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3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黄金波)23日上午,琴断口小河数据河湖长亮相。这个浑身充满“智慧科技”的数据河湖长,由3处“天眼”和1台无人机构成。短短10分钟的演示中,长江日报记者现场见证了该“河长”的神通。
琴断口小河全长3.6公里,过去因河道长年淤积堰塞,加上周边小作坊直排废水,污染严重。今年,经过整治的琴断口小河重现碧波。其中,“上岗”达半年的数据河湖长功不可没。
在江北河道堤防维修管理所,记者看到连接前方“天眼”的监控画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安插”在琴断口小河周边的共有3处探头,今后将增加至8处。通过这些探头,后方监控人员可随时掌握河道的环境状况,一旦有污染发生可立即追溯污染源头并采取行动。
所长刘毅说,水务部门调查填湖占湖等涉水违法行为,多靠步行、驾车或乘船,巡查范围和工作效率十分有限。特别是人力巡查很难抓到现行,导致执法时缺乏证据。
“自从加装了监控系统,哪怕是夜间有人倾倒渣土,也能随时发现并锁定证据”,刘毅表示,天眼拍下的画面让不法分子无话可说,今年以来,违法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已大为好转。
与此同时,行动力和执行力俱佳的无人机,则让巡查能力出色的数据河湖长如虎添翼。
现场看到,无人机起飞后,能迅速展开巡查,短短10分钟就能在琴断口小河的上空巡航一个来回并传回清晰的画面。
操作人员称,无人机不受空间与地形限制,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查范围广,不仅可对河湖港渠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让各级河湖长和水务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河湖港渠的变化情况,还能辅助卫星遥感技术,精准定位违法地点,从而提升对涉水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市河长办负责人表示,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河湖管理动态监控,是目前河湖管控的一大趋势。今后在全市其他水域,数据河湖长也将陆续“上岗”。
图说:无人机在琴断口小河上空巡查 黄师师摄
【编辑: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