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汉区2016-2017年度 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集中评审

©原创 2018-04-24 00:01

“书记创新项目”评选会现场

4月20日下午,江汉区举办了2016-2017年度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评审会,来自区属各党委(工委、党组)的16家项目责任单位逐一作专题汇报,展示了各单位“书记创新项目”的丰硕成果。

16位书记登台介绍,形成厚厚一本汇编材料,并采取PPT、视频等形式同步展示,不少项目让人眼前一亮。5名省市区基层党建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团,从创新性、操作性、实效性、推广性、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分。

经过激烈角逐,万松街工委《点燃武汉中央商务区“红色引擎”打造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花楼水塔街工委《“红色文化”促党建的实践与探索》等2个项目获评一等奖,唐家墩街工委《整体推进“红色物业”的实践与探索》等3个项目获评二等奖,常青街工委《探索“三同”路径打造魅力楼宇党建》等5个项目获评三等奖,其余6个项目获评优秀奖。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汉区基层党建工作成效非常突出,“书记创新项目”强化了书记的职责,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的有力抓手,体现了书记谋党建、抓党建的责任担当。他提出:“只有党建抓好了,才能把握好改革方向,基层建强了,发展才更有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自我革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才有保证;基层党建是民生工程,要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收获幸福感和获得感;基层党建重在落地落实,要有载体,久久为功。”


【痛点破题花开遍地】

“书记创新项目”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江汉区是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整县推进”计划三个试点之一,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一种导向、一种态度和一份责任,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2012年以来,该区将工程“招投标”机制引入党建工作,以“书记创新项目”为抓手,紧扣前瞻性、代表性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区属党委(工委、党组)书记主动“领题”,对全区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有力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创新发展。

近年来,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圆梦微心愿”“整县推进”计划等多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项目获评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构建‘一部五站’模式创新社会治理载体”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现代化“十佳案例”,“系统集成楼宇党建创新引领楼宇经济快速发展”获评2017年度全市十佳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以问题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切入点”


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江汉区的每一个“书记创新项目”,都有翔实的背景动因、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体现了问题导向,坚持了痛点思维。

为避免创新项目“水土不服”,江汉区采用“项目指南+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灵活确定课题。根据市、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在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拟定《年度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参考选题》,区属各党(工)委、党组书记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比较优势,在参考选题中慎重选择或自主确定1-2个课题作为“书记创新项目”,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立项和公示。

这一“定制”方式,坚持了问题导向,注重把上级的要求和基层的实际相结合,在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华街工委深化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的探索,常青街工委以“三同”(同频共振、同步谋划、同向引领)深化“支部建在楼上”的做法,有效破解了商务楼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不到位的问题。

区建设局党委在建筑工地推行“党建+城建”融合发展,前进街工委激活“红色细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族街工委聚焦“建组织、优服务、送学习、讲奉献”促进党员队伍精细化管理。这些创新项目都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为有效破解流动党员、涉迁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建筑工地“党建+城建”融合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出发点”


江汉区基层党建的创新,始终结合基层实际,找准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体现了务本务实的原则。所有的创新项目在落实上注重“过程管理+强化责任”,推动创新项目落地生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该区先后印发了《关于强化区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区属党(工)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领导机制,对区属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化了党(工)委书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各责任单位在项目公示后,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列支专项经费,并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研究攻关,确保创新项目落地落实。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服务机制,适时对创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重点指导,并采取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研究破解问题,交流经验做法,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以需求为导向,江汉区的党建创新被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唐家墩街工委探索形成的“党建引领、分类施策、连片打造、多元共治”的工作思路,集中数十个小区连片打造,形成“红色物业”示范板块,市委主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市复制推广。

民意街工委围绕组织在网格、资源入网格、服务进网格,为老旧城区探索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北湖街工委整合物业服务资源,以“红色物业”为载体,探索服务居民群众“多网融合”的“网格管理、精准服务”新模式。

花楼水塔街工委以“红色文化”为切入口,回应群众期盼,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启党建工作新篇章。

