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9日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4月24日起至5月18日,长江日报联合武汉革命博物馆,发起“红色家书诵武汉”活动,邀请市民来诵读红色家书。活动持续大半个月来,“长江文博”微信公众号共收到200余人报名。经过层层筛选,16组选手入围决赛,18日的活动现场,他们同台竞读“红色家书”。
评委和嘉宾大显身手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国家一级演员鄢继烈情真意切地朗读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家书,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柳棣则又把邓颖超给周恩来的家书读得柔情婉转,两位评委的精彩演绎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嘉宾陈怀民的侄儿陈德读的是陈怀民的悼词。“怀民弟 十五岁时就和我一起参加了一二八战争 入十九路军 鏖战淞沪 今日忆来已六年余光阴 音容常在 灵异或见 记得英国的纳尔逊将军在临死之前用他最后的一滴眼泪掉落在地图上给他的战友们以胜利的启示 我兄弟给全国同胞的启示是四二九那一天天空中的一团火光 这火光印在我们的脑子里 将永远不会忘记 这火光照亮了我们的民族 使我们中华民族走上自由幸福的道路。”当陈德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出这些字时,声音哽咽,热血激昂,引人泪目。台下观众不由得被感染,也大声跟读“这火光照亮了我们的民族 使我们中华民族走上自由幸福的道路。”随后,他又唱了几句在叔叔牺牲80周年时,他自创的一首民歌。“蓝天白云唱英雄 万里山河荡回声 中华英烈传千古 丹心碧血映长空 抗日英雄陈怀民 痛歼敌寇驾神鹰 弹尽油干化利剑 撞毁敌机建奇功 山崩地裂敌丧胆 热血忠魂化彩虹 浩气凌云冲霄汉 英雄万代留美名 。”
向警予战友张金保的侄儿张晏生出场就来了一段湖北大鼓,将向警予的事迹用湖北大鼓和快板的形式讲述,让人耳目一新。
选手们真情诵读各显神通
“儿亦当格外奋发,兢兢业业以图成功于万一耳。”武汉大学选手刘山山读完向警予给父母的信,很久还沉浸其中。“信仰的力量,源自于革命先烈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学习,也给我们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刘山山说。
文华中学的学生曾诚选择和同伴品读“1928年3月,夏明翰写给妻子、母亲、大姐的信及就义诗”。4名学生将信件内容一字不落背诵下来,令人感佩。“读完一封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信,仿佛就看到了一名英烈在英勇就义之前大义凛然的无畏和对家人难分难舍的诀别,心中思绪万千,感慨我们生活得太幸福了。”曾诚说。
东西湖区宣传部范雅琴读的是杨开慧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信,读到托孤那一段,范雅琴泣不成声。来自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的选手徐力穿着一身红军服上场,他选读的是左权写给妻子的一封信。这是左权将军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徐力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将左权将军对妻女的不舍与关爱演绎得恰到好处。
“纸短情长,家书中一幅幅爱国、爱家的立体画面跃然纸上,内心很受触动。烽火革命岁月,先辈们不忘初心的大爱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品读。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非常鲜活的教材。”武汉中学观众小刘说。
另外,武汉地产集团、中建三局、华源电力选派选手参赛朗读建设者家书,平凡朴实的家书,流露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牵挂,打动人心。“感慨建设者为这个城市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劳动。”观众朱旭说。
革命者留下的精神财富后继有人
记者现场发现,读家书的选手大多是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罗积勇老师点评说,将革命者的红色家书和建设者家书连在一起诵读,形式非常新颖,这两种家书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国家努力奋斗。“现代的建设者很好继承了革命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他们都非常年轻,这表明革命后继有人。”
“不是我读得好,是先辈们的家书情真意切,字字带血,句句含泪,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获得最具感染力奖的范雅琴谦虚地表示。(记者李芳 通讯员张帆 杨兰)
【编辑:张颖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