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书香漫漫· ​谁能七步成诗

2018-04-25 08:20 读+  

读+

文/张宗子

古代文人聚会,动辄即兴赋诗。人人锦心绣口,个个出口成章,后人缅怀,称羡不已。具体情形,如《红楼梦》中所写,参加者确定题目,抽签选韵(也可以不限韵),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诗作,交由长者或众人评定。第三十七回,探春黛玉等人起诗社,咏海棠,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又从韵牌匣子里抽出“十三元”一屉,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结果拿了“盆”“魂”“痕”“昏”四块。加上元字,一首七律的五个韵就确定了。其后定时,书中也有描写:“迎春又令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这样作诗,看似很难,实际上不算太难。当然了,能否作得好是另外的问题。有些人喜欢在重大的场合,在名公巨卿面前炫耀才华,诗作得飞快,而且颇有警句。如此捷才,不能说没有,但我们读古人的记载,若次次当真而惊叹不已,未免太天真。应付这样的场合,就像上考场,有各种招数。老实的,是平时将可用的典故,分类抄写,如关于梅花的、菊花的、月亮的,全部归置到一起,方便记忆和查找。类书的编纂,便应运而生。但类书不是人人都有的,还是手抄本简便。据说大诗人黄庭坚就有这样的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翻看。其次,好用的对偶,留心积攒,如“十二玉楼”对“三千银甲”,“龟曳尾”对“豹成章”,“麋鹿同三径”对“鵷鸾占一枝”。同义和近义词抄在一起,方便应付不同的韵脚。机灵的,会提前把诗作好。大部分聚会,题目事先不难猜到。中秋,当然咏月。元宵,肯定写灯。赏花饮酒,题目现成。至于送别,赠歌伎,庆生等等,更是不言而喻。提前作好,叫做“宿构”。有些心细的人,不惜时间,把各种题目都做出来,而且每项不止一首,相信一定有用武之地。

北宋范镇在《东斋记事》里讲了一个故事:“赏花钓鱼会赋诗,往往有宿构者。天圣中,永兴军进山水石,适置会,命赋‘山水石’,其间多荒恶者,盖出其不意耳。中坐优人入戏,各执笔若吟咏状。其一人忽仆于界石上,众扶掖起之,既起,曰:‘数日来作一首赏花钓鱼诗,准备应制,却被这石头擦倒。’左右皆大笑。”大家都以为现场赋诗的题目是赏花钓鱼,不料要求写假山,结果纷纷出丑,被在场的喜剧演员嘲讽。

这是反面的例子。这种事,遇到真正才华横溢的,便是小菜一碟。

《唐语林》里讲,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这位公主性格贤淑,颇有才思,喜欢与诗人来往。当时驰名都下的大历十才子,多在郭暧门下。每次宴集赋诗,公主坐在帘子后面听,写得好的,即有奖赏。有次宴聚的比试规则是看谁写得快,李端最先完成,诗中警句:“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公主当即奖赏。钱起不服,说“李端之作出于宿构,不信,换个韵试试?就用我的姓‘钱’为韵吧。”李端不假思索,提笔就写:“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郭暧说:“这首还更好!”钱起这才心服。

宿构既然是普遍现象,人们就想出种种办法加以限制,最常用的一个是限韵。宿构者固然不能料到明天作诗用什么韵,但宿构还是有好处,因为构思有了,调整字句总比从头开始容易。

古人诗集中常有一些诗,题目标明“口占”或“口号”,意思是即兴而作,随口吟出,往往比较简短。收入集子,不排除经过了修改。唐初,上官仪做宰相,“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入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似乎对景有怀,出口成章,但骑马在洛水堤上慢慢走,时间还是相当充足的。《世说新语》中说曹丕迫害曹植,让他七步作诗,曹植应声念出那首著名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无论如何我是不信的,尽管他才高八斗。