这些探索与实践,既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又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解决了民需民盼,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辛福感,巩固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使基层党建工作更有感染力、创造力和号召力。


北湖街试点“三网融合”抓党建


以效果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


江汉区融合“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见证基层党建工作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再到“春色满园”的发展态势。

万松街工委实施的“打造CBD区域化党建共同体”,汉兴街工委探索党建信息化管理,区直机关工委以“两创两比”活动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发展,满春街工委建立“书记在线”平台建强“红色头雁”队伍,都收到实效。

去年,江汉区的楼宇党建、红色物业等多项工作得到中组部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此次参评的项目不仅涵盖了“红色引领”“红色物业”“红色头雁”“红色细胞”等“八个红色”,也涵盖了街道社区党建、楼宇党建、机关党建、“两新”党建等各个领域、地域,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如果说2016-2017年度的创新项目效果等待时间“发酵”,那么此前的项目已在长时间的实践和推进中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2013-2014年度参评的北湖街“三方联动”“生根楼栋”、唐家墩街“党代表工作室”、民意街“党建五分钟服务圈”等项目创设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鲜活经验。区卫计委“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新路径”、江汉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一体化机制”等项目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了辖区民营医疗事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基层党员学习优秀项目汇编


以目标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落脚点”


江汉区抓基层党建不是一时,不是一阵,而是长期的、持续地抓,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很多创新项目,如教育局党委的“书记工作室”、民政局党委的社会组织党建、民权街工委的“里弄管家”精准化志愿服务,都是坚持了多年的项目,既有创新也有继承,不断优化完善,且有些形成了制度,有些是以点带面,在区域内形成了氛围和共识。

为了促进全区党务工作者相互学习和交流,区委组织部对获奖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在2017年度党建绩效中奖励加分,同时将获奖的“书记创新项目”成果编辑成册,印发给全区各级党组织,以更好地推广经验、激励后进,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见实效的良好格局。

策划:江汉区委组织部 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余志刚 曹欣怡

供图:江汉区委宣传部

“书记创新项目”评选会现场

4月20日下午,江汉区举办了2016-2017年度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评审会,来自区属各党委(工委、党组)的16家项目责任单位逐一作专题汇报,展示了各单位“书记创新项目”的丰硕成果。

16位书记登台介绍,形成厚厚一本汇编材料,并采取PPT、视频等形式同步展示,不少项目让人眼前一亮。5名省市区基层党建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团,从创新性、操作性、实效性、推广性、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分。

经过激烈角逐,万松街工委《点燃武汉中央商务区“红色引擎”打造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花楼水塔街工委《“红色文化”促党建的实践与探索》等2个项目获评一等奖,唐家墩街工委《整体推进“红色物业”的实践与探索》等3个项目获评二等奖,常青街工委《探索“三同”路径打造魅力楼宇党建》等5个项目获评三等奖,其余6个项目获评优秀奖。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汉区基层党建工作成效非常突出,“书记创新项目”强化了书记的职责,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的有力抓手,体现了书记谋党建、抓党建的责任担当。他提出:“只有党建抓好了,才能把握好改革方向,基层建强了,发展才更有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自我革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才有保证;基层党建是民生工程,要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收获幸福感和获得感;基层党建重在落地落实,要有载体,久久为功。”


【痛点破题花开遍地】

“书记创新项目”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江汉区是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整县推进”计划三个试点之一,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一种导向、一种态度和一份责任,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2012年以来,该区将工程“招投标”机制引入党建工作,以“书记创新项目”为抓手,紧扣前瞻性、代表性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区属党委(工委、党组)书记主动“领题”,对全区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有力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创新发展。

近年来,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圆梦微心愿”“整县推进”计划等多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项目获评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构建‘一部五站’模式创新社会治理载体”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现代化“十佳案例”,“系统集成楼宇党建创新引领楼宇经济快速发展”获评2017年度全市十佳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以问题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切入点”


