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进行时】
54岁的娄功余至今还记得今年4月女儿娄滔第一次向他和妻子汪艳梅提出捐献遗体想法的那个晚上。“当时,她说话已经很吃力了。她把我们叫到病床前,一字一顿地说话。听到‘遗体捐献’时,我们的脑袋像被狠敲了一棒子,嗡嗡作响。”娄功余说。汪艳梅的话更加痛彻心扉:“就这一个女儿,哪里舍得。”
那个晚上,夫妻俩没有丝毫让步:坚决不同意女儿的意愿。没想到,两人离开了病房,女儿竟叫来护士,让护士根据自己的口述写下了“遗嘱”。
“看到女儿的坚持,我们哭得眼泪都干了,默默点了头。”汪艳梅说。
在她的印象中,女儿从小就是个早熟、懂事的孩子。1991年的一天清晨去上班,她慌慌张张地下楼,一脚踩空,右臂摔出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因为要赶时间,她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出门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她发现桌上放着一盒跌打丸和一张小纸条。纸条上用一行拼音写着:“妈妈,这是我给您买的药。”汪艳梅着实吃了一惊——这是当时才3岁的女儿稚嫩的笔迹。
原来,小娄滔一早看到妈妈摔伤了,独自从家里拿了一张百元纸币,上街买了跌打药回来。
让汪艳梅印象深刻的还有女儿的孝顺。“女儿上大学之后,我们每个月给她1000元生活费。钱不算多,但你相信吗?我衣柜里七成的衣服都是女儿给我买的。”汪艳梅对记者说,“女儿学习很刻苦,经常拿到奖学金。到了暑假,她还常常勤工俭学。有了一些余钱,她就在网上淘一些便宜好看的衣服从北京寄给我。我的同事、朋友们看到了,都羡慕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