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初中生围坐在一排排月季花旁
用放大镜观看花瓣上的纹理
用鼻子细嗅花朵的香味
用手掌抚摸叶子的触感
周四下午本应在教室里上课
却来到公园,和自然亲密接触
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呢?
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链接:2018年,公园大课堂创新升级,全市30万中小学生将在28座城市公园里,开展一段绿色生态研学旅行。
从5月起,他们分期分批走进28座公园,开展绿色生态研学之旅。5月10日,首场公园自然笔记活动启动,解放中学186名初中生走进解放公园月季园,打开“五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满园月季,绘制自然笔记,在笔记中注入在自然观察里萌发的对自然万物与人生成长的思考。
首场公园自然笔记活动启动
阳光明媚的午后,近200名解放中学的师生齐整地坐在解放公园嘉卉广场上,参加首场公园自然笔记活动的启动仪式。
武汉市旅游委主任杨相卫,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耕为启动仪式授旗。
以自然为师,体验新的教学方式
不同于学校的自然科普课程,自然笔记活动更注重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自然。公园、学校和自然教育专家组成了本次活动的导师团队,他们之中有来自沙湖公园的陈昕、汉水公园的刘恋和龟山景区的程先丽,还有解放中学的三位自然导师。
导师们对同学们进行观察引导和答疑,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然笔记的活动真正走进自然,有所收获。
自然笔记不仅仅是会画一朵花
怎样做自然笔记?自然导师,来自解放中学的王林老师带学生们置身于花海中。“除了绽放中的花朵,枯萎的花瓣也值得观察哦!”王老师说,除了临摹花朵的形状,更要打开五感,数一数花瓣的数目,丈量枝叶的长度,发现昆虫如何与花朵玩耍,在观察中锻炼发散思维能力。
王老师觉得,自然笔记的意义有两方面,显性的是通过画笔与文字,再现花朵的生命形态,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而隐形的是在观察中发散思考,培养思维能力,感知生命。例如,发现花朵有刺,抚摸会有痛感,懂得应该敬畏生命;沉醉于花朵的美丽中时,生发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体会爱与温暖。
为什么月季长刺?它也有防护衣!
在绘制自然观察笔记时,学生们不仅仅是“观花言花”,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疑问,并深入思考发现生命生长的规律。
为什么月季花要长刺?解放中学7(5)班的一位女生对小编说,长刺的作用应该是为了保护自身免受昆虫或人类的损伤,这样才能生存下来,开出娇艳的花朵,顺利繁衍后代。花朵或许和人一样,都有着自我保护的“意识”,会穿防护衣。
月季为何“低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除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大开脑洞,得出一些意料之外又似乎情理之中的结论。7(7)班的一位女生发现有的月季花的枝干低垂,花朵也朝着地面,认为花朵开得大而娇艳,就要承受枝干弯曲的宿命。花朵如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美艳的外表会带来光芒,同时也会不免伴随纷至沓来的非议。
叶子也同样值得记录呀!
当大多数学生在临摹花朵的时候,有些学生把目光投射到叶子上。7(7)班的一位男生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月季花的花托通常有5片子,而月季花的刺只长在主枝干上,不会长在分枝上。并用彩色铅笔,细致的把叶子颜色的深浅画了出来。“叶子的掌纹非常奇特,不比花朵逊色!”。
做最风雅的事——“吃”花
一下午的时光倏忽而过,在挥汗如雨中,一幅幅精美的自然笔记出炉。在动手又动脑的劳作后,解放公园的职工为师生们准备了精心配制的玫瑰花茶,喝完甘甜温润的茶水后,美好的月季花,也将牢牢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在志愿服务中,传播保护环境的理念
在4月份的自然导师志愿者培训中,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和妈妈志愿者脱颖而出。包括唐钒珂在内的12名志愿者,也参与到首场自然笔记活动中来。他们悉心指导初中生观察花朵,在一笔一划里,表达对自然的思考与热爱。
关于为什么参与这项志愿服务,唐钒珂有话说:
在听何瑞博士的培训后,我发现自然笔记与传统的教科书式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非常新颖。这种形式能够亲近、了解大自然,从而激发对自然万物的兴趣。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目睹长江白鳍豚的离开,非常心痛。所以希望能够带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万物,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在未来能够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去。
期待未来2个月
150所学校的30万中小学生走进28座城市公园
开展他们的绿色生态研学之旅
(本文全部照片来自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新华网记者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