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江汉区的每一个“书记创新项目”,都有翔实的背景动因、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体现了问题导向,坚持了痛点思维。

为避免创新项目“水土不服”,江汉区采用“项目指南+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灵活确定课题。根据市、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在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拟定《年度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参考选题》,区属各党(工)委、党组书记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比较优势,在参考选题中慎重选择或自主确定1-2个课题作为“书记创新项目”,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立项和公示。

这一“定制”方式,坚持了问题导向,注重把上级的要求和基层的实际相结合,在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华街工委深化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的探索,常青街工委以“三同”(同频共振、同步谋划、同向引领)深化“支部建在楼上”的做法,有效破解了商务楼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不到位的问题。

区建设局党委在建筑工地推行“党建+城建”融合发展,前进街工委激活“红色细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族街工委聚焦“建组织、优服务、送学习、讲奉献”促进党员队伍精细化管理。这些创新项目都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为有效破解流动党员、涉迁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建筑工地“党建+城建”融合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出发点”


江汉区基层党建的创新,始终结合基层实际,找准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体现了务本务实的原则。所有的创新项目在落实上注重“过程管理+强化责任”,推动创新项目落地生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该区先后印发了《关于强化区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区属党(工)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领导机制,对区属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化了党(工)委书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各责任单位在项目公示后,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列支专项经费,并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研究攻关,确保创新项目落地落实。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服务机制,适时对创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重点指导,并采取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研究破解问题,交流经验做法,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以需求为导向,江汉区的党建创新被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唐家墩街工委探索形成的“党建引领、分类施策、连片打造、多元共治”的工作思路,集中数十个小区连片打造,形成“红色物业”示范板块,市委主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市复制推广。

民意街工委围绕组织在网格、资源入网格、服务进网格,为老旧城区探索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北湖街工委整合物业服务资源,以“红色物业”为载体,探索服务居民群众“多网融合”的“网格管理、精准服务”新模式。

花楼水塔街工委以“红色文化”为切入口,回应群众期盼,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启党建工作新篇章。

这些探索与实践,既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又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解决了民需民盼,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辛福感,巩固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使基层党建工作更有感染力、创造力和号召力。


北湖街试点“三网融合”抓党建


以效果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


江汉区融合“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见证基层党建工作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再到“春色满园”的发展态势。

万松街工委实施的“打造CBD区域化党建共同体”,汉兴街工委探索党建信息化管理,区直机关工委以“两创两比”活动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发展,满春街工委建立“书记在线”平台建强“红色头雁”队伍,都收到实效。

去年,江汉区的楼宇党建、红色物业等多项工作得到中组部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此次参评的项目不仅涵盖了“红色引领”“红色物业”“红色头雁”“红色细胞”等“八个红色”,也涵盖了街道社区党建、楼宇党建、机关党建、“两新”党建等各个领域、地域,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如果说2016-2017年度的创新项目效果等待时间“发酵”,那么此前的项目已在长时间的实践和推进中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2013-2014年度参评的北湖街“三方联动”“生根楼栋”、唐家墩街“党代表工作室”、民意街“党建五分钟服务圈”等项目创设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鲜活经验。区卫计委“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新路径”、江汉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一体化机制”等项目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了辖区民营医疗事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基层党员学习优秀项目汇编


以目标为导向

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落脚点”


江汉区抓基层党建不是一时,不是一阵,而是长期的、持续地抓,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很多创新项目,如教育局党委的“书记工作室”、民政局党委的社会组织党建、民权街工委的“里弄管家”精准化志愿服务,都是坚持了多年的项目,既有创新也有继承,不断优化完善,且有些形成了制度,有些是以点带面,在区域内形成了氛围和共识。

为了促进全区党务工作者相互学习和交流,区委组织部对获奖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在2017年度党建绩效中奖励加分,同时将获奖的“书记创新项目”成果编辑成册,印发给全区各级党组织,以更好地推广经验、激励后进,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见实效的良好格局。

策划:江汉区委组织部 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余志刚 曹欣怡

供图:江汉区委宣传部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