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纪委机关报:用“绿色指挥棒”考核“金山银山”

2018-05-22 11:09 中纪委机关报  

中纪委机关报 聂亚萍 杨艳 张经铭 许静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用好“绿色指挥棒”

一场音乐会的成败,指挥棒的作用至关重要;行政行为的对错,“指挥棒”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天蓝不蓝、水清不清,都离不开“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让“蓝天保卫战”有了“绿色指挥棒”。“绿色指挥棒”是导向,谁在环境保护上真用心、用真心、有实绩,就会得到褒奖;“绿色指挥棒”是戒尺,对于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让其无处遁形。有了“绿色指挥棒”,用好是关键。要严格按照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奖惩,真正做到有人履责、有人担责、有人问责。只有这样,才能让“绿色指挥棒”发挥应有的效力,才能让老百姓清晨推开窗,就能看见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用严格考核呵护绿水青山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压实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设置什么样的考核指标,是否合理、精细;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扎实;考核结果运用得怎么样,是否认真、严格,等等,都是让考核评价落到实处的要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管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认真细致确定考核方式,从严从实运用考核结果,用严格的考核呵护好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

是约束也是保护

一些领导干部为谋求快速发展,不惜牺牲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却将生态隐患“甩”给下一任、“扔”给下一代。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让他们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买单”,这无疑为党员领导干部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同时,考核和追责也传递出一种认识导向,任何官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如果只追求短时的政绩、不顾后果地盲目发展,就会被问责。由此,可以倒逼官员端正政绩观,转变发展理念,在大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做到负责、尽责、守责,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如此便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加强监督,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加强监督,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监督成效如何,关键不是看查办了多少案件,处分了多少责任人,而是要看有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脉治本,切实解决根本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透过表面上的污染问题严查背后存在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保护伞”等问题,查到“点子”上,才能够将顽疾根除,否则“风声一过”,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就会“死灰复燃”。如果查办的速度跟不上问题出现的速度,这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监督问责只有厘清复杂关系,深挖问题本质,才能形成强有力震慑。

原标题为《群音汇》

【编辑 李尔静】


中纪委机关报 聂亚萍 杨艳 张经铭 许静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用好“绿色指挥棒”

一场音乐会的成败,指挥棒的作用至关重要;行政行为的对错,“指挥棒”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天蓝不蓝、水清不清,都离不开“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让“蓝天保卫战”有了“绿色指挥棒”。“绿色指挥棒”是导向,谁在环境保护上真用心、用真心、有实绩,就会得到褒奖;“绿色指挥棒”是戒尺,对于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让其无处遁形。有了“绿色指挥棒”,用好是关键。要严格按照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奖惩,真正做到有人履责、有人担责、有人问责。只有这样,才能让“绿色指挥棒”发挥应有的效力,才能让老百姓清晨推开窗,就能看见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用严格考核呵护绿水青山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压实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设置什么样的考核指标,是否合理、精细;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扎实;考核结果运用得怎么样,是否认真、严格,等等,都是让考核评价落到实处的要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管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认真细致确定考核方式,从严从实运用考核结果,用严格的考核呵护好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

是约束也是保护

一些领导干部为谋求快速发展,不惜牺牲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却将生态隐患“甩”给下一任、“扔”给下一代。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让他们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买单”,这无疑为党员领导干部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同时,考核和追责也传递出一种认识导向,任何官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如果只追求短时的政绩、不顾后果地盲目发展,就会被问责。由此,可以倒逼官员端正政绩观,转变发展理念,在大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做到负责、尽责、守责,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如此便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加强监督,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加强监督,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监督成效如何,关键不是看查办了多少案件,处分了多少责任人,而是要看有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脉治本,切实解决根本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透过表面上的污染问题严查背后存在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保护伞”等问题,查到“点子”上,才能够将顽疾根除,否则“风声一过”,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就会“死灰复燃”。如果查办的速度跟不上问题出现的速度,这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监督问责只有厘清复杂关系,深挖问题本质,才能形成强有力震慑。

原标题为《群音汇》

【编辑 李尔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