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张靓颖自曝间歇性耳聋,熬夜压力大年轻人易突然听不见

©原创 2018-05-12 23:33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2日讯 近日,张靓颖在其北京演唱会上自爆“大概从2008年还是2009年的时候,我右耳间歇性耳聋”。消息一出,立马上了热搜,粉丝们纷纷表示心疼。“近年来,年轻人‘突聋’呈明显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要碰到十几、二十例初高中生。”12日,武汉多家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一致表示,门诊中三成患者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观察发现,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疲劳和熬夜是诱发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幕后黑手”。

12岁男孩“太累”耳朵突聋

前段时间,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师洪教授接诊了一个12岁的突发性耳聋男孩。

男孩名叫小琛,在一所重点小学上六年级。小琛本来就是个刻苦的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1点多才上床睡觉,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5名。为了让他保持领先优势,妈妈给他报了写作、英语、奥数、钢琴和羽毛球,其中奥数还套读了两个班,平时的休息时间和周末全被培优挤占得满满当当,经常是武汉三镇四处赶场培优。

小琛多次跟妈妈抱怨“课太多”“跑得很累”,妈妈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教。半个月前,小琛躲在房间里玩手机,妈妈喊了他好几次都没听见他吭声,冲进房间一阵大吼,小琛突然捂住耳朵尖叫起来,“我什么都听不见啦!”

在协和医院,听力检查显示:小琛右耳听力严重下降,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我碰到的最小的孩子只有9岁。”师洪说。

二胎妈连轴转突然“耳中风”

34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有一个8岁的儿子,年初又添了个女儿。一个月前她休完产假,回到了工作岗位。正巧公司接了一笔大单,需要财务部加班做预算。白天她在公司忙得团团转,下班回家后给儿子辅导完作业,还要管女儿,一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冲奶换尿片,整夜休息不好。

半个月忙下来,陈女士发现自己右耳就像隔了一层棉花,别人说话的声音感觉总是隔得很遥远。陈女士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看诊,被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姚琦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过度劳累正是罪魁祸首。经过激素冲击、扎针灸等治疗,陈女士的听力正在逐步恢复。

熬夜休息不好容易中招

师洪说,内耳区域拥有全身血管中最细的血管,主“管”听觉的耳蜗跟其他器官不同,只有一根血管在供氧,且极度敏感。血管是神经的“营养补给线”,一旦血管紧张痉挛,听神经营养就会供给不足,出现耳膜供血障碍,导致耳蜗缺血缺氧。

姚琦说,此前滨崎步、吴克群、杨洋等艺人也都曾曝出过类似情况。他解释,歌手长时间处在嘈杂重音的环境中,又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噪音反复刺激内耳,加上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内耳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出现“突聋”并不奇怪。

“尽管目前‘突聋’的发病原因不明,但门诊观察发现,与过度疲劳、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熬夜有明显的相关性。”姚琦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曹永茂教授告诉记者,突发性耳聋以前是四五十岁的人比较常见,现在几乎每次坐门诊,都会碰到两三个年轻人。去年共接诊突发性耳聋患者上百例,中青年和青少年占了近四成。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较大的行业,比如IT、金融、媒体、快销等。

曹永茂透露,一些用水果取代米饭和蔬菜来减肥的女孩子,喜欢喝酸奶、咖啡,吃巧克力的人,都容易因胃酸过高造成咽喉反流,同样会损伤听力。

听力下降“黄金时间窗”是7天内

“超过八成的突聋都是在一觉睡醒后发生的。”曹永茂告诉记者,耳鼻喉科医生常常把突发性耳聋叫做“耳中风”。它和脑中风一样,都是血管突然收缩引起的。起床后突然出现耳朵嗡嗡响、耳闷、听人说话声音变小、两只耳朵听声音不一样、接电话时一只耳朵听得清一只听不清,都要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可能。

发生突聋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黄金治疗期在7天之内。”曹永茂说,发病一周内治疗,约80%的病人可恢复听力。超过一个月,再想恢复就很困难了。(记者刘璇 通讯员邹亚勤 谯玲玲)

