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3日讯 “我把半瓶牛奶倒入纸筒中,用筷子搅拌一下,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19日,武汉市南湖中学八(3)班张笑语手持倒满牛奶的纸筒和筷子,站在魔术社团教室的讲台上,自信地将手中的牛奶纸筒向前一抛,在一阵惊呼声中,牛奶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彩纸飘散在空中,高艺嘉在观众们的一片叫好声中,自信地笑了起来。
“上了魔术课的学生,至少都会20种以上的魔术,他们一上台就能演,那范儿不比专业魔术师差。”南湖中学魔术老师甘国胜说,去年9月开学,学校开起了魔术社团课程,一下成为了全校最热门的课程之一。上了大半年的魔术课,原来羞怯胆小的学生也变得阳光自信,勇于展示了。
在南湖中学的魔术社团教室里,甘国胜正在跟学生们复习上堂课学习的“空袋拉花”魔术。每个学生都要到讲台上进行表演,看谁的表情和手法最精彩。短短7个月,学生们已经掌握了22个魔术,参与魔术学习的学生前后有近百人。甘老师主要教授学生一些近景魔术,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简单的魔术表演。他还会教学生一些魔术道具的制作方法,师生经常合作,创造出新颖有趣的道具,精彩纷呈的魔术,这让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
翻手就能结个绳,紧紧勒在脖子上的围巾瞬间就能解开……八(12)班的学生汤雯荃说,魔术帮了她大忙。在参加一些活动或才艺展示时,自己穿插一两个小魔术,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魔术还给了她更多的展示机会,学校大型校庆中,她和魔术社团成员作为嘉宾表演,还参与过社区春晚的演出。她从一个内向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很有观众缘,也很有表现欲望的“小魔术师”。
“我觉得魔术真的是有魔力,它让我和父母变得更亲密了,这种感觉真好。”八(13)班的陈钰婷说,上了初中后,有些叛逆,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了,争吵也多了。学了魔术后,在爸妈面前经常表演,收获了很多表扬和鼓励,和父母的话题也变多了,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感觉很幸福。
南湖中学德育副校长严玮说,魔术从道具制作到学习、表演,这一系列的过程实则是对孩子综合素养的一种培养。道具制作培养创新能力,上台表演锻炼自信品质,精细的魔术手法让孩子收获细致认真的学习品质,团队之间的协作更是让孩子们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记者杨枫 通讯员邱凤英 记者彭年摄)
教师和魔术师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关注兴趣。唤醒了兴趣,便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桥梁促进沟通,教师的魔术正是让学生在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世界的沟通中真正的成长。
武汉市南湖中学校长向进
武汉市南湖中学秉持“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办学理念,倡导用感恩的情怀褒扬价值,用和悦的心态对待人生,用求真的精神认知世界。在近几年实现普高升学率70%以上,省级示范率45%以上的同时,着力打造了三十四门校本课程,以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至少能掌握两项体育项目和一项艺术特长,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普惠性,更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成长持续助力。
【编辑: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