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2日讯(记者杨枫)5月12日,2018国际工程教育科技系列论坛在汉举行,该论坛在北京、上海、武汉共举办三场,来自蔚来汽车、IBM、阿里巴巴、IEEE、百度等企业和机构的多位业界领军人物,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教授、全国各地的在校学生和部分在职工程师参与了论坛。在论坛上,工程技术大拿们分享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感知技术等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图景。记者关注到,基于“数字感知”概念下的未来教育图景,格外引人入胜。
学生因病在家休养不能到校上课,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不掉课呢?主讲嘉宾数字感知领域专家林道庄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未来教育”的图景。情境是老师在讲一节关于地理课中太阳系的相关知识点,在实际的课堂中,老师可让书本中的知识完全“立体”,比如说讲到太阳和地球,可以直接虚拟出微缩版的太阳和地球呈现在孩子们眼前,老师用手一切,太阳和地球的内核也能直观呈现。小明因为生病在家中休养,不能来教室上课,怎么办?只用戴上AR眼镜,就如同身临其境来到了教室,教室里小明坐的位置也会出现小明的虚拟影像,“虚拟小明”通过在线技术还能实现举手发言、在线作业。情境中,“虚拟小明”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还给予了评分。
林教授还表示,不止在学校,在家通过数字感知技术也可以直观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林教授举例,自己孩子曾有一次被三条直线可以最多组成几个直角的题目难住,怎么讲解他都不明白。最后林教授自己用了一个工程小工具,在虚拟空间拉了三条直线,组成一个直接呈现在孩子眼前的立体空间,孩子通过观察一下就明白了该题的解法。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数字感知全球中心资深专家,林教授介绍,他演讲中关于“未来教育”的图景,在现有的技术上就可以实现,只是还没有完全开发。目前,全球有26家高校组建了实验室,让数字感知技术深入生活的多个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入教育领域。
数字感知技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捕获、再生或合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来自外部世界的感官输入,以各种方式将再生的或合成的输入与自然接收的输入进行组合,协助机器感知组合的输入并对其作出反应。数字感知”正在快速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感受“不喝酒却能尝到酒味儿”等奇幻效果将不再是“痴人说梦”。
【编辑:舒筱 校对:陈礼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