张宗子 旅美作家,现住纽约。著有《空杯》《书时光》等。

文/张宗子

古代文人聚会,动辄即兴赋诗。人人锦心绣口,个个出口成章,后人缅怀,称羡不已。具体情形,如《红楼梦》中所写,参加者确定题目,抽签选韵(也可以不限韵),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诗作,交由长者或众人评定。第三十七回,探春黛玉等人起诗社,咏海棠,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又从韵牌匣子里抽出“十三元”一屉,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结果拿了“盆”“魂”“痕”“昏”四块。加上元字,一首七律的五个韵就确定了。其后定时,书中也有描写:“迎春又令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这样作诗,看似很难,实际上不算太难。当然了,能否作得好是另外的问题。有些人喜欢在重大的场合,在名公巨卿面前炫耀才华,诗作得飞快,而且颇有警句。如此捷才,不能说没有,但我们读古人的记载,若次次当真而惊叹不已,未免太天真。应付这样的场合,就像上考场,有各种招数。老实的,是平时将可用的典故,分类抄写,如关于梅花的、菊花的、月亮的,全部归置到一起,方便记忆和查找。类书的编纂,便应运而生。但类书不是人人都有的,还是手抄本简便。据说大诗人黄庭坚就有这样的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翻看。其次,好用的对偶,留心积攒,如“十二玉楼”对“三千银甲”,“龟曳尾”对“豹成章”,“麋鹿同三径”对“鵷鸾占一枝”。同义和近义词抄在一起,方便应付不同的韵脚。机灵的,会提前把诗作好。大部分聚会,题目事先不难猜到。中秋,当然咏月。元宵,肯定写灯。赏花饮酒,题目现成。至于送别,赠歌伎,庆生等等,更是不言而喻。提前作好,叫做“宿构”。有些心细的人,不惜时间,把各种题目都做出来,而且每项不止一首,相信一定有用武之地。

北宋范镇在《东斋记事》里讲了一个故事:“赏花钓鱼会赋诗,往往有宿构者。天圣中,永兴军进山水石,适置会,命赋‘山水石’,其间多荒恶者,盖出其不意耳。中坐优人入戏,各执笔若吟咏状。其一人忽仆于界石上,众扶掖起之,既起,曰:‘数日来作一首赏花钓鱼诗,准备应制,却被这石头擦倒。’左右皆大笑。”大家都以为现场赋诗的题目是赏花钓鱼,不料要求写假山,结果纷纷出丑,被在场的喜剧演员嘲讽。

这是反面的例子。这种事,遇到真正才华横溢的,便是小菜一碟。

《唐语林》里讲,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这位公主性格贤淑,颇有才思,喜欢与诗人来往。当时驰名都下的大历十才子,多在郭暧门下。每次宴集赋诗,公主坐在帘子后面听,写得好的,即有奖赏。有次宴聚的比试规则是看谁写得快,李端最先完成,诗中警句:“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公主当即奖赏。钱起不服,说“李端之作出于宿构,不信,换个韵试试?就用我的姓‘钱’为韵吧。”李端不假思索,提笔就写:“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郭暧说:“这首还更好!”钱起这才心服。

宿构既然是普遍现象,人们就想出种种办法加以限制,最常用的一个是限韵。宿构者固然不能料到明天作诗用什么韵,但宿构还是有好处,因为构思有了,调整字句总比从头开始容易。

古人诗集中常有一些诗,题目标明“口占”或“口号”,意思是即兴而作,随口吟出,往往比较简短。收入集子,不排除经过了修改。唐初,上官仪做宰相,“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入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似乎对景有怀,出口成章,但骑马在洛水堤上慢慢走,时间还是相当充足的。《世说新语》中说曹丕迫害曹植,让他七步作诗,曹植应声念出那首著名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无论如何我是不信的,尽管他才高八斗。

张宗子 旅美作家,现住纽约。著有《空杯》《书时光》等。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