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道日光辉的山

2018-05-10 16:37

杨 帆(江西南昌市文学艺术院)

江西与湖北,共拥一个长江。从江西的江追到湖北的江,经历了一场秋雨,一条笔直的铁轨,落满火红枯叶。在那道狭长的驳岸口,夕光布满水面,缓缓驶过的轮船的呓语被江面吞食了,光线在细密挣扎,宽大水域发出一种不真实、金属质感的色泽。江水近似静止,奔流的是斗转星移的时空。在这种境遇下的我,心下有一种迷茫,自问为何到这里来看江。谁知道呢。水照见天,照见地,照见鸟和云朵,船舶和鱼群,照见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江湖。

这种水域带来的苍茫感,一年比一年阔大。必得要在一座山下,找回某种镇定。于是便有木兰山。这山名是能镇住人的。木兰是谁,花一般的女子,鞍马戎装上战场。替父从军既挑战 了王命军制,又合乎忠孝祖训,自古女子成为将军、帝王的只有那么几个,能打胜仗,能融入并治理男子队伍,无疑比六月飞雪、哭倒长城更为传奇、励志。此山又是千年香火圣地,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佛道共处一山,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所行处处可见遗存古迹,墙石雕有兰、菊、美人蕉等,呈现拙朴、清雅风貌。其时有雨,细若粉尘,感觉不到被袭的分量,随人群挪步上行,头发、肩头已是濡湿。石阶既陡又窄, 上下行人不绝,多有老妪老翁,默默埋首攀爬。忽见上方一座 屋宇,弧形门洞上面,紫红漆底上书四个金色大字,道日光辉。 这四字太过光辉,以至看了一时语塞,在小商贩搭起的各种帐 篷旗帜遮掩下,仰看良久。身后友人问我,这几个字如何?我说好。好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友人便笑,来来来,边走边说。我们往上走,看到道日光辉上面竖写三字,帝王宫。字体略小,也是金字,两侧石块衬有祥云游龙雕刻。整个门头自有一种威仪,我在别处道观不曾见过的气派,即便从书里读来也是一种萧索印象,萧索乃至浪漫的。然而这气派是衬那四字的,道日光辉。谁说出世就是凄风冷雨,就是苦涩的,凋敝的?任何一种宗教在发光发热的要紧处,都要散出几许光芒。道教的逍遥自在无为,外头是散淡的,内在是笃定的,那种光辉不正是前日傍晚长江的静谧,秋水的浩浩汤汤么。

友人也是诗人,他新写的诗,一首叫朝三而暮四,又有标题叫北冥有鱼,鳅与鱼游,泽雉,肝胆楚越,无与钟鼓之声,很有意思。诗里说,我一直把四放在三之前,把大树举在头顶、小草踩在脚下,把声名放在姓名前头,把人放在佛的前头。我觉得这些句子好,他说从前写诗,现在绕了一圈,再写就要在语言上有所超越。我过去并不知道他写诗,所以这山中的遭遇是额外的获得了。我们又谈到我今年出版的长篇,谈到书中人物“春上”,谈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担负等等。我们拾级而上,身边人流如织,静默不绝。巨大的雾气中,人们周身散出一种语焉不详的喜乐。友人同身边一个婆婆攀谈起来。

您经常来吗?

来。

每月都来吗?

每月来。

为什么来?

秋好。

诗人转头对我说,你看,秋好,多么好的词。我似乎有所领会,诗人激动地说我就要写这样的诗。四周雾气更大,更浓,对面的诗人穿着正红色雨衣,像个被阿拉丁神灯呼唤出来的巨人,半边身子并不现形,随时腾云驾雾而去。雨停了,汗水从头发里流下来。我扯去雨衣,在一块陡峭的山石边歇了。友人鼓励我登顶,说上面就是金顶。这山不高,不过是我的脊椎被写作搞坏了,也可能是被瑜伽,有一阵子我练得过了点。走火入魔,以至膝盖也不好。金顶被笼罩在弥天大雾中,那是木兰山最高处。据说登顶的人会有好运,求什么得什么。观内在做法事,站满了围观的人。我没有进去,隔着一扇厚木门,耳听道士特有的带金戈之声的嗓音不紧不慢地叨念着什么。终是听不清,那些唱辞也裹上了雾,振翅穿越云层,像是要道破些什么,又似抵抗些什么。更为磅礴的雾气从殿中生产出来,铁灰色的云气盘旋萦绕,巨大的黑色石柱上盘龙在游动,殿宇在上升,半空中传来庄严的梵音,几不可闻,低沉细密恍如无数蝴蝶翅翼的扇动,直到云破日出,山头被清泉般的光辉所照亮。一滴雨水落在后颈,我恍然而立,浮上《朝三而暮四》的句子:直到今天/我才看清那个事实/陶潜的墙上/挂着一把无弦的琴/它光而不耀/弹奏一世界的美好。