【编辑:符樱 实习生:王立】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2日讯 近日,张靓颖在其北京演唱会上自爆“大概从2008年还是2009年的时候,我右耳间歇性耳聋”。消息一出,立马上了热搜,粉丝们纷纷表示心疼。“近年来,年轻人‘突聋’呈明显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要碰到十几、二十例初高中生。”12日,武汉多家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一致表示,门诊中三成患者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观察发现,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疲劳和熬夜是诱发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幕后黑手”。

12岁男孩“太累”耳朵突聋

前段时间,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师洪教授接诊了一个12岁的突发性耳聋男孩。

男孩名叫小琛,在一所重点小学上六年级。小琛本来就是个刻苦的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1点多才上床睡觉,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5名。为了让他保持领先优势,妈妈给他报了写作、英语、奥数、钢琴和羽毛球,其中奥数还套读了两个班,平时的休息时间和周末全被培优挤占得满满当当,经常是武汉三镇四处赶场培优。

小琛多次跟妈妈抱怨“课太多”“跑得很累”,妈妈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教。半个月前,小琛躲在房间里玩手机,妈妈喊了他好几次都没听见他吭声,冲进房间一阵大吼,小琛突然捂住耳朵尖叫起来,“我什么都听不见啦!”

在协和医院,听力检查显示:小琛右耳听力严重下降,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我碰到的最小的孩子只有9岁。”师洪说。

二胎妈连轴转突然“耳中风”

34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有一个8岁的儿子,年初又添了个女儿。一个月前她休完产假,回到了工作岗位。正巧公司接了一笔大单,需要财务部加班做预算。白天她在公司忙得团团转,下班回家后给儿子辅导完作业,还要管女儿,一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冲奶换尿片,整夜休息不好。

半个月忙下来,陈女士发现自己右耳就像隔了一层棉花,别人说话的声音感觉总是隔得很遥远。陈女士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看诊,被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姚琦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过度劳累正是罪魁祸首。经过激素冲击、扎针灸等治疗,陈女士的听力正在逐步恢复。

熬夜休息不好容易中招

师洪说,内耳区域拥有全身血管中最细的血管,主“管”听觉的耳蜗跟其他器官不同,只有一根血管在供氧,且极度敏感。血管是神经的“营养补给线”,一旦血管紧张痉挛,听神经营养就会供给不足,出现耳膜供血障碍,导致耳蜗缺血缺氧。

姚琦说,此前滨崎步、吴克群、杨洋等艺人也都曾曝出过类似情况。他解释,歌手长时间处在嘈杂重音的环境中,又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噪音反复刺激内耳,加上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内耳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出现“突聋”并不奇怪。

“尽管目前‘突聋’的发病原因不明,但门诊观察发现,与过度疲劳、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熬夜有明显的相关性。”姚琦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曹永茂教授告诉记者,突发性耳聋以前是四五十岁的人比较常见,现在几乎每次坐门诊,都会碰到两三个年轻人。去年共接诊突发性耳聋患者上百例,中青年和青少年占了近四成。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较大的行业,比如IT、金融、媒体、快销等。

曹永茂透露,一些用水果取代米饭和蔬菜来减肥的女孩子,喜欢喝酸奶、咖啡,吃巧克力的人,都容易因胃酸过高造成咽喉反流,同样会损伤听力。

听力下降“黄金时间窗”是7天内

“超过八成的突聋都是在一觉睡醒后发生的。”曹永茂告诉记者,耳鼻喉科医生常常把突发性耳聋叫做“耳中风”。它和脑中风一样,都是血管突然收缩引起的。起床后突然出现耳朵嗡嗡响、耳闷、听人说话声音变小、两只耳朵听声音不一样、接电话时一只耳朵听得清一只听不清,都要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可能。

发生突聋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黄金治疗期在7天之内。”曹永茂说,发病一周内治疗,约80%的病人可恢复听力。超过一个月,再想恢复就很困难了。(记者刘璇 通讯员邹亚勤 谯玲玲)

【编辑:符樱 实习生:王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