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0日讯(记者 通讯员刘姗姗)讲课时没说几句话就口干舌燥,49岁的中学老师为了不影响上课,一天天不断加量注射胰岛素,可是家用血糖仪测的血糖还是高。前天,他在注射了平时剂量3倍的胰岛素后,导致低血糖昏迷,经过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医生建议,家用的血糖仪、血压计,至少一年要校验一次。
血糖仪用了7年未“年检”致过量注射胰岛素
49岁的陈先生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患有糖尿病已有十几年了,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为了方便监测血糖的变化,妻子给他买了一个家用血糖仪。最近半个月,陈先生总是觉得口渴,一道数学题还没讲完就觉得口干舌燥,需要不停地喝水。自己在家用血糖仪测了下血糖,有18点多。为了让血糖降下去,不耽误给学生上课,陈先生觉得应该在平时注射的20个单位的基础上逐渐加大注射量。可奇怪的是,注射胰岛素的量一天天不断的增加,在家测的血糖还是很高。前天早上,陈先生已经加到60个单位的胰岛素。没想到半个小时后,他突然感到心慌气促,身上直冒冷汗,被同事赶紧送往附近的武汉市中心医院。
送到医院时,陈先生神志恍惚,血糖仅1.8mmol/L,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经过积极的抢救,他才转危为安。一次注射60个单位的胰岛素,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患者全天的胰岛素用量,这让内分泌科医生很是吃惊。经询问了解到,陈先生在家自测血糖,发现血糖一直偏高,就自作主张一天天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差点酿成大祸。
内分泌科主任毛红介绍,“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一般在3.9-6.1mmol/L,小于3.8mmol/L就会有低血糖轻微反应,而低于2.8mmol/L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昏迷。陈先生因注射胰岛素过量,血糖一度竟低至1.8mmol/L,如果不及时抢救,甚至会危及生命。”
当陈先生的妻子将家用血糖仪拿给医生时,医生终于知道了他血糖一直偏高的原因。原来,这个家用血糖仪他已经用了7年,但从来没有进行年检,当医生询问试纸有没有过期时,患者和家属也是一脸茫然。
“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在家自测血糖不准的患者,除了血糖仪本身的误差,很多是因为测量方法和保管方法不对。如果测量值偏低,让患者误认为血糖在控制范围内,还可能会延误病情。”毛红主任介绍,如果血糖仪与血糖试纸不匹配,会导致监测值不准;血糖试纸是有保质期的,过期试纸会影响数值的准确性,而且试纸一旦受潮,测量误差就会偏大。糖友在用酒精消毒时,如果酒精未干,稀释了血液,会导致血糖值不稳。过分挤压针扎处,因挤压不当会造成组织液挤出,并与血液相混,稀释血液也会导致血糖值偏低。
专家提醒,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剂量,不要私自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注射胰岛素最好选择不同的身体部位,不要长期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如果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注意定期复查。另外,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友还应该注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做到“五驾马车”并驾齐驱,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手腕式血压计未调校68岁老人突发心梗
68岁的魏师傅4年前查出有高血压,平时非常注意,按时吃降压药,每个月还到医院来测量血压。魏师傅的儿子心疼他经常往医院跑,去年便送给他一个手腕式血压计,方便在家及时检测血压情况。从那以后,魏师傅在家边吃药边自己测量血压。本月开始,他发现连续5天测量出的血压都是“正常”。满心欢喜的魏师傅便停了药。
前日晚上9点半,正在看电视剧的魏师傅突然觉得胸口剧痛,家人随后立即将他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经查,急诊心电图显示,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测量的血压则高达242/119mmHg,为正常人的2倍,经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抢救终于脱险。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魏师傅一脸疑惑的问医生:“我每天都在家量血压,并未发现异常,怎么血压会高成这样啊?”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曼华告诉他,家用的血压计要定期校准,一旦血压计不准可导致测量结果无效。陈曼华主任强调,对于高血压人群,每天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在服用降压药物前就应先进行血压测量。这样能更好掌握血压在一天中的最高值从而预测血压是否得到平稳控制,同时也能判断出目前所选择的降压药物是否能长效覆盖24小时,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所以,家用血压计一定要定期进行调校,以便让患者准确了解自身血压情况。
家用的血糖仪、血压计,至少一年要校验一次
近年来,家用血糖仪、血压仪等因其使用方便,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在家监测病情变化,受到了很多市民的青睐。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需要定期年检,结果导致自测不准,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毛红主任建议,家用的血糖仪、血压计,至少一年要校验一次,特别是已经用了有些年头的仪器,更要定期校验,避免测量误差越来越大。
【编辑 张颖惠】