看十九大直播 记者许魏巍 摄

18日,江汉大学师生集体收看十九大开幕 记者胡九思 摄 (信息来源:通讯员吕洪雁)

18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百名记者奔赴武汉各行各业,与全市党员群众一起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共度十九大时光。机关党员干部、精准扶贫一线干部群众、驻汉部队官兵、街道社区工作者、青年学生、文化战线名家、一线工人……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讲述收听收看报告后的激动与振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立足自身岗位奋力拼搏的决心。

今日,长江日报、长江网、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共同推出《十九大时光》专题报道。

学而为民学而思国 传递爱党好声音


18日上午,武汉大学专门在行政楼、各院系、食堂、教室、学生寝室等设立多个收视点,师生们以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门前,特别制作了两块喜迎十九大的互动展板,展板上设置了“签名提案区”,学生们围绕十九大报告、会议内容,将爱党心声以签名的形式,写在展板上。展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学生们对国家的祝福,听完报告后的感想。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博士生张业振:

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的系列陈述,让他倍感振奋。“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要在第一时间,让十九大精神进头脑。”他打算围绕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撰写论文,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和学科建设中。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生张静:

习总书记在报告最后专门勉励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让她激动不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学院2015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张静的工作之一就是“传递党的好声音”。她说:“在工作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听党话、跟党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高校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夯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带领基层团组织把准方向,聚焦问题,着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号召和带领全校青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结,在新时代中精准定位、持续发力、敢于追梦、善于圆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李生:

“这个时代需要青年,更需要可以缔造时代的青年。青年应做到上可摘夺朝阳之气,下可标榜行止典范。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当今时代之下,深觉一方面要注重专业学习,与师同携,登高行远;另一方面,既要做好书生事,更要心忧窗外事。要学而为民、学而思国。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责任,纳入国家和民族之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学而有志,无远弗届。”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国学162班吴宏辉:

他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文化方面。“作为一名国学专业的大学生,我要传承发扬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递好党的声音,不负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厚望,为国家更加全面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担负兴国强国重任 为祖国富强奉献青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南民族大学润良报告厅内,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的讲话,令56个民族300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大学生们激动不已。

来自新疆和田,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阿依佐合热·图尔贡:

习总书记的报告让青年学子倍感振奋,大家要自觉把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强盛进行关联。24岁的阿依佐合热·图尔贡已通过少数民族推免计划,保研至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不论是哪个民族青年,都有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的使命。”这位热爱武汉的维吾尔族姑娘很喜欢武汉,现在已经把妈妈接到了武汉,她希望研究生毕业后留汉工作,未来为这座城市的建设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身着藏族长袍、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旦正加措: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的家乡甘南目前还不够富裕,但发展目标很明确,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肩负自己的责任,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流汗,为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朴灵美:

来自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她是一名预备中共党员,她说,总书记的报告让年轻人大受鼓舞,其中关于“青年兴则国家兴”的论述,让她既感到兴奋又觉得责任重大,作为青年预备党员,要用党性来要求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我希望毕业后能考取公务员,带领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不负青春,实现自己的理想”。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学生江帆:

“国家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坚持,作为青年,我们要接好握紧这个接力棒,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国家进步、经济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工业,我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一些‘大国重器’代表着我国先进的工业水平。作为机建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李汝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作为一名理工科学子,我为国家科技成果的飞速发展感到自豪,作为学生要练好本领,将个人奋斗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

湖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二学生余炎林:

“习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将国家兴、国家强的责任扛在肩上。我是学教育的,应该着眼未来,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教育兴盛则国家强大指日可待”。

青年应创新奋斗迎来创业黄金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的学生邓慧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系列论述让她颇有感触,习总书记不仅寄语青年,还提到了创新驱动,青年是一个积蓄力量的群体,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通过创新来发展一个国家和城市,这是一种有持续力的发展模式。”在邓慧雯看来,落户光谷的斗鱼、卷皮网等独角兽企业,老板都是青年,成为了武汉新民营经济的排头兵。她说,武汉出台一系列百万大学生留汉新政,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武汉将成为‘青年之城’‘梦想之城’,这就是城市的驱动创新之一。武汉当前的发展模式正和习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相吻合的,体现了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魄力”。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易钧:

“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每一个青年的奋斗就像驱动了一个螺旋桨,当无数青年一起奋斗时,就启动了无数个螺旋桨,推动中国这艘航母扬帆起航。现在党中央、各级政府,对大学生、青年才俊都十分关心、爱护。作为在汉的大学生,今年以来已深深感受到这个城市最大的留才诚意,这也是自己包括所有大学生群体奋斗的黄金时机。我现在已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生活科技公司并开始盈利,而企业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武汉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好政策,比如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免费的办公场地等。希望毕业后在武汉能够把公司做大,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放飞青春理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大四学生艾迪:

“青年大学生要引领时代潮流,用自己的青春理想实现富国强民。”艾迪热衷于发明创造,带领其团队发明的“管道清洗机器人”在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国家发明专利。随后他又成立了“科莱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参与制作管道清洗机器人,并入驻了学校的创业孵化器。虽然公司步履艰难,但艾迪信心十足。“习总书记对青年的热情关怀让自己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视。中国梦的实现,青年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艾迪说,青年就应该奋斗,不负时代不留悔恨。

今年刚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的刘慧琴:

“只有青年敢于创业,国家才会更强大。党为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与创业环境,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我们感觉生活在这个年代很庆幸,要抓住这个黄金机遇实现自己的理想。”刘慧琴组建的湖北笑一回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技术开发,一大波在校生和毕业生成为公司骨干。刘慧琴表示,公司有了起色后,作为青年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回报党和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只有我们青年强了,国家才会更强大,青年创业者要怀揣感恩的心为国家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明凌翔 黄琪 杨佳峰 见习记者:夏方 通讯员:吴江龙 党波涛 陈博 刘诚 吕洪雁 吴珊 杨科 统筹:彭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