杨 帆(江西南昌市文学艺术院)

江西与湖北,共拥一个长江。从江西的江追到湖北的江,经历了一场秋雨,一条笔直的铁轨,落满火红枯叶。在那道狭长的驳岸口,夕光布满水面,缓缓驶过的轮船的呓语被江面吞食了,光线在细密挣扎,宽大水域发出一种不真实、金属质感的色泽。江水近似静止,奔流的是斗转星移的时空。在这种境遇下的我,心下有一种迷茫,自问为何到这里来看江。谁知道呢。水照见天,照见地,照见鸟和云朵,船舶和鱼群,照见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江湖。

这种水域带来的苍茫感,一年比一年阔大。必得要在一座山下,找回某种镇定。于是便有木兰山。这山名是能镇住人的。木兰是谁,花一般的女子,鞍马戎装上战场。替父从军既挑战 了王命军制,又合乎忠孝祖训,自古女子成为将军、帝王的只有那么几个,能打胜仗,能融入并治理男子队伍,无疑比六月飞雪、哭倒长城更为传奇、励志。此山又是千年香火圣地,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佛道共处一山,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所行处处可见遗存古迹,墙石雕有兰、菊、美人蕉等,呈现拙朴、清雅风貌。其时有雨,细若粉尘,感觉不到被袭的分量,随人群挪步上行,头发、肩头已是濡湿。石阶既陡又窄, 上下行人不绝,多有老妪老翁,默默埋首攀爬。忽见上方一座 屋宇,弧形门洞上面,紫红漆底上书四个金色大字,道日光辉。 这四字太过光辉,以至看了一时语塞,在小商贩搭起的各种帐 篷旗帜遮掩下,仰看良久。身后友人问我,这几个字如何?我说好。好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友人便笑,来来来,边走边说。我们往上走,看到道日光辉上面竖写三字,帝王宫。字体略小,也是金字,两侧石块衬有祥云游龙雕刻。整个门头自有一种威仪,我在别处道观不曾见过的气派,即便从书里读来也是一种萧索印象,萧索乃至浪漫的。然而这气派是衬那四字的,道日光辉。谁说出世就是凄风冷雨,就是苦涩的,凋敝的?任何一种宗教在发光发热的要紧处,都要散出几许光芒。道教的逍遥自在无为,外头是散淡的,内在是笃定的,那种光辉不正是前日傍晚长江的静谧,秋水的浩浩汤汤么。

友人也是诗人,他新写的诗,一首叫朝三而暮四,又有标题叫北冥有鱼,鳅与鱼游,泽雉,肝胆楚越,无与钟鼓之声,很有意思。诗里说,我一直把四放在三之前,把大树举在头顶、小草踩在脚下,把声名放在姓名前头,把人放在佛的前头。我觉得这些句子好,他说从前写诗,现在绕了一圈,再写就要在语言上有所超越。我过去并不知道他写诗,所以这山中的遭遇是额外的获得了。我们又谈到我今年出版的长篇,谈到书中人物“春上”,谈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担负等等。我们拾级而上,身边人流如织,静默不绝。巨大的雾气中,人们周身散出一种语焉不详的喜乐。友人同身边一个婆婆攀谈起来。

您经常来吗?

来。

每月都来吗?

每月来。

为什么来?

秋好。

诗人转头对我说,你看,秋好,多么好的词。我似乎有所领会,诗人激动地说我就要写这样的诗。四周雾气更大,更浓,对面的诗人穿着正红色雨衣,像个被阿拉丁神灯呼唤出来的巨人,半边身子并不现形,随时腾云驾雾而去。雨停了,汗水从头发里流下来。我扯去雨衣,在一块陡峭的山石边歇了。友人鼓励我登顶,说上面就是金顶。这山不高,不过是我的脊椎被写作搞坏了,也可能是被瑜伽,有一阵子我练得过了点。走火入魔,以至膝盖也不好。金顶被笼罩在弥天大雾中,那是木兰山最高处。据说登顶的人会有好运,求什么得什么。观内在做法事,站满了围观的人。我没有进去,隔着一扇厚木门,耳听道士特有的带金戈之声的嗓音不紧不慢地叨念着什么。终是听不清,那些唱辞也裹上了雾,振翅穿越云层,像是要道破些什么,又似抵抗些什么。更为磅礴的雾气从殿中生产出来,铁灰色的云气盘旋萦绕,巨大的黑色石柱上盘龙在游动,殿宇在上升,半空中传来庄严的梵音,几不可闻,低沉细密恍如无数蝴蝶翅翼的扇动,直到云破日出,山头被清泉般的光辉所照亮。一滴雨水落在后颈,我恍然而立,浮上《朝三而暮四》的句子:直到今天/我才看清那个事实/陶潜的墙上/挂着一把无弦的琴/它光而不耀/弹奏一世界